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崇高的理论,因为在布瓦洛的文艺原则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

参考答案:对

安格尔与布歇的艺术风格的对比以及现在国内研究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安格尔 Ingres(1780-1867)---
法国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卓越代表,他尤其擅长肖像画。曾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825年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1863年获黄金桂冠称号。
他的油画肖像作品造型严谨、细致,着力刻画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色彩华丽而沉稳,调子统一,非常好看,属典型的学院派画家的画风。本辑还选了一些他的素描人物作品。他的素描更象是“慢写”——速写的一种,重点刻画头部,其余皮森仿用线条勾勒结构和衣纹走向,给人很爽快的感觉。

如何评价新古典主义安格尔哲学

简介:
让-多米尼克·安格尔,生于蒙特庞省。他曾经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巴黎,投入达维特门下。当时,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达维特的喜爱,达维特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那微微皱起的眉毛下,有着一双认真思考的眼睛。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回到巴黎。后来,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尔。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产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苏衡。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 (文社里语,见《西欧近代画家》一书)。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春乱,如《泉》、 《大宫女》、 《瓦平松的浴女》、 《土耳其浴室》等.

对于安格尔的画,有评论认为是拉斐尔完美线条的延续,亦有人认为是毕加索人体解剖及扭曲等画风的预告。当时大诗人波特莱尔对安格尔赞扬有加,称他具备了“最大胆的才华”,但同时批评安格尔的“古怪狂妄”的也大有人在,事实上,如安格尔自己所形容,他首先是一个“革命画家”,不过是从内心出发的,绘画理念和情感表达上的革新。

从早期的《阿纳迪欧曼的维纳斯》开始,安格尔一直便在发掘情色艺术和女性身体的奥秘,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即使看起来冷若冰霜的《泉》也在执意描绘性感,将女体理想化,这幅作品是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开始创作的作品,但一直没燃纤有完稿。26年以后,当他已是76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作品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作为他研究女性人体高峰的《土耳其浴室》则是他从79岁到83岁之间所作。安格尔虽然有过画宗教画的时期,但对情色题材并无顾忌,画中的每个浴女以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以冷静、优雅精于用线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来体现人体表达方式,是来自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其中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传统的古典艺术中所从未有过的。

---布歇 Buxie,F·Boucher(1703-1770)---
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浴后的狄安娜》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它假借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名义,描绘了上层社会所喜欢的裸女。

简介:
布歇,F· Boucher (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布歇的大部分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女人的娇艳、柔媚与肉感。但是,对于布歇,却有一件必须提到的趣事,就是他曾经画过表现中国的艺术作品,这是由于,法国的洛可可艺术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强烈影响。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瓷器、漆器和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欧洲宫廷的奢侈品。在路易十五时代,无论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等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中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梅、人物图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兴趣。18世纪的中国清代的工艺品,提倡繁缛的曲线,精巧的造型,所有这些,都与欧洲的洛可可艺术一拍即合。

34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