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五)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是汉堡一个低音大管乐师的儿子,早年曾师从戈塞尔、马克逊学钢琴。其家庭生活和贝多芬不同,虽然贫寒,却仿佛很幸福。勃拉姆斯原打算成为乐队演奏员,但不久即显示出钢琴方面的才华,父母盼他成为钢琴神滚迟悄童,这一野心遭到勃拉姆斯之师戈塞尔的反对。由于家贫,勃拉姆斯15岁就在小酒店演奏,还编写一些娱乐性小曲。

勃拉姆斯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对舒曼的夫人克拉拉产生了远远超过了友谊的感情。1853年舒曼在《音乐新报》发表《新的道路》一文,热情推崇勃拉姆斯,尽力提携这个德国音乐界的后起之秀。因此,勃拉姆斯对舒曼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1855年,当他开始写作《c小调钢琴四重奏》时,舒曼已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在照顾克拉拉的日子里,勃拉姆斯和她的关系更为密切了,但这也越来越使他感到这种爱情是不正当的,因为他对舒曼像对父兄一样尊敬。从道义上说,他对克拉拉的爱更是不可容许的,何况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14岁,而且这种爱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感情和理智的冲突日益尖锐,使勃拉姆斯在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勃拉姆斯同克拉拉·舒曼的友谊是终生的,而且当克拉拉·舒曼在1896年去世以后,勃拉姆斯也只再活了一年。

1857年起勃拉姆斯任利佩·德·特莫尔德亲王的音乐指导,这只占用了他的部分时间,因此这时期勃拉姆斯得以创作两首管弦乐小夜曲,即《g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一稿,并写完《d小调钢琴协奏曲》。1858年至1859年勃拉姆斯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合唱指挥,这对他后来的合唱曲写作甚为有益。汉堡始终是他的主要居住地,一直到1863年应邀担任维也纳合唱团指挥为止都是如此。在这以前不久,勃拉姆斯谋求汉堡爱乐乐团指挥之职而未能成功,因而接受维也纳的聘请,此后即在奥地利首都度其余生,只在巡回演出及节假日时返回汉堡。1865年其母去世,这大渣对于1857年以来他一直在写作的《安魂曲》的一部分有所启发。这部作品完成于1868年,歌词取自路德的旦消德译本《圣经》。1872年勃拉姆斯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之友社的艺术指导,以接替鲁宾斯坦。1858年,他爱上了女中音歌手冯·西博尔德,但这次恋爱也没有成功,他不得不再一次陷入痛苦的世界。

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魅力。贝尔塔令他一见钟情了。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的土地是那么可爱。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厢情愿的,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却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贝尔塔嫁给了法柏先生。

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音乐

1871年勃拉姆斯写作了《凯旋之歌》,献给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在《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对此也有表现,后因对德国统一后的严酷现实感到失望,勃拉姆斯在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等作品中流露明显的消极因素。1875年,勃拉姆斯离开音乐之友社,在海德堡附近度假时写作《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作为贝多芬之后的交响曲作家,严肃认真地负起了他的责任。《第一交响曲》在他20余岁时即已开始创作,直到43岁方告完成。该曲在卡尔斯鲁厄首演后,很快就被誉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1896年他出席了在波恩举行的克拉拉·舒曼的葬礼,这次旅行损害了他久已衰退的健康,经诊断肝已硬化,翌年逝世。

勃拉姆斯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其作品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并重,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主导风格,然而带有自己的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90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200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4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其中《第一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也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气质,更多的却是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和风格,力图追随贝多芬那种严肃深刻的内涵和严谨完美的形式。他于1876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就表现出了这种艺术创作趋向。这部交响曲无论是在总体构思、结构原则,或是在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上都比较接近贝多芬的交响曲。尤其是这部作品体现出了贝多芬音乐中那种通过斗争而取得胜利、获得欢乐的音乐逻辑。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封·彪罗把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称作“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其用意就是借此强调勃拉姆斯对浪漫主义作曲家创作经验的摒弃,对贝多芬传统的继承。

勃拉姆斯的21首《匈牙利舞曲》算得上是脍炙人口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五首,即使是平时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一定听到过。其实这21首舞曲几乎每首都十分精彩,经常作为音乐会演出的加演节目。也许是受匈牙利的吉卜赛人影响,《匈牙利舞曲》曲调狂放不羁,自由纵横,跌宕起伏,与中正平和之声大异其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听起来才觉得十分美妙。无论曲子中抒发的情调悲伤也好,快乐也好,线条都是奔放明快的,让人有一种冲动,要和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少女一起纵情舞蹈。

欧洲浪漫主

选一部作品吗?那我选一部门德尔松保同水功伤圆广川何的作品吧!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关于这部作品,我手里有两个完整的资料。一个是关于曲式的专业分析,摘自《音乐圣经》;另一个是刊登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上的文章,《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是pdf来自格式。资料比较珍贵,我就不长呼屋因针新规贴上来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跟我联系(St_Tail@chi),我直接给你发过去。

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