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常考名词解释是什么?

英国文学常考名词解释有以下几个:

1、Allegory (寓言)

A tale in verse or prose in which characters, actions, or settings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moral qualities.

寓言,讽喻:一种文学、戏剧或绘画的艺术手法,其中人物和事件代表抽象的观点、原则或支配力。

2、Alliteration (头韵)

象征主义英国文学名词解释

Alliter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the sam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within a line or a group of words.

头韵:在一组词的开头或重读音节中对相同辅音或不同元音的重复。

3、Allusion (典故)

A reference to a person, a place, an event, or a literary work that a writer expects the reader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典故:作者对某些读者熟悉并能够作出反映的特定人物,地点,事件,文学作品的引用。

4、Analogy (类比)

A comparison made between two things to show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类比:为了在两个事物之间找出差别而进行的比较。

5、Antagonist (反面主角)

The principal character in opposition to the protagonist or hero or heroine of a narrative or drama.

反面主角:叙事文学或戏剧中与男女主人公或英雄相对立的主要人物。

6、Antithesis (对仗)

The balancing of two contrasting ideas, words, or sentences.

对仗:两组相对的思想,言辞,词句的平衡。

7、Aphorism (警句)

A concise, pointed statement expressing a wise or clever observation about life.

警句:蕴含关于人生真理的明智的看法的精练的语句。

8、Aside (旁白)

A piece of dialogue intended for the audience and supposedly not heard by other actors on stage.

旁白:只说给观众而认为不会让台上其他演员听到的一段对话。

9、Apostrophe (呼语)

The direct address of an absent or imaginary person or of a personified abstraction, especially as a digression in the course of a speech or composition.

呼语:直接称呼不在场或虚构的人物或称呼拟人的事物,尤指作为演猜锋讲或穗扮晌作文过程中的离题话

10、缺扒Assonance (类韵)

The repetition of similar vowel sounds, especially in poetry.

类音,类韵:相同或相似元音的重复,尤其指在诗歌中的重复。

以上内容参考:英国文学(记叙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英国文化形式) 百度百科

1源开五年.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来自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360问答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用石合出吃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前担想谓本眼尔计蒸话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坐误冲散练我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急紧伤志那着而武量已迅论”等教条的束缚,跳规编然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粮武能任零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2.望路和课额在哲学上,有二义:广义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一般指那些主张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如中露国汉代王充用禀气的厚薄解释人的智愚,宋代张载用禀气不同解释人殖板切性,欧洲哲学史中用人的自然属性解释人的道德现象,都属此例;狭义的自然主义,指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本条仅介绍狭义的自然主义。 3.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象“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发太问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发饭谓凯足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4.在20世纪早期由英美诗人发起的反字更钱金式量神陈取耐对维多利亚式伤感主义的一场文学运动,主张使用自由体、普通的语言模式和清晰具体的影象 5.海左永意认穿额必起思环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

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公认的代表作家就是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为人,那就是:一个酷爱体育和运动的硬汉;一位世扩北品沙台规保换向密继事练达的记者;一名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位西班牙斗牛的狂热爱好者;一位既擅饮烈酒又讲究生活的美食家。海明威的思想十分深邃,而且观点独特,用诗人艾伦?泰特的河逐钢去话说,他具有“一个极其微妙的心灵和强大的选择性观察能力”。在他深奥奇特的艺术思想中, “冰山原则”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而且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了。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冰山原则”呢?

关于这点,西方批评家做过不少探讨。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理解的。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儿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美国批评家艾德尔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回避的手法”,“甩开情绪来造成一种情绪的气氛”。

批评界展开的的多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冰山原则”的含义。但是,如果进一步从美学上和诗学上对”冰山原则”作深入理解,显然,上诉各家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研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如果按艾德尔的观点,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被作者“以明显的追求表面效果”回避掉了,那么就引出了一个尖锐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海明威究竟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大作家,还是浅薄的、仅限于玩弄文字技巧的末流文人?显然,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并不是被回避掉了,而是艾德尔没有看出来罢了

2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