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强:新手创业5个月,估值5000万的秘密

这是史强的朋友圈,也许从颜值上有点一代不如一代的倾向,但是在事业发展上,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史强刚过30岁。他的公司更年轻,2018年6月成立的,加上他只有16个人。

这些是事实。

不过,更全面的事实是虽然他才31岁,但是他是博士后,在烟台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拿到70多万奖金。还评上了创新创业领军团队,被奖励300万。他的团队中,研发人员有8个人,只有1个研究生,其他全是来自知名学校的博士。公司做三维制造解决方案,运营5个月,现在已经估值5000万,获得600万种子轮。而且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国际领先,前途不可限量。

西蒙斯涅克书

2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应该和几个原因密不可分。

第一,主动追寻能力提升,专业技术炉火纯青。

学习上虽然不是拔得头筹,但也一直稳居上游。在高考大省,能够考上山东大学,说明底子好。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名字挺神奇,就决定去了,觉得反正不好可以转专业。上了大学以后觉得不要太在乎专业,培训能力更重要,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了。在大三的时候,他就决定申请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这个学校虽然不像哈佛耶鲁那么出名,但也在德国第一批三所精英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研究生读光学与光子学专业,一年就修完了两年的学分,第二年有一整年的时间参与公司实习和写论文。后来又读了这所学校的博士,学习应用物理,研究量子通信。7年后去新加坡读了博士后。发表过数篇关于超分辨纳米三维制造系统的改进和应用的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他笑称自己找不到工作才一直读书,实际上是他始终要求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做好工作。在他的专业领域,他有绝对的发言权。做事要体现出专业性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

第二,为人处事不掉链子,从两位师兄主动给他推荐就能看出来。

一天,即将上床睡觉,随手翻了下邮件,看到一个自称教授的人邀请他去新加坡读博士后。睡意朦胧的史强以为遇到骗子,没理会。第二天,仔细看了下对方的邮件后缀,发现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细问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师兄在一个展会上遇到这位教授,强烈推荐了史强。

另一天,回国创业的史强接到了在德国留学时认识的另一位师兄的电话。师兄人很nice,能力也强,在欧洲一家大公司担任科研团队的中层管理人员。因为距离原因,两人虽然联系不频繁,但是师兄很仗义,自己获得提拔清雹,还不忘关照下小师弟,问史强愿不愿意接他的职位。师兄怎么也没想到,来了个大反转,史强说要不你看这样,师兄,你把简历给我一下,看看能不能到我们公司来。最后的结果是师兄成了他团队的一员。

第三,从小有自主权,有良好的决策能力。

家庭氛围轻松,父母有提意见的权力,他有选择听与不听的自由。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小时候写不写作业,高考时选什么专业,去哪个国家留学,要不要回国创业,他的事都自己做主。

在决定去德国留学之前,他做了充分的思考:一是,想做本专业的工作,本科学历是不够的,需要深造。二是这所学校有他想学的专业,并且用英语而不是德语授课,确保能听的懂,能够融入环境。三是德国擅长精益制造,产学研基础好,行业的进步能支撑个人发展。

第四,喜欢琢磨为什么要干这件事,结果导向思维很明确。

他喜欢探究做一件事的原因是什滚吵么,不想浪费时间做毫无意义或者倒退的事。用他的话说,一窝蜂干的事基本不干。这很符合西蒙·斯涅克提出的黄金圈法则:从“为什么”开始。

对他来说,找工作加入别人的团队做事情,自己组建团队做事情,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能力是否匹配,这个更关键。创业虽然是个苦事累事,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种感觉也不错,有点解题的味道。

第五,有宽广的社会视角,这得益于他在德国接受的教育和经历。

德国的研究生不是考的,是要通过申请。主要看你之前的经历,包括成绩单、社会实践经历等。后来,他也担任了申请委员会的评委。发现来自港澳台或者欧洲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比如去非洲支教、参与一些学术组织、组织公益活动等。大陆学生成绩偏好,但社会实践基本上都是发传单、推销、去公司短期实习等。那时,他很深刻的感受到,成绩是个人发展的很小一部分,不要死学习,要对社会有更多的体验、感知和了解。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德国是个严谨不灵活的国家。史强更愿意评价德国是个认真并且发达的国家。这种发达,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反映在大多数德国人对自身考虑答备帆较少,更多的考虑公共的社会的事。就如同有外国人有危险驾驶行为时,德国人会追上来,友善告诉你这很危险的,请注意。这不是路怒症,而是站在你的角度,帮你考虑生命安全。这给了史强很大影响。他现在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想推动社会的进步,惠及中国企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他认为“中国制造的崛起离不开中国创造,超高精度的三维材料和结构的加工、制造一定能够在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充当重要角色,有想法的年轻人不应该放弃这个机会”。就像《驱动力》中所言,当人有一个更大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自己时,他的内驱力是自发的。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属于史强的故事,还在慢慢写。

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