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鉴赏论文,1300字左右

<由宗教教浅析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美术>

中世纪时期,泛指自公元4-5世纪至公元14—15世纪的1000年。古希腊、古罗马
是欧洲古代文明时期,文艺复兴是近现代文明的起点,中间经历了1000年从古代文明走
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形成于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
太民族中,宣扬天国终会来到,人人平等、互爱,反对家庭制、私有制、世俗政权,自称
是拯救贫苦人的教法。其教义认为:人是有来世的,现世是罪孽之海,一切罪孽的根源在
于肉体的要求和邪欲,要抑肉伸灵,抛弃欢乐和享受,修行可登天国,为了将来的幸福.
归到神的怀抱。
公元5世纪韧,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在北非写就了他的不朽之作——《上帝
之城》。自人类第一次背叛上帝以来,“由陶种爱造成丁两座城市:一座世上之城,是由
爱自己,甚至连上帝都轻视的爱造成;另一座是天上之城,是由爱上帝,甚至连自己都看
轻的爱造成。”随着上帝之城的发展,世上之城必将消亡,上帝之城终将胜利。现在看
来,奥古斯丁的神学历史观似乎是基督降世以后的 千年中西方文明历史发展的一个最通
俗的比喻。
古罗4的统一帝国崩溃丁,基督教在随后的年代里经历了“被镇压”、“传播”、“承
认”的过程,逐步征服了整个欧洲。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浸透了中世纪西方社会行领域,
以宗教为基础的法学、自然科学、哲学等都在符合教义的范围中成长,美术则充当着上帝
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基督教来源于古代的各类神话传说,5世纪前一直没有合法的地位.处于地下秘密的
活动中。当时有一种叫做“卡塔孔堡”的地下墓室,始闹唯建于l世纪,里面是埋葬教徒的
墓地.人口处有一大厅,是教徒聚会勃L拜的场所。地下墓室有几千米长,在墓的墙上、液历培
室顶烂闭上饰以简单的壁画和灰泥浮雕。地下墓室的壁画多取材于《圣经》,多为寓意象征手
法,最常见的一个形象便是基督耶坏。在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还没有形成之前,早期的基
督教还是受压迫民众美好未来幸福生活的象征和代表。如把耶酥描绘成牧羊人,人民是他
的羔羊;葡萄藤象征基督教;孔雀象征永恒;鸽子表示心灵;心象征博爱;坞鸟象征圣
灵;船代表教会,等等。
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已有了合法地位。信教者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不惜钱财、人力和
物力,在各地兴建起大大小小的各种教堂。于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由地下的墓室转为地
上传教的教堂。最早的教堂式样是在古老长方形神殿的基础上形成的“巴西里卡”式。
这种教堂外观简朴,内饰华丽,由彩色玻璃、各色大理石在墙壁上和窗上组成富丽堂皇的
“马赛克”镶嵌圆,外面配有古希腊建筑的“科林斯式”或“伊奥尼亚式”石柱,加上
长廊、天窗、庭院、喷泉,看似宗教祈祷之地,却满含人与k帝情感的诗意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里卡”式教堂在布局上已有了一定的宣扬教义庄严、神圣的形
式构造。一条大门——祭坛的纵长中轴线,强调了一种空间的动态感受,有一种精神渐趋
兴奋的过渡过程,两旁的列柱更使这一过程有了铿锵的节奏感,它调整了人们凌乱的脚步
及焦躁的思想。室内装饰的华丽减轻、消解了物质的实体感,具有一种十分轻盈而易于步
入向卜的精神氛闹。它成为基督徒与上帝进行交流的极佳场所。而大量的马赛克半透明玻
璃的运用又制造出无数奇异的闪光,已有了足够的能量展示上帝的阳光普照人间的意味。
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西罗马由于蛮族雇佣军的政变而宣告灭亡。西欧蛮族国
家之间战争频繁,经济衰萎,文化艺术停滞;而作为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的美术发展则出
现了两个繁荣期。
第一个繁荣期是查士丁尼大帝时代,东罗马的领土一度包括意大利和北非。查士丁尼
大帝为了夸耀战绩而大兴土木.建造皇宫、剧场、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此时最著名
的;另一座著名教堂——圣维达尔教堂内部的镶嵌画《查士丁尼大帝及随从》、
《皇后西奥多拉及随从》是早期拜占庭艺术的名作。从这两幅画中可以看到当时
王权与教权的统一,绘画既歌颂了查士丁尼帝王,又把它作为教堂的组成部分。画面表现
皇帝和皇后来教堂朝拜的情节。直立的人物,横排的构图,有庄严向上的感觉,直线的表
现和斑澜的色彩,节奏十分鲜明,似乎包含有禁欲主义思想和对上天虔诚的不可思议的精
神力量,装饰效果强烈。宗教的发展.使《圣经》的传播十分广泛,用于装饰《圣经》
手炒本的插图画数量十分可观。它表现《圣经》的内容,有精美的花边图案和文字造型。
袖珍画是该时期持有的一种美术形式。

西方绘画抽象主义美术欣赏论文

4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