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的异同!

中西艺术的相同之处:

1、艺术都是表现了人类的社会文化发展。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如绘画、诗词、文章,都是在象征性的描绘当时的时代。比如中国的绘画形式,有壁画、油画等形式,从战争、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不间断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的发展。

2、艺术都表现了人类的创造性。

中西方象征主义作品区别

无论是诗词、绘画、舞蹈,都是从无到有,从凌乱到完整,这都是在人类的创造下才有的。

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1、文化根源不同。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华夏文明,上古时期,神州大地遍布各种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信仰。汉武帝推翻道家无为而治,独尊儒术开始,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开始成型,汉文化可以说是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升华,影响着华夏子民。

西方的文化根源有古希腊文化:理性主义与原始意识。对外在世界的探索热情。还有希伯来文化:宗教信仰,原始意识,对人内在世界的发现。

2、艺术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戏曲、剪纸、刺绣、绘画、国画、书法等。、

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歌剧、舞蹈、建筑等。

扩展资料:

—由罗丹沉思者像和北魏思维像谈起,试把罗丹的沉思者像和中国的北魏思维像摆在一起来看,您便会发现二者在思想的方式上迥然不同,一个是满头大汗地在想 ,一个是悠闲自在地在想。

前者的精神状态是紧张的,所以全身的筋肉都在用力气,尤其是腿的部分筋络奋张,形势危急,从一个中国人或东方人的眼中看去,我们每每不禁要问一声,思想亦要这样吃力的吗?这样紧张地苦苦追索,真理就会为我们所捕捉到?说不定反会因此而失之交臂。

回头看一看北魏思维像那姿态就“从容”多了,半跏趺而坐,支颐而思,意态十分自在,不但没有肌肉紧张地去想,脸上还分明想呈现出一种了悟后的欣悦微笑。

我以为这两尊思想像的意态表现,亦能从某一个角度中透露出中西艺术思想底色的不同。

譬如说,西方人画一个天使,多半要给它插上一双翅膀,他们的想法非常踏实,没有翅膀怎么能飞翔呢?中国人或东方人就思有别径,何必身插羽翼,只需驾一朵云彩就行了,人在云中即是仙,显然空灵多了。

西方人画画,不论其为人物、静物、风景,都态度踏实,而且好采取大自然的一誉毕尘角一隅,以风景画为例,不但比例正确,而且光线色彩逼真,画成之后,还一定在四周给它钉上一个镜框,嵌在墙上就同在室内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门,您就可以看到花园中的一角芬芳。

中国人在这方面别有会心,不以割取大自然的一角一隅为满足,以山水画为例,他的用心是要摄取山川云树的大全,而不是只窥伺真实自然的某一部分,北宋的巨轴山水画和南宋的山水诗意小品都可以现身说法证明这一点。

中国艺术的追求在全,西方艺术的追求在分,这在西方画的装镜框和中国画的裱中堂上也可以透露出一点消息来。

西方人务实,一切都要剖析来看,罗丹的《沉思者》就是由解剖学的立场而如此数返表现的。中国人好统摄起来看,所以挂一幅中堂就山川云树无不归纳入宇宙秩序中。

西方哲人如培根(Francis Bacon)便主张人要征服自然,而且说:大自然是最狡猾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套上夹棍逼它的口供。

中国人则不如此想,一心只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才者:天地人;万物皆吾与也,一一都在说明这种是和谐而不是对立的基本观点之不同,所以在艺术的表现上亦迥异其趣。所以钱穆先生很有意思地说过:“西方的哲学是跨前一步的想法,而中国哲学则有退后一步的想法的趋势。”

塞尚被西方人称为近代绘画之父,他为了要描写出苹果的永恒性,苹果在静物台上每每都被观察到已经腐烂,他仍执笔描绘不辍。这是画史上有名的故事,因为他不满足于只追求到表面的浮光掠影。

同样的,中国的牧溪和尚,他有墨色的《六柿图》传流于世,看他用笔的深意、用墨的层次,艺术家鉴赏家大都同意这样的评语:“山川变易,图画长存。”可知地无分东欧庆禅亚,时无分中古近代,艺术家对事物永恒的追求是一样的。

塞尚是19世纪的后印象派大师,比他更近的还有1973年才逝世的毕加索(Pablo Picasso),他曾画了一幅牧者的人像,一个人手执长竿骑在马上,试以这幅画和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来相比。

一个是13世纪的出家人,一个是20世纪的大艺术家,一个生在亚洲中国,一个生在欧洲西班牙,所画的题材又不相同,然而多么动人深思,因为两幅画摆列在一起,一无舛错,都是要表现他们思想上、心腹中的笔墨淋漓。

德国的大画家丢勒(Albrecht Dürer),他画了一只兔子栩栩如生,全世界都倾仰得不得了。中国在北宋时,有一位大画家叫崔白,他在有名的《双喜图》上也画了一只兔子,同样之生动。

若把这两只毛兔并列在一起,你就会知道,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工具不同,而所表现的主旨却完全相同,这使我们倏然体会到,艺术上的追求,最核心的部分,一定超越乎世俗地域、时间之上。

从罗丹的沉思者像和北魏思维像的形态表现上,我们先看到了中西艺术思想底色之异,但是在伊斯坦布尔之猫和沈周的猫、塞尚对苹果描绘的追求和牧溪《六柿图》等的相似,却又很清楚地看到了中西艺术思想的相同。

《中西美术比较》是2008年04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新苗。本书以清晰的线索,将中西美术自古至今的审美理想嬗变,形式语言演化、思潮与批评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将对中西美术的比较阐释局限于古典时期,或停留在点与点之间的比较联想,而是从“审美现代性”切入,建构了中西美术自古至今历史演进双线并行的比较阐释构架。

从中定位、考察了丰富多彩的中西艺术思潮与美术创作现象,从而在比较中揭示了中西美术各自的文化品格、语言形态和变革动力特点,以及在现代世界中的交融演变和冲突关系,使比较研究的视角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问题意识。

二是作者的比较研究关注方法论,关注当代思想界的新成果,并力图在美术研究中利用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引发新思考。该书2002年首次出版,再版多次。本次重新修订不仅添加了新内容,也对整书进行了全面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用具体的案例和精练的阐释,对中西美术的典型特征及其演变线索进行了归纳与提炼,是目前本领域相关研究中比较完整而有特点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西美术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作家作品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美术家。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来自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0至1仍正如便冷百走考必点吃923年间,他在柏林作360问答《微雨》。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底圆具担苏调镇希英,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研究会出版诗集系朝模杆联费式入阳去《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省程祖然章己奏云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设击划细达字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效治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种但终教着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了现旧井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黎带来了“异域熏香”,给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次的内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求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每们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曾经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对中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作用与达却速材度存条审程齐次影响。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意境的亲合性,开拓并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与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被引入、影响及嬗变,绝不是偶然的,是纷经长蛋可繁多样而又错综复杂解山受面呢液严放图永的中西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与整合的结果。 本文由绪论、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究、结语六部分构成。 绪论评述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论题的由来,界定了束宗形满烟进等样承朝研究对象;介绍了象征主义乡席试做且衡问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研这刻殖油师晚到液究现状与意义,清理了国内外关涉本论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相关论著,明确了本期慢胶治量料把终尽世文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一章研究了象征主义的定义,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的诗学体系及对原有诗歌观念的结加护刚雷白些举与影响,象征主义诗歌发展的线索和文学批评界关于象征主义研究所作的综述和评论。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一章研究了在中国现代诗歌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传播线索。

2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