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应该怎么欣赏?想看懂抽象艺术其实并不难

说起抽象画我们肯定都会知道毕加索,也许我们并没有好好欣赏过他的画,但这个标签我们还是知道的。抽象艺术是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可能我们大多数人更加接受传统的具象艺术,毕竟画的是什么我们一眼就能看的出,如果不像的话我们就会他的他画的不好。但是抽象艺术一般人是不知道去怎么欣赏的,因为什么东西都不像,而且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那抽象艺术到底应该怎么去欣赏呢?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几个小例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欣赏油画的时候,会说“哇,这个色彩搭配的好棒”;欣赏国画时,会说“这个意境渲染的很到位”;可是,当我们遇到抽象画的时候,就只会来一句“看不懂”。

其实,抽象艺术最为致命的还不是看不懂,而是它难以表述。就好比你家墙上的壁纸有很多花纹,看起来很美很协调。可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好看?你也很难描述的清楚。我想,抽象艺术便是如此。

和其他作品比起来,欣赏抽象艺术时可依据的东西很少,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我们看不懂的抽象艺术,或许当你今后遇到抽象作品时,可以增加一些谈资。

抽象国画创意作品赏析题

抽象艺术其实并是一个单独派别的名称,而是包含了很多画派。这些画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冷抽象,也可以称其为几何抽象,以蒙德里安、罗斯科和马列维奇为代表;另一类为热抽象,也可以称其为抒情抽象,以康定斯基、波洛克和德库宁为代表。

蒙德里安(1872%20-%201944)

在这些人中间,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分别可以算得上是“冷抽象”和“热抽象”的鼻祖。他们都出生在%2019世纪下半叶,年龄相差%206%20岁,又各自在%2040%20岁获得艺术上的天启,而最后同样都于%201944%20年逝世。

然而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一生却鲜有交情。他们一个生于俄罗斯,一个生于荷兰,却被抽象一词紧紧地串联在一起。他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寻艺术的哲学意义与精神深度。而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生命线,却在某些时刻交错相会,各自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康定斯基(1866 – 1944)

1. 康定斯基

作为热抽象鼻祖的康定斯基,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狂热。不同于人们对于艺术家狂放不羁、凌乱新潮的刻板印象,康定斯基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教授,或者一名律师。

他架着一副精致的眼镜,一身笔挺的公务着装,上衣的纽扣总是一丝不苟地系扣整齐。是的,康定斯基全然是一位绅士的模样,甚至是一个贵族。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年 12 月 4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代的康定斯基,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他从小就长期浸润在音乐、诗歌和戏剧中,让他有着极好的修养。

他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不仅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甚至还已经获得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席位。或许在骨子里,康定斯基仍旧是一名学者和知识分子。

只是艺术对他的吸引力太过强大,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的康定斯基,竟毅然放弃令人羡慕的教授职位,背井离乡前往慕尼黑一心学画,这也照见了他儒雅外表下深藏的魄力和激情。

康定斯基在慕尼黑快速地成长起来。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牢牢抓住。他一面如饥似渴地尝试各种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则热衷于各种艺术运动,组建艺术社团。

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美术社团“青骑士”,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康定斯基。事实上,青骑士不是艺术运动,也不是学派,没有明确纲领,只是画家的松散组织。

他们关心的是艺术形式,关心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他们主张用绘画表现来巩固人类的精神。而事实证明,青骑士社有关“自然是精神世界根本源泉”的理念,对康定斯基抽象风格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 蒙德里安

和康定斯基比起来,蒙德里安似乎早早就立下了自己的艺术之志。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 年 3 月 7日态和生于荷兰帆棚盯中部的阿麦斯福特,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环境条件使蒙德里安从小就能接触美术。

八岁时,蒙德里安就立志要当画家,但是家人认为艺术家是一项不稳定的工作。在与父和庆母多次商量之后,蒙德里安承诺要取得美术教师资格,来养家糊口,这才让父母答应让他学画。

从成长的环境来看,蒙德里安一家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派信徒。父母对蒙德里安的管教较为严厉,使得他在成长中渐渐学会那些自我约束、诚实朴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作风。

在有些人看来,蒙德里安这种传统性格,与他未来的职业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或许正是这样的性格,帮助他创造了之后以“理性”和“极简”闻名世界的“新造型主义”画风。

39岁那年,蒙德里安丢下他的未婚妻,以及业已成熟的事业,离开荷兰前往巴黎当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他硬生生从自己的名字“Mondriaan”中减去一个“a”以誓转型。

尽管有艺术批评家,把蒙德里安形容成一个略带怪癖的独身主义者,但在巴黎的时间,确实让他的成就感与日俱增,因为蒙德里安的艺术进入了一个让人兴奋的高产期,而这是也他梦寐以求的。

事实上,蒙德里安对当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他同时期的很多艺术家。他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绘画总在平面上进行。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涉及了透视原理。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

鲜有人知道,得名于“冷抽象”的蒙德里安,其实还是一个热情的舞蹈迷。他甚至瞧不上多愁善感的探戈,而钟情于爵士,特别崇尚奔放火热的查尔斯登舞。而画笔、颜料、留声机、唱片,以及跳跃的舞步,共同组成了1920 年代中期的蒙德里安的生活。

3. 他们的 40 岁

1906 年和 1912 年对于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来说,有着各自不同寻常的意义。相同的是,他们分别在那两个年份,步入了各自的不惑之年。

1906年对于法国文艺界而言,本来就不平常。那一年,著名的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塞尚去世。同样在那一年,康定斯基在巴黎及其附近度过了一段极其关键的岁月。在那里,他不断感受到来自野兽派画风的强烈震撼。

西方有观点认为,正是康定斯基那一年的法国之旅,促使他脱离了他的早期作品风格——新分离派,从而昂首成为一名真正独立的艺术家。

在随后的几年里,康定斯基先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他的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又名,《第一幅抽象水彩》),组建了“青骑士”社团,并出版了《青骑士年鉴》。

《即兴31号》

《即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无结构性,这一点和以往的画面处理完全不同。因为马蒂斯和毕加索是通过将人物、风景和静物进行变形,使它们产生一种陌生感和新鲜感。而这幅作品看上去根本就没有造型,好像还没有完成,因为它是彻底的抽象。

康定斯基之后创作的《构图》系列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其正是采用了《即兴》的绘画语言,并最终将它拓展成为一首史诗。

《构图》

1912年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那一年,尽管传统的准则既没有被刻意地边缘化,也没有遭到最终的摒弃,但抽象之风已悄然刮起。那一年也是蒙德里安只身来到巴黎的第二年。

此前一年,蒙德里安见识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等立体派的作品,极为震撼。立体派讲究的立体事实和明确客观,也都是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但他也明白,立体主义只是他艺术旅途中的一个港湾,而不是终点。此后的抽象作品很快走向成熟。

蒙德里安《灰色的树》

1911 年,蒙德里安画了习作《灰色的树》,画中的树带有一些椭圆形构图,这是模仿了毕加索与布拉克的立体派风格,带有不少具象的元素。

而他在 1912年创作的相似尺寸的树系列习作《花丛中的苹果树》中,虽然大致构图和《灰色的树》很相像,但已经明显更加抽象,更具形式感,画面被一个个小的块面鱼鳞般拼接起来。

蒙德里安《花丛中的苹果树》

4. 他们是思想家

如果说布拉克、毕加索、莱热、德劳奈和马蒂斯首要的身份是画家,那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便是画家和思想家。

对这两位艺术家来说,他们考虑的不仅是给绘画注入新意,更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他们认为人必须改观自身,而整个人类也正朝着物质与精神的更高阶段迈进。

在他们眼中,艺术家就是那个积极筹备黄金时代,进而宣布其到来的最佳人选。这也是为什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创作作品的人必须保持一致。毕竟,如果没有一个一同进步的内心世界,艺术的演进将无从谈起。

对于内心世界的修炼,康定斯基在其著名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犀利地指出:精神如同肉体,能够通过经常锻炼而得到加强。艺术家天生的情感才华,不能将其埋入尘俗之中,而是要懂得如何陶冶精神。

事实上,他们的艺术观念或许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19世纪中下叶,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贫富的悬殊,各种政治问题、宗教问题、环境问题激荡着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

在艺术之都巴黎,一时间聚集了大批现代艺术先驱,掀起了一场以巴黎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运动。他们要为绘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以反映、适应或逃避动荡的社会现实。

蒙德里安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他看来,生活本质上是简单的,而简单才是人类的完美境界。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

是的,作为冷抽象的缔造者,作为第一个将绘画提炼成几条线、几块三原色的开山者,蒙德里安看似简单的画面,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点从他的画面制作中就能看出。

他那看上去单一的色彩,从来不是现成颜料直接挤出来了事,而是各种颜料混合后细腻层叠出来的效果;那些貌似重复的直线和几何图案,也是他手工精心绘制的。他并没有用尺,也没有套用任何格式去进行批量化生产。

他可以在经纪人来买画的时候,气定神闲地让他再等等。因为这幅画还没有完成,不够完美,一小块蓝色还要再上一遍色,而这一磨就是一年。这种淡定的背后是一种艺术追求,追求的或许正是某种深层的内在精神表达。

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一个”热“,一个“冷”;一个绝对自由,一个绝对理性;一个代表了强烈的躁动,一个又充满了极度的耐心。如果说康定斯基是用音乐,打通了建筑和绘画的隔阂,那么蒙德里安则是用理性的艺术和思维,建构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和建筑之间沟通的桥梁。

而他们看似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却又在不经意间产生了那么多遥远的交会。他们在探寻艺术的哲学意义与精神深度方面不谋而合,共同构成了平行而交错的抽象双星。

美术作品分析题怎么做

来自那要看具体什么作品啊
较早构铁量免讨银达感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1、欣赏:

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之志置现县括非丰助肥味。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审美宗征二盟考让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证破局判约子阶参示附识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360问答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如色哥乱命色: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即具打已定与赞赏。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

评价客至社岁: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值磁静兰基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班操占皇有鉴赏的意思。也叫艺术批预征仍确陈酸方果气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在困油包病验胜好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只留变跳参混银情切值目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断策品采氧承请世命金灯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它与界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

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与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绝势指点末载家给帮季名成的,它是内容和条送阶长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评价可以促进欣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 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关键词:美术作品的“ 形式” “内容”

1、 作品形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 美术作品形式的“结构” “语言”

(1) 结构:

“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即创作前的构思。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

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

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 语言:

“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美术语言

“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它是视觉符号。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

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

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

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黄色(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

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

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 关键词: “题材” “主题”

(1) 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说,一幅画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2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