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赏析油画山村小店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一课时来自教学设计本单元为欣赏课,按教材活动1、2、3,我计划分三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是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360问答生的团体意识,强调北带聚业手站学生的参与合作。欣赏课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课型,可以在赏心悦目中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我在对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效曲脸振火句诗后,决定将本课按中外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这样一条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美术实验教材第八册《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并分析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2.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3.了解西方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知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分钟)出示挂图:(1)静物;(2)蔬菜。师:这节课我们更将先一同来欣赏挂图。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哪些门东西?学生:有的说流畅的线条,有的说鲜明的色彩,有的说物象的形状等。教师:导出绘画的造型要素:线条、形状、色彩。2.师生共同欣赏讨论(39分钟)(1)比较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10分)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荷花》《春如线》《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教师边展示,边适时讲解相关知识,分小组欣赏讨论,选出代表谈感受。小组甲:我认践消是降粮为线条在绘画表现中的力量非常大,从我手中的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线条的表现力。小组乙:我想谈谈《春如线》依哥上慢冲飞验,从曲折穿梭的线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柔韧美,体会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时间。小组丙:……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谈出了自己对画面中线条的理解,中国提敌远学牛怀起早期绘画线条为最基本上岩任的造型手段,不仅可以绘形,而且可以传神。西方绘画运用线条的各种不同变化,来表现物象的情绪与质感。(2)沿着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这条思路进行欣赏。(19分钟)展示有关印象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浪子回头》《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边引导欣赏,边适时项短制就低则坏磁讨让介绍有关知识。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印象派的巴异愿失映激车势造型。各小组出代表谈感受。鼓励各抒己见,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教师小结:同量困充守学们谈得都很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总结印象派革妈那延对的造型表现语言:光线和色彩指证夜宽。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后印象主义、立季肉雨体主义的图片资料,分小组讨论,总结后印象主义(注重形体)、立体主义(注重形体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组)的造型语言。(3)让学生展示酸掉务上派啊并逐劳深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欣赏区分属于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10分钟)通过感性的欣赏自然导入课题。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分类欣赏,有助于学生思维清晰化。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作品。体现自主合作。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3.小结及拓展(3分钟)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最后拓展:今天,我们通过这节欣赏课,了解了各种艺术作品的不同造型语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立体派的方法来描绘“蒙娜丽莎”。《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富设计整体教学思路本节课针头地论飞管流简古宽生学生通过对室内装饰图片的欣赏,感受室内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的重要性,并产生对室内装它与满促武院结赶饰品的喜爱之情和设计冲动;制作过程尝试用各种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的室内装饰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本单元是“设计·应用”单元。“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根据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订了本节课三个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室内装饰品的设计种类;初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制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导入部分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所以,要尽一切可能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组优秀的室内装修图片,因为是农村学校,学生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在学生兴致很浓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房子漂亮吗?你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漂亮”。至于感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但大家似乎都有一种同样的感受,就是特别希望这是自己的家,都想进去住几天。于是我也认同了学生的感受:“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人都想去追求”。这样跟本单元的题目《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应,突出“美”这个字。趁学生此时有兴趣,我又出示了一组有装饰品和没有装饰品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研究:室内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会很轻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会慎重许多,得出的结论也会准确一些。然后再让学生口头表述他们的理由,从效果看,还是不错的。接着我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出课题《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长的篇幅,我个人觉得学生的视觉感知时间如果达不到,兴趣是很难一下子培养起来的,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作品产生。所以我觉得引入部分还是相当重要的。新课部分首先让学生了解室内装饰品的种类,并学会一些制作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列举了书上的一些作品,当然有些作品并不适合我们北方,尤其是农村学生。比如:刺绣。大部分的孩子都没见过绣花针,更不知道刺绣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像这样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像“草编”“泥塑”这样的作品,学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兴趣,可以作重点讲解。接着教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且让学生猜测它的材料,就在学生猜完后,教师再把它拿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近距离看它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些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利用起来,并能做出漂亮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材料就在学生的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增强了他们设计和制作的信心,同时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另外让学生给老师的作品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学生兴致很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说“有人说这两个形象的关系是夫妻,他们起的名字叫‘亚当和夏娃’”;“有的说是兄妹,她们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这样做主要是提醒学生在进行设计作品时,不要忘记给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一定的寓意。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拿出一个方案来。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能会造成一些意见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讨作品的过程不仅仅是商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如何体现集体的智慧,最后再拿出一个方案来,并派代表口头表述。作业练习学生的作业时间占整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足够的时间才能保障作品的质量。学生作业时,我播放了比较抒情的钢琴曲,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作业展示部分作品展示也占了很长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用举手,想说就站起来说,以防止有些学生胆子小,明明这个问题会,可就不敢举手.甚至还得花时间去想该不该举手,等他再举手时,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过去了。所以,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民主,让学生感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比如:有一个小组的作品是用白色纸筒组合到一起的,取名为“步步高”。他们在介绍自己作品时说:“每一个纸筒代表一个陷阱,要想达到顶峰,就必须经过每个陷阱。”有的同学问:“为什么是白色的?”他们组的学生站起来直接回答:“说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清白的。”还有的同学问:“中间看起来是空的,加一根柱子会好一些。”他们组的学生回答说:“那不就成了一步登天了吗?”从这些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是非常敏捷的,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地释放他们的能量。最后作小结时,我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并引申到题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上来,而且还设计了一首歌,全体学生齐唱《越来越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包装装潢设计教案一、课型:工艺课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四、教具准备:范画、示范包装盒若干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包装、装潢的作用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2.让学生将已学的装潢美术知识作一次应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装潢美术的兴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清包装盒的构造特点和用途。2.难点:如何使学生从平面设计转化到立体设计,并达到内容与图形相统一,解决造型符合陈设环境统一的问题。七、教学具体措施:1.教师在课外收集资料,以拓展学生知识面。2.当堂示范以讲清包装盒的构造方法。3.举例子说明图形,色彩和环境的关系。4.让学生积极提意见和动手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小剪刀、铅笔、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纸两张)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前几节课的平面设计知识)(二)讲解新课1.出示包装盒,导入新课。说明每一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装饰画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4.简介三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5.包装设计的思路和要求:(1)思想性:符合经济发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装的造型及视觉设计;(3)选择简便、省时、省料的包装方法。(4)选择适合包装档次的包装材料。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包装盒的形式,然后总结:(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子上。(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抽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一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7.制作步骤:(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设计时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一痕迹,然后折叠盒子。(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三)布置作业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一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四)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五)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教案文章摘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开展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与古锁对话,了解徽州明清时期古锁的特点,在实地参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讨,指导学生编写古锁美术调查报告,并进行评点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赏析和设计能力,在活动中还尝试探讨了古锁与徽州文化的关系。关键词: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编写调查报告;点评、展示美术调查报告。这是一堂校本课程教学案例。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是用美术新课程标准作指导,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美术乡土课程资源,将徽州当地的民间古锁作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把课堂从学校教室延伸到社会的展览馆中,让学生面向这一特定的大课堂,通过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学会欣赏古锁、研究古锁,编写古锁美术调查报告,提高设计能力。本课例是首次在我校实施,是一堂探索性的新课改美术课。这堂课的设计初衷来自于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的感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号召我们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在参观该馆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这就是最好的美术乡土教材,我们不妨将它利用起来作为大课堂,把学生们带到这里来上一堂以古锁为主题的美术社会调查课。并将此课展开,开展系列美术教学活动。有了想法,就得付诸行动,时不我待。于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订了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系列活动的计划,并积极同“黄山徽蕴锁展馆”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商量活动事宜。这次活动得到了该馆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就着手带领学生实施活动计划。该活动的教学流程是参观学习调查积累——设计古锁美术调查报告——学生的作品并展示、点评。在整个活动中,体现了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设计过程中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课程资源分析古老的徽州,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且徽学底蕴丰厚。作为当地的古锁文化,更是一绝。它注重实用,外形美观大方,具有两重属性,属工艺美术范畴。如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它又是徽学研究的一项内容。“黄山徽蕴锁展馆”汇聚了明清时期精品古锁三百余种,六百余件,其中多数是徽州地区的历史遗存。这是学生们学习美术课的最好的课程资源,它切时切地,教学内容独具特色。本课既是一堂参观欣赏课,又是一堂设计应用课,更是一堂美术社会调查课。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赏水平;再者可以锻炼设计能力;第四可以学会美术社会调查。本课具有综合实践的性质。还具有课程时间、空间、形式的拓展性。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术基础,对美术参观欣赏活动兴趣浓厚。在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除了集中参观外,还可独自利用周末抽时间参观。他们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搜集有关美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三、活动开展过程这次教学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需要三~四节课完成)第一阶段:做好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参观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黄山徽蕴锁展馆”前,向学生们讲解参观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明确这次活动的意义,做好参观的准备工作。待一切就绪,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地点,参观活动用六个字概括,即听、看、画、记、拍、动。一是“听”,当学生们一进入展厅,讲解员就为学生作了生动具体的介绍。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比如:古锁的来历、实用性、发展情况、徽州明清时期古锁的特点等,要听清楚;二是“看”,学生们通过看的活动,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古锁的形状和图案仔细观察,边看边比较边分析,把古锁的年代、古锁的形状、古锁的内部花纹,观察透彻,看清看透,掌握一定的特点;三是“画”,要求学生们画一些有趣味的古锁,学生们通过画锁,从看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解古锁的结构比例,认识外部形状和内部图纹。教师在辅导学生画锁时指出:各种古锁的形状设计都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艺术设计的宝库;四是“记”,记笔记是要求学生们把听到的讲解员介绍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还可在活动中记录一些介绍古锁的短文和自己认为有兴趣的内容。记笔记是搜集素材的一种方式。还有助于我们增强记忆;五是“拍”,摄影拍照、收集资料,对同学们来说有真实、清晰、快捷的特点。但在拍摄取景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构图的完整性及光线的强弱变化。在学生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照相机,这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六是“动”,动即学生动手,参与开锁活动。讲解员在二楼表演指导打开箱锁的过程,学生们积极观看,之后,还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用钥匙打开锁在箱上的锁,这项活动学生们最感兴趣。接下来是同学们在馆中自由参观,并提出问题让讲解员释疑。因每位同学对各种古锁欣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由讲解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比如:鱼锁设计和植物锁设计是系列性的。同学们可抓住一个系列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整理古锁材料,编制调查报告这个活动在校内教室里开展。课前同学们将搜集古锁的素材准备好,放在课桌上。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美术调查报告知识。教师问同学们,对美术调查报告是否了解。学生们回答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师补充:调查报告一般是用文字形式表达的。它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所写的书面报告。其种类主要有:推广典型经验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问题真相的,问题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们学了美术知识,就来一个创新,以古锁为主题,利用工艺美术的内容和美术的形式来制作一份调查报告。美术调查报告分三个部份组成,①文字标题。②前言或导语。③调查报告的主体。既然是美术调查报告,在设计和制作上就要突出美术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师举例示范,启发学生学习思路。比如:标题的美化,内容版块的搭配、穿插,主体中的绘画、摄影图片、表格、简短文字说明等之间的关系,都要处理得和谐融洽。总之要图文并茂,富有艺术性。在设计上要遵循变化,统一原则。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制作手段。学生们热烈讨论,师生共同归纳:①手工制作。②电脑制作。③手工、电脑相结合制作。活动一:请同学们为徽州古锁美术调查报告拟题目,要求既突出主题,又简洁明了。学生们经过商量研讨后,拟出以下标题:1.走进“黄山徽蕴锁展馆”2.古锁与徽州文化3.古锁面面观4.徽州明清古锁比较5.小古锁大课堂6.锁的故事7.与古锁对话8.徽州古锁知多少教师肯定学生们所拟的题目,指出这些题目都很好。下一步是同学们如何围绕题目运用一定的形式设计版面内容。这里又有以下问题,要求同学们讨论:(1)选择用哪些古锁作为美术调查报告内容;用什么形式制作美术调查报告;(2)古锁与徽州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同学们讨论后各抒已见。教师归纳:既然是以徽州古锁为主题的美术调查报告,那么内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题,体现美术特点,富有新意。就锁本身来说,全国各地都有。在明清这一特定时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团聚,把好的物产带回徽州,同时随带些精美的锁具,又经能工巧匠创造性的制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风情的吉祥图、书法及文字雕刻在锁体上。体现了徽州人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独特的徽州耕读文化和康宁田园生活,同学们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后掌握其造型特点、材料特点和工艺制作特点,通过认真思考,构思设计美术调查报告方案。活动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设计版面草图。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的设计草图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评点各小组的设计效果。例(1):题目是“走进徽蕴锁展馆”。同学们设计的程序是导言、馆藏简介、古锁的分类(附古锁图例),徽州明清古锁的形状特点。点评:该调查报告的版面设计整体感强,内容安排合理,图文并茂,举例也很有特点。例(2)题目是“打开艺术的大门,从锁开始”,设计的版块有“走进锁的世界,古人的发明”,“未来的创造”,“徽州古锁艺术插图”。点评:该版面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文字与图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动、灵活、手工制作较熟练。例(3)题目是“徽州古锁知多少”,设计内容有“锁的起源”、“徽州古锁的种类”、“徽州明清时的古锁”、“徽州古锁的形式”、“徽州古锁的工艺”等。点评:该调查报告设计内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锁同徽州文学、风俗、美术形式特点和制作工艺相结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颖,发掘较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4)题目是“与古锁对话”,版面内容有“中国最早的锁”、“锁的发展”、“徽州古锁形状对比”、“古锁内部纹饰图案举例”、“古锁的材质”等。点评:该版面设计内容生动、形式感强,文字言简意赅,图案变化丰富,设计版面的整体性把握的较好。以上是例举学生设计方案的一部分。当他们的设计方案初步拟定后,即着手制作版面。活动三:发扬合作精神,大胆制作,细心收拾。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投入版面制作过程。在活动中,同学们各自发挥特长,积极合作。比如有的同学美术字写得好,有的同学绘画基础好,有的同学文章写得好,有的同学运用电脑较熟练,教师就号召同学们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小组内积极配合,发挥特长,共同做好古锁美术调查报告。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学生们的制作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第三阶段:讲评古锁调查报告,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活动一:教室内播放轻音乐,增强课堂气氛。教师展示学生们的古锁美术调查报告,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感想。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先讲一讲本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经验,再发表对其它组作品的看法。当学生们发言完后,教师再来归纳、补充、总结。并对每一张作品仔细认真点评。(包括:版面设计、内容图例、色彩文字、花边、美术字等),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案。活动二:教师问:同学们对古锁欣赏与研究有何收获?同学们高兴地回答:这次活动有很大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会了用美术角度来欣赏和研究古锁、设计锁的造型、制作美术调查报告。还初步了解了古锁与徽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提高了美术欣赏水平,在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养,学会了学习方法。教师问:制作美术调查报告的形式有几种?同学们欣赏大家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后得出答案。现实告诉我们美术调查报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元的。要使美术调查报告品生动,就要反对程式化。(师生举例说明)。教师问:对于古锁,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基本上能用一句话概括。比如,古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锁与劳动同发展。活动三:师生共同把古锁美术调查报告集中起来,有条有理地布置在学校操场上的宣传栏内,向全校学生展示。活动四:待布置宣传栏任务完成后,教师接着布置下一节美术课的预习任务,课题是“同学共同参于,设计一把新锁”。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收集美术资料,思考设计思路。设计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术参考资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学生们做好一定准备,以便在下节设计课中做参考。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提取码:s4em



美术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构造。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绘画、剪贴及综合性等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2.重点、难点。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   长长头颈小小口,凸起肚皮爱喝水,   四季最爱巧装扮,绿叶红花插满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爱打扮的朋友会是谁呢?   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花瓶》    二、学习探究认识花瓶结构   (一)认识花瓶结构:   1、出示无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花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欣赏一只花瓶,出示图片。   2、再出示有耳花瓶,请   学生说一说这个花瓶和前一个花瓶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一般花瓶由瓶口、瓶颈、瓶肚、瓶底和瓶耳组成。   欣赏经典的花瓶(6个左右)。欣赏各个花瓶外形特色,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分析花瓶的外形特点: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这组花瓶,你们发现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左右对称(并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彩蝶飞飞》一课中的折剪方法)   表扬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欣赏:   ①提问:从花瓶的外形设计上,请同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并说明原因。从花瓶的装饰花纹上,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从色彩的搭配上,也请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说出简单理由。   ②同学们分析了花瓶的外形、装饰花纹和色彩的搭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剪出一只漂亮的花瓶吧,课件展示花瓶折剪示意图然后教师示范过程:   ⅰ、将彩色纸对折(强调横竖对折适合的瓶子外形与纸的开   口方向)   ⅱ、画出一半的花瓶形状(借用上下边缘做瓶口与瓶底)   ⅲ、延边剪下(强调快速及瓶耳对折挖空方法)    三、学习花瓶造型   一、了解花瓶造型变化   ①提问:花瓶的形状是不是只有老师刚才画的这一种呢?学生否定。接着提问:那怎么来设计不同样子的花瓶呢?   ②简笔图画展示花瓶造型的变化:   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间——瓶肚在上方   瓶肚变胖——瓶肚变瘦——瓶肚线条变化   二、欣赏不同造型花瓶的图片   ①提问:我们还能有哪些变化来改变花瓶的形状呢?学生回答。   小结:巧妙改变瓶口、瓶颈、瓶底、瓶耳的宽度、长度与形状等。   ②欣赏图片加强印象。 美术教案 篇2   (一)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和用餐的最好时间; 2.学会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一些简单营养早餐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品德,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认识到营养用餐的重要性。 3.能体谅家长的苦心,能主动的为家长分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准备(教师和学生准备)   教师:学生不同的早餐情况的照片制作的幻灯片。   学生:学生查找调查的资料,自己制作营养早餐的材料,给家里人制作的营养早餐的反馈(照片或家长的话等)    活动过程:   (分阶段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师指导重点、实施建议等);   1、引出研究课题   2、谈话: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你早饭吃了吗?那你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餐情况。]   3、教师:老师还想问一下,你的早餐经常和今天一样吗? [有的学生可能经常是类似的,有的可能会一周内经常的变,学生大多因为家长工作忙而忽视了早餐,认为吃饱或吃了就可以了,或者是带点点心充饥。]   4、教师:老师这有一些照片,是我们同学们的一些早餐情况,大家来看看。(照片中有学生各种不同的早餐类型,还有来不及吃的放在课桌里的……) 教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作为当事人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出实践主题——营养早餐。 教师: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5、课后任务:向大人们询问了解什么样的早餐才是营养早餐。   6、上网搜索查找信息:什么样的早餐才是营养早餐,吃早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方便制作的营养早餐以及制作材料和方法。   7、观察:请家长帮忙,示范制作一回营养早餐,学生观察好制作的过程,记下制作的材料、方法和注意点。(一课时);   8、交流: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一份营养早餐的制作方法和营养价值。评选出最佳早餐计划。   9、动手:利用双休日,为自己和家人做一份营养早餐,拍好照片或请家长写下食用后的感受,课上交流自己制作营养早餐的心得和感受。(一课时)   10、动手:四人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制作简单的营养早餐,并简要介绍,评选出最佳早餐和最佳制作者。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美术教案 篇4   初一《走进美术》教学反思   初一《走进美术》教学反思这一周我上的是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是初一《走进美术》的第一课,相比上周的设计·应用领域《元素替代》要难上许多。这一周我们改变了上课的策略,由导师给我们一个“原始”的PPT,我们根据教材和自己的理解来修改PPT,导师先来听我们的课。《走进美术》是向学生简单的介绍美术的门类,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美术门类以及简单的欣赏美术作品。因为包含着许多美术史的知识,对老师的知识储备要求也很高,为此我也做了不少的功课,但在课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总结如下:1、语言的精确度。美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高的科目,我在讲解《富春山居图》时,将山水长卷说成了山水图,一下子拉低了准确性,而且在课后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都是无意识中说出的,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建议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上课的时候录音,课后仔细听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口语化的语言,这些今后都要避免。   2、问题的设计。因为上的是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老师来讲解的,备课的时候我担心课堂可能会枯燥,就设计了许多问题。上课结束后导师就指出,许多问题都是“口水问题”,问题太多会让学生觉得很疲惫,虽然会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活跃课堂气氛,但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也是今后我要注意的地方,问题设计贵精不贵多。3、及时的引导。在讲解作品时,我总是会重复一下答案,多加叙述,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有的时候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已经出现了较为接近的回答,那时我只要自己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补充同学们的回答,就能将作品完全解释清楚。但过多的复述会将学生原本清晰的思路绕晕,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啰嗦而又讲不出重点。   4、课程顺序的设计。在我自己上了3节课之后我才去听了老师的课,发现课真的可以上的那么不一样,在这一周里我总共修改了5次PPT,这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图片的顺序以及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这节课的顺序,这点很重要。5、教师的教态。自信、大方、昂首挺胸。 美术教案 篇5    (一)课时结构:2课时    (二)教学目的: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7课灯与光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教学设计: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要求: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   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九)教学评价: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十)课后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2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