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哥特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地书

你好!
首推《西洋艺术史》,全套四本,从远古到中世纪到近代的洛可可也好,巴洛克还是哥特等各流派艺术风格的发展都有详尽附促送所除指位介绍,不管是建筑,文学,绘画,服装以及人文都有大量描写,而且图很多哦!不先求记务元重草过价格有点贵,记得要200+吧,但是真的是很全面的资料!文字不抽象的,都说了等质房描写很全面嘛!

如果你希望了解有关服装方面的,推荐《中西服装发展史》,当然重点是在下篇西洋服装发展史,对于从中世纪到巴洛克,洛可可,哥特以及维多利亚的穿衣风格都有详尽的介绍。图文均有,都是很不错的资料,我的空间也有所摘录,你可以参考一下。文字方面条理还是很清晰的,读起来不算费劲,不过这些教程类的东西不是所有都能像《X朝那些事》一样读起来有趣有易懂得啦。售价也不贵,28元本。

如果是建筑领印充似简宪亮况方面,请看《西洋建筑史》,很权威的一本书,即使对建筑不感兴趣的人也可以随便翻阅一下,里面一些知识会让人感到受益匪浅。图也很多,百度百科有详尽介绍ike.baid/vi

洛可可风格服装艺术

我经常出没在这些西洋艺术先植汽成女风格的贴吧里,所以平时喜欢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和我有共同爱好的人~

洛可可时代服装的风格

1) 洛可可艺术的词源
从词源来看,rococo 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义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状工艺)为 travail 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於《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义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2)、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
洛可可艺术的特征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采用C形、S形和贝壳形做山租涡卷曲线,敷色淡雅柔和,形成绮丽多彩、雍容华贵、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 ”,而且蔷薇用的更多一些。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有时配上一些各种鸟类。这种图案明显地受中国花鸟画的直接影响。
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呈现一种阴柔之韵和矫柔妩媚之特征。色泽柔和、艳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中国热”浪潮。当时,法国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和瓷器等设计上大量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并把这种风格称之为“中国风格”,Chinoiserie这个词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印花织物图案中。这种风格曾经对“后期的巴洛克”图案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所以欧洲美术史家们创造了“Rococo-Chinois”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甚至有好多美术史家认为“Chinoiserie”是洛可可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这种理论无疑是确实可信的,因为中国早在唐代就唯逗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图案。唐朝神龙2年(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墓石椁上的图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收藏的唐开元9年(公元721年)兴福寺断碑、开元24年(公元736年)大智禅师碑都有这种风格的图案。
在服装服饰上的表现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
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一历史潮流阶段。从其发展过程上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可黎明期,也就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纯兆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的洛可可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了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路易十六的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把罗兹贝尔坦(Rlse Bertin1744-1812)作为自己的专属服装设计师,封为“流行大臣”,罗兹小姐也被后世认为是近代女装设计师的始姐。
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三件套样式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