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两面—《月亮六便士》书评

      硬币两面

      王尔德说“我不想活着,我想生活”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但硬币本身只有一个,生活亦如此。

      人人头顶都有月亮,身边也铺满六便士,而世界给人类的问题,不过是在仅此一次的人生中如何选择罢了。

保罗高更真的认识毛姆吗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对此提供的一个答案,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高更给出的一个答案,一个少数派的答案。我想直到今日高更的答清老案都是人间一条蹊径,洒满了六便士的景行上没有他的脚印,或许他走过的路亦草木横生。他的名字被写在百科上,后面简简单单一行“高更,后印象派艺术家,一个画画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在毛姆的时代没人发现被他走过的小路,毛姆发现了,给高更换了名字“特斯里克兰德”,把他的生活纯粹地记录了下来。《月亮和六便士》出版后高更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曾经不值一提的疯子成了殿堂之上一轮明月,而正因为这本书,毛姆的名字也得以流传史册。是高更成就了毛姆,同样,毛姆也成就了高更。为何这个少数派的答案能收割几代人的感动,我想原因很简单:

    世上的硬币皆有两面,毛姆和高更站在了人少的那面,站在了人人想站却不敢站的那面,站在了许多有梦想或曾经有梦想的人求而不得的那面。人人都想生活,但人人不得不先活着。

      特斯里克兰德很勇敢,他把生活放在了活着之前。

      但特斯里克兰是小说人物,他背后的高更,更加勇敢,因为他过的就是这样真实的人生。

    《月亮和六便士》成为名著的原因就在于此,单从写作特点上来看它并不突出,抑或许是我才疏学浅,却有两点值得一提:毛姆让主人公“我”以旁观者的角度像看电影一样看了特斯里克兰德的一生并发表看法,这种写法并不稀奇,甚至在文学领域可以算是常规。但还有一点可提,“我”在这本书中并不是完全从特斯里克兰德的生活中抽离,“我”试图劝诫他回到有妻子孩子的家庭做证券经纪人,一度以为他是个疯子并对他的作品持怀疑态度,最终亲眼看了他的作品,承认他是天才。这不正是这个世界对高更看法的一步步转变吗?“我”的存在亦可使当今对从前那些鄙视高更的人嗤之以鼻的人思索,站在同一个时代,失去了上帝视角,这样的态度虽然残酷,却是否更加真实?本书以高更为原型,使他成为特斯里克兰德的写法也不少见,但许多虚拟人物背后的原型究竟是谁还得靠翻阅注释或序言,《月亮和六便士》不必,因为特斯里克兰德很“高更”,几乎除了名字和几个配角没什么虚拟的,我的阅读习惯是先看正文而后序跋,阅读完全文就知道“这是高更”,还是第一次。

        由此可见,《月亮和六便士》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十分高超的写作技巧,而就在于它的主人公特斯里克兰德本身盯正前,打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人格。而特斯里克兰德的人格魅力在于面对生活的果断和对于理想单纯而略显疯狂的敬畏,他敏感而忧郁,热情而恣纵,沉默寡言却凯清也满腔热血,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甚至于初读作品前几段时读者难免对他产生厌烦乃至忍不住要口诛笔伐,而使他做出抛妻弃子行为的只有一句话“ 我想画画,我想生活 。” 读书时作为读者不能不疑惑,他是否真的不在意,那样的生活是否真的是他所期望的生活,但文章最后烧壁画一段给出了答案—“ 没过半晌,这座房子就变成了焦炭,一幅伟大的杰作就这样化为了灰烬。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死而无憾。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又把他毁掉 ” 这时我们可以得知他满意了,而使他满意的是创造,是自由,是画画本身。詹青云在《奇葩说》上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金钱可以把我绑在工作座位上,不能把我绑在创造上,只有“喜欢”可以。” 我想,每个人都曾是特斯里克兰德,但人们没有他的“疯狂”,没有抛弃苟且的决心,所以人们最终没有成为特斯里克兰德。这无可厚非,毕竟从现实来看生活的前提是活着。世界给出的“选择题”从来就没有错误答案,这些答案的分别只在于会不会给人带来遗憾罢了,但特斯里克兰德,这一位生活的勇士对人的感染力是永恒的。

        《月亮和六便士》为何在文坛上经久不衰,而人们又为何推崇特斯里克兰德,我想就是因为他不顾一切的单纯,果断地选择想要的,抛弃会带来遗憾的。有人说,月亮是高尚的理想,六便士是蒙蔽双眼的蝇头小利。我以为这说法有失公正,毕竟谁活下去不需要物质保障呢?月亮是理想,未必高高在上,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像特里斯克兰德那样抛弃一切摘月亮是不现实的,而六便士正是那些让他们不得不放慢追月亮的脚步的东西。而这本书,或许能让那些徘徊在路灯下的,不得不选择硬币另一面,拿着六便士望月亮的人,聊以慰藉,从而获得一些重整行囊,在现实的生活中分出一点时间,拿出初心追寻梦想的勇气。

你知道毛姆最出名的3部作品是什么吗?

1、《月亮和六便士》

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溶跑氧林逐浓爱哪露晚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传行模会候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360问答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夜送换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食宣排际默和残忍的目光。

2、《巨匠与杰作》

1945年,毛姆应美国《红书》杂志邀约开列了一张书单,列举其心目举波造突跑洋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为之撰写了系列书评,对这些名著的成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一一做出点评,于是就有了这本《巨匠与杰作》(书名直译就是“十部小说及其作者”)。这十部小说及其作者分别为:菲尔丁和《汤姆·琼斯》,奥斯丁和《傲慢与偏见》,司汤书逐含赵达和《红与黑》,刑思巴尔扎克和《高老头》,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麦尔维尔和《白鲸》,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托尔斯泰帝纸查统和《战争与和平》。以毛姆的人情练达,他当然一上来就坦承“我所列的书单极为武断。其实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说,以其不同的方式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能为选择这十部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

3、《阅读是一么终正及升京细业个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如脱快诉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好,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又督育章轴思四适合。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往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4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