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代名画赏析之二

宋朝名画有哪些画作

宋朝名画有《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万壑松风图》等。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古代市井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和浩荡的江河,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山河的壮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3、《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作品,与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共同代表了宋代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称此画为“宋画第一”,近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平生最爱的画作也是这幅《溪山行旅图》,明代唐寅代表画作《山路松声图》就是受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影响。4、《万壑松风图》:“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的代表作,该作品创作于宋南渡前。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刘松年、马远、夏圭、“元四家”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画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赵孟坚岁寒三友图的名画赏析

在中国画中,松、来自竹、梅是常被表现的题材,而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缩我龙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360问答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层出不穷。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宋以后,“岁寒三友”也常被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或是用石块、柏树代替梅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图什垂乙职结等著合叶杨月的。赵孟坚晚年多作梅竹,他所画墨竹取法文同,而用笔比文同瘦劲,并着意竹叶的大小、长短变化;他所画的墨梅学杨无咎,林低片额吧读哥但比杨的笔法更为清瘦雅逸,显得完孔爽利。赵孟坚在书梅竹三诗卷中曾这样写道:“从头总是杨吸汤法,拼下功夫岂一朝。”又说:“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皮老干墨微焦。笔分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岁寒三友”至赵孟坚时成定格,梅、兰、竹、菊“四君子”画的程式中,墨兰又是赵孟坚所创。他的墨兰也受文同画竹之法的影响,以笔墨直接写出兰叶,点出兰花,把兰叶翻卷刚柔和兰花的婀娜姿态表现得十分传神。而且,赵孟坚稳度离防欢希还创出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写兰规则,概括了草本植物的生长规律,他之后的花草画家多借鉴这种兰叶的穿插方法。此外,赵孟坚还创出了水墨水仙画法,是以双钩渲染,把水仙的凌波绝尘之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孟坚留给后世的,不仅是画迹和画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品格,人们所追求的是他的“意”和“迹”的高度统一 这幅《岁寒三友图》以折枝形式将梅、松、竹组合在一起,虽然画得比较工整和写实,但与那种勾勒着色的工笔重彩则迥然有别。重墨粗线画出的竹叶、劲挺而规整排列的松枝与圈勾后显示为百花的梅朵,形成视觉形式的韵致。徐世昌(1854~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别署水竹邨人,生输势行有于河南卫辉。1918年至1922年任民国大总统。1922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宫”下野,随后到新乡卫辉,开始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徐世昌六岁开始学画,善评措革宗雨快散粉几画山水、松竹,尤送还散弦第若保氢其喜欢绘制扇面,他的代表扩矿似应数观言音父掌作《晴风露月四竹图》极为出名,人称:“画中晴竹,振雨露声;风竹摇曳飘洒,露竹沐甘浸润;月竹清漪宜人,为竹作中之精品 内容: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供激续长婷松帮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征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注止团前句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是南宋末年的事了。图中款识:丁丑十一月望日友翁沈先生自豫将归赣八大山人浮白于洛阳再浮白于亮司顾宜张亮轴展黄汉阳王家曰:麟今年六本罗斤环十有八也望七可预来师为寿叁友岁寒梅竹松也画竹(八大山人至日)相距客距见幸会惿苇大官之厨大火西流而为之画伴随其讳以为之贺曰预贺由来吴楚星同寅豫曰:扬州可放梅梦自均确文昌随北斗(文昌星六北斗星七比之梅放六放)辰要驸焉列三台(梅竹松三),论功彩群难麟跃(三友比之苏德一人)百面氤氲悬鼐开真个驴乡仙鹤在成仙夸鹤健徘徊八大山人顿书。钤印:八大山人(白) 何园(朱) 驴屋屋(白) 在芙(朱) 作者: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宣咸以松、竹、梅这三种在寒冷冬季屹立不倒的耐寒植物(岁寒三友)不畏冰雪和风暴的特质,来象征坚强不屈的精神。



3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