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蜻蜓图的作品赏析

《荷花蜻蜓》形神俱备,笔墨典雅,格调清新。画中,白莲设色淡雅,勾勒精确,细蕊嫩黄,淡雅清香。微雨过后,落英缤纷,更显娇嗔。那亭亭净植的两朵白莲,临水迎风展现盛放之姿。其中一朵白莲置于画面最前端,另一朵从几片铺展开的硕大荷叶后探操术住原出。荷叶以石青加赭色调和、铺陈,浓淡相宜,相互交叠,叶边卷起的荷叶在最前方。同样精工细致,却不喧宾夺主,恰到好处的烘托了白莲的聘婷袅娜。蜻蜓闻香而来,欲飞又止,只因雨后弱不禁风,有心无力,别有一番趣味。正如题款中所说:“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蜻蜓的描绘极其工致细巧,尤其是翅膀呈薄纱般的半透明质感,栩栩如生。可见画家观察入微,往往在写生中通过细节刻画妙得荷花、草虫之神韵。

此花真合在瑶池——咏荷花古诗词赏析(上)

此花真合在瑶池

——咏荷花古诗词赏析(上)

魏武道写意荷花作品赏析

王传学

        盛夏之时,漫步湖边池畔,但见亭亭玉立的荷花,迎风摇摆的荷叶,正露尖尖角的蓓蕾,飘溢出一阵阵清香,散发出一缕缕幽馨。人们身临其境,看薰风翻背,赏红蕖与绿水交映,顿减几分暑气。

荷花也叫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蔚为壮观的古代诗词中,咏荷花的诗词不在少数,或赞美其君子风度,或欣赏其品格高雅,或唱和其风韵独胜,或咏颂其优美风姿……下面让我们徜徉在古诗词中,品味荷花意象的艺术魅力。

荷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能找到关于荷花的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荷花是种植在湿洼地里的。《诗经·陈风·泽陂》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起兴,烘托像荷花一样美丽动人的女子。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旷世佳作《离骚》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碧绿的荷叶制成上衣,用粉红的荷花缝成下裳。诗人为了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决心,要穿上用荷叶荷花做成的衣服。衣服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品,它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从百花园中撷取荷花为衣,正是看中了荷花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情操,这一点与诗人自身的气质是相契合的。

莲花还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莲是江南旧俗,以六朝为胜。在汉代乐府诗中有《江南》一诗,诗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采莲民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声,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又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我们在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 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标志着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最高成就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对莲花和采莲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诗歌对采莲情景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鱼米之乡独具特色的生活,它又不局限于对生简誉活场景的重现,而是借此表达对远游情人的思念之情,是一曲优美的闺情诗。

荷花意象频频出现在唐诗里。诗人们吟咏荷花的美丽,赞美荷花的品格,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

诗仙李白非常喜爱荷花,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他写有多首咏荷花的诗。先看这首《古风》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全诗的意思是: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拦森段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她们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德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全诗以荷为咏颂对象。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春喊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李白的这首《古风》以荷为喻,道出了荷花的心事,也传递了诗人的心声:空有绝世的美艳,过人的才华,却无人欣赏。也表达了不甘被埋没,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地方的志向。

李白另一首《折荷有赠》则营造出不同的意境: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摇曳多姿的荷花令诗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如此良辰美景,若有佳人相伴,真是相得益彰。可惜诗人眼中的佳人,像荷花一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令诗人产生了无限怅惘之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咏道:

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荷香,随风飘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听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句,写风送荷香,竹滴清露,是写纳凉消暑的佳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慕莲花的高洁,特别是对白莲花情有独钟。他的《六年秋重题白莲》有“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的诗句,写的是纯洁如玉的白莲;在《感白莲花》中更欣赏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在《东林寺白莲》中进一步写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莲的形象怎样?诗人用四句诗尽情描绘:“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日光下流光溢彩,清风里芳香飘逸,花朵张开如同剖开香囊,荷叶伸开就如同玉盘,露珠点点滚落。“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用红莲的有色与白莲对比,突出白莲的清净纯洁。至此,诗人发出这样的慨叹:“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在诗人心里,这荷本就是天上仙子,怎能在人间生长呢。表达了诗人对白莲花的由衷喜爱之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赞美荷叶荷花的相互交映: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无比惆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不过,他的《赠荷花》却不是这样。诗人以清新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荷花花、叶相映的绚丽。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情谊: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的花叶同荣同衰、坚贞不渝,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咏了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