《临韦偃牧放图卷》风俗画赏析

《临韦偃牧放图卷》是李公麟创作的风格的藝術作品,属于北宋时期的风俗画题材的藝術作品,《临韦偃牧放图卷》的尺寸46 X 400 cm,使用绢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故宫博物院保管。

《临韦偃牧放图卷》

《临韦偃牧放图卷》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临韦偃牧放图卷》

藝術家名稱:李公麟

馆藏地: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共有1152件藏品)

临韦偃牧放图卷是李公麟创作的风格的藝術作品,属于北宋时期的风俗画题材的藝術作品,临韦偃牧放图卷的尺寸46 X 400 cm,使用绢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故宫博物院保管。

北宋李公麟作,绢本设色,是临摹唐代著名画家韦偃《牧放图》而成藝術作品。场面极为浩大,全图共画有1286匹马,143个牧人,观众仿佛能从画面中听到群马奔腾的巨响。整幅画主要用墨线勾描,线条流畅有力,形象刻画精微。结构疏密相间,有条不紊。该画既保留了韦偃原作的面貌,又反映出李公麟熟练的绘画技巧和风格,是一件稀世珍宝。有“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款。卷后有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弘历等人题记。历经北宋内府,明神宗朱翊钧,清梁清標收藏。《庚子销夏记》、《石渠随笔》、《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此画。

《临韦偃牧放图卷》藝術家簡介

李公麟(1040年-1106年),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桐城)人。

李公麟是进士出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官至朝奉郎,擅画人物、佛道像,吸取历代流派之长,自创一格,多用线描,笔法如行云流水,而不设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人称“白描”;尤精擅画鞍马,常观察群马生活,求其变化,下笔形神兼备。注重写生,画技博取前人之长,承继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笔法,在新画中表达新义。《十八罗汉渡江图》画中人物按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三组依序进场,人物神态,栩栩如生。李公麟画作时人评价甚高,宋徽宗曾赞他为当朝最重要画家。元符三年(1100年)李公麟病痹告老,隐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

存世藝術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

另外李公麟也擅长考古,对于夏、商以来的铜器和印玺颇有研究,“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本文关键词:风俗画,故宫博物院藏品,李公麟作品全集

3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