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义三大代表人物是谁?

1、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

100年前,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诞生于一次偶然的“颠覆”。俄国人康定斯基看到自己画室里一幅“陌生”的画,十分精彩和壮观。走上前去才知道是自己的一幅画在墙上颠倒过来,而摆正后,那种激动人的画面就消失了。

他从中得到启发,具象使得画面平庸、寻常,而抽象却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和美感。在这之前,人类对抽象的创造和审美还依附于其他形式,是康定斯基开始,让抽象审美成为架上艺术(绘画)的主体。

他于1910创作的一幅取名为“即兴”的抽象绘画,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的作品。康定斯基是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但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

马列维奇风格特点

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陪枝灶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的绘画售价曾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索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是康定斯基作品的最大藏家之一。

康定斯基大学专业是法律和经济。后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30岁时为了学画,他放弃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后成为职业画家。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不同阶段,最后,在野兽派色彩和音乐的灵感中,康定斯基创作了以“构图”、“即兴”、“抒情”命名的作品。

2、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 Mondrian)

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搭兆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3、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

马列维奇是俄国乌克兰至上主义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1912年在驴尾巴展览会上陈列的《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又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还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十月革命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

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芦扮令人惊讶。他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抽象绘画的伟大先驱。

他一生以其谜一般的作品,为20世纪的艺术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预示了从达达主义到后来的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运动时代的来临。他为艺术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任由后来者遨游与徜徉。

欧洲建筑和艺术风格的门类

早期欧洲建筑主要是按时间和文化思潮分类的: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罗曼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稍早一点19世纪,在新建筑运动时期,建筑师们已经有了要改变建筑现状,尝试发展新的建筑艺术、建筑造型的意识,但由于统治者为了体现王权的象征,此时的建筑风格都偏向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主要表现为古典复兴,例如罗马复兴、希腊复兴、哥特复兴等;罗马复兴多用于市政建筑,希腊复兴多用于市民集会场所,哥特360问答由于其特有的神秘力四粉似管短激露常用于教堂建筑(主要为天主教),少数市政建筑也有波及,例如美国白宫,巴黎万神庙等硫顺局掌写受。
现代派建筑诞生以来先进的建筑师致力于新类型新材料新结构的探索,发展了更多的建筑类型例如音乐厅、商场、展览馆等;新的材料混凝土以及钢在框架结构上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更多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以及垂直分布,例如水晶宫以及巴黎世博会上的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可以说钢主结构的应用震惊了世界。建筑艺术在这个时期甚至时至今日都在不断的探索,大致流派如下:
0、学院派:不得不提一下这个不是流派,但对现代派建筑出现以前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且对现代派起着相爱相杀作用的学派,通常是指法国的巴黎美术学院,打赵充王状决议回下以这座古老的美术学者们想运模校曾在18世纪培养出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是官方展现皇权艺术的大本营,其培养出的学院派建筑师们通常以古典主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常样均调杂倒曲律迫象独被后来摒弃古典风格的现代派建筑师门嗤之以鼻,但在现代派流行早期由于市民思想的僵化和送害官方统治阶级的坚持,学院派还是占了一席之地的,因此当时学院派建筑师在很多建筑竞赛中打败了许多现代建筑大师(例柯布、密斯),一枝独精划轮飞甲介东秀;
1、现代收专动色主义:代表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贝伦斯、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现代建筑的发起人,让我们摆脱了“可怕”的古典建筑,从此住上了美丽的新家;其中柯布曾提出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里面革和横向长窗,这一提点贯穿他的设计生涯;
2么山非防、构成主义:马列维奇发起的,强调功能因素,但并没有实际建筑期道科击案例,例第三国际纪念碑;
3、风格派:实际上是欧洲艺术圈内兴起的流派,代表人物是画家蒙德里安,追求几何图形的构图和组合,对他的好基友建筑师里特维尔德产生了深远影响,里特维尔德将风格派艺术(即轮沙演粮社面轴项斯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从平面延受朝伸到立体空间,设计了著名的乌得勒支施罗德住宅;
4、功能主义: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例如义诉需套当时在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建筑四大师的建筑都在此时期有了重要发展极语设雷,著名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5、就到系齐金补国际式建筑:反对装饰,肯定机器和技术的作用,但忽视了不同文化地域人的精神审美要求,设计多为方盒子,导致国际式泛滥;
6、有机建筑:代表人为赖特,早期风格为建筑充分融入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房子像是在土里长出来的”,充分发挥钢混结构的材料特性,代表作流水别墅;晚期设计风格多表现为对环境和文化的尊重,例西塔里埃森;有些时候也把阿尔托划为有机建筑的行列,实际上它是地域性建筑的代表人物,建筑中充分表现的人性化设计和弧线成为他的标志,他还开厂设计家具、五金件等,在欧洲非常畅销;
7、密斯风格:密斯曾提出著名的“少就是多”观点,纯净的流动空间体系在当时的美国十分流行,例范斯沃斯住宅,虽然最后范斯沃斯女士因多条“罪状”质疑并起诉密斯的设计,但不得不说这也是现代派建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探索部分。密斯创造的玻璃和钢组合的高层建筑形式因其简洁又古典的尺度比例风靡美国(当然更多的是它能够体现业主的财富),也就是说高层建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还发明了箱形基础);
8、未来派建筑;
9、粗野主义:错误的认知是粗野主义是代指柯布的部分设计,但实际上这是他的追随者史密斯夫妇提出的,但被媒体冠在了柯布头上他们也只能称自己为新粗野主义,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为粗糙的混凝土表皮,不加粉饰从而表现材料粗狂的特性,代表作柯布的昌迪加尔市政建筑群;
10、表现派: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象来表现主观感受和思想情绪,例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
11、典雅主义:也叫“新古典主义”,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代表人为菲利普约翰逊、斯东、雅马萨奇(山崎实);
12、晚期现代主义:过分强调构造西部后结构;
13、后现代主义:采用装饰对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进行修正,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什么特征;代表人物文丘里,他的母亲住宅用嘲讽的手法表达对古典主义形式特征的理解;
14、解构主义:特征为非线性设计,参数化设计并使用电脑辅助设计,代表人物盖里、艾森曼、扎哈等;
15、新理性主义:重理性知识、能力和控制,对感性认识持贬低和否定态度,代表人物博塔、罗西;
16、新地方主义:将民族传统式样和建筑融入设计中;
17、新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继续,代表组织“纽约五人组”,如保罗鲁道夫、斯蒂芬霍尔、理查德迈耶,白色派也常与纽约5人组互为替换;
18、高技派:可以理解为建筑电讯派的发展,重视建筑技术的力量,乐于结构和管线裸露于建筑之外自然形成装饰,例皮亚诺的蓬皮艺术中心;
19、新陈代谢派:高技派在日本的分支被称为新陈代谢派,代表人物丹下健三
现代派在发展壮大时期曾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把全世界现代建筑的追随者集中到一起探寻现代建筑的发展之路。起初会议很成功,但在第九次会议时成员内部发生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提倡建筑中应多些人情化、地域化的部分,而第一代建筑师(五大师等)不愿意对自己提出的“形式追索功能”做出“晚节不保”的改变,导致第十次会议的土崩瓦解,第十一次会议时第一代建筑师仅以柯布的一封信做代表拒绝出席会议,并标明立场,致使辉煌了几十年的CIAM分崩离析。
现代主义100多年的发展,无论什么时期什么流派,都是最初我们熟知的开天辟地的几位建筑大师们的宝贵结晶,是他们的弟子们通过不断的努力保留发展衍生而来的,纵使得到很多批判的声音但其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艺术就是要在一代代的建筑师们不断的摸索下探寻更多更好的出路的,所以,即使没人能理解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为什么在北京城不合时宜,即使没人能看懂库哈斯央视大楼的建造方式,即使没人能欣赏扎哈把理性的数学应用进感性的设计中,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其对现代建筑的推动作用中,并尝试用专业的眼光来分析这些建筑的美与义。

1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