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某个国家音乐

1英国
对于中国乐迷们来说,所谓“英式”(Brit-pop)是一个纪念性的符号。它充斥着太多人的青葱岁月,同时现在仍然回荡在新一代年轻人的音乐梦想中。年轻的孩子们正在狂热地痴迷弗兰兹·费丁南德(Franz Ferdinand)或者基恩(Keane)这些崭新的“英式”摇滚乐队,而青春已过的人们还在不断从“英式”黄金十年中的作品获取感亮辩明动。如果你是个朋克乐迷,你应该会把性手枪(Sex Pistols)或者冲撞(The Clash)乐队当成永远的偶像;即使这些你都不知道,那你肯定熟悉披头士(Beatles)!英伦,这个清冽骄傲的字眼让多少乐迷心中热血沸腾!
细说Brit-pop,有人形容它“颓废而不绝望,感伤而不煽情,躁动而不狂热,是一种阳光灿烂的放纵,一场充溢着生命力的哭泣。” Brit-pop直接承继了后朋克的忧郁和新浪潮到新浪漫的华美,很多乐迷更熟悉的也许是其中无与伦比的英式吉他的清冽。从后朋克到新浪潮到Brit-pop,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曼彻斯特之声”作为承前启后的音乐潮流,在英式摇滚乐历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那是一个连Brit-pop这个标签都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代,英国流行音乐进入低潮,曾创造新浪潮音乐的曼彻斯特在这期间也变得萧条。正当英国音乐将在沉闷中进入90年代的时候,一支叫做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的乐队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他们除了让香菇头发型,渔夫帽加连帽衫成为新的时尚,更带来一股新的音乐之风——融合了吉他摇滚和独立舞曲发展而成的迷幻摇滚舞曲。乐评人惊呼“上帝在第八天创造了石玫瑰乐队才收手”。
石玫瑰给英国音乐带来了革命——像孩子用水彩笔涂鸦般的音乐和唱片封套,嗡嗡作响的迷幻吉他舞曲,经典流行音乐创作概念的复苏……这株妖冶的“石玫瑰”在前Brit-pop年代盛开的如此灿烂!

石玫瑰乐队1985年发行的最早的两支单曲So Young和Tell Me中,主唱伊安·布朗就以不可思议的温柔声音让人心醉。随着鼓手Reni和吉他手John Squire不久之后的加盟,人们已清晰的看到石玫瑰已经含苞待放。终于,在也许再过50年还会被人传唱的Made of Stone被Silvertone唱片公司在1989年4月敬告作为单曲发表后,石玫瑰的第一张同名专辑《The Stone Roses》横空出世。这张充满傲慢、怜悯和无法言表的高贵气质的唱片绝对震慑了时代,慢慢变成一代人的精神图腾。毫不夸张地说,石玫瑰开始影响整个音乐世界,而这一切是这群街头小子们开始根本无法预料的。在不久前英国权威音乐杂志《NME》的一次评选中,《The Stone Roses》被评为百佳唱片之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NME》百佳之首的概念吧——被它压在身下的Beatles,Beach Boys和Radiohead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可以说石玫瑰乐队改变了90年代的英国音乐世界——因为他们“启发”了绿洲(Oasis),收音机头(Radiohead),污点(Blur),山羊皮(Suede)这些在整个90年代呼风唤雨的英式乐队;但可能他们最伟大的成就是挽救了英国的摇滚乐。回到1989年,摇滚乐在英国某种程度上沦为被耻笑的对象,独立乐队顽灶余固冷峻,主流音乐被极端保守的野心家们所污染。石玫瑰的处女专辑正是射向野兽心脏的一支飞箭,他们鹤立鸡群,与时俱进,从怀旧的噪音制造者演变成为时代的化身。他们汲取着60年代Jimi Hendrix、The Byrds的迷幻精神和旋律,他们以Sex Pistols对道德的傲慢攻击着制度,还拥抱着Acid House变化着的可能性。他们是一帮酷小伙儿,创作着倔强并可以随之起舞的优美歌曲,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风格,他们的骨子里闪烁着深刻、丰盈的英式吉他音乐灵魂。
像所有的经典一样,遗憾总是与它紧紧跟随。由于各种原因石玫瑰过早的在90年代凋零了。但幸运的是它没有消逝,伊安那漫不经心的和孤傲的声音还在继续唱着,他带着石玫瑰的灵魂继续创作、前进。如今他已经拥有4张打着伊安·布朗印记而不是石玫瑰名号的专辑,他的音乐中保留着石玫瑰的清纯雅致,却还多了些电子音乐的迷离气息。他用音乐告诉我们,他虽然已经不是石玫瑰,但是他——伊安·布朗,依旧带着一颗年轻、桀骜的心,带着他的油漆筒,在属于他的音乐世界肆意的挥洒、涂抹!
2法国
法国浪漫主义音乐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繁荣更多体现在多位作曲家身上,其中比才(1838-1875)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歌剧《卡门》尽管因表现了普通人的爱恨与欲望,内容极为接近现实,在当时惹来极大的争议,然而随后却大受欢迎,常演不衰。剧中的《爱情是一只不羁的小鸟》(哈巴涅拉)和《花之歌》以及《斗牛士之歌》,几乎成为了比才的招牌唱段。而他的另一部歌剧《采珠人》和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则以抒情性见长。
在同时代作曲家中,德里布(1836-1891)的两部芭蕾《希尔维娅》和《葛培丽娅》,继承了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芭蕾传统;拉洛(1832-1892)为小提琴与乐队的《西班牙交响曲》,有着激情奔放的异国情调;圣桑(1835-1921)的音乐以晶莹剔透的美感而著称,交响诗《死之舞》、《管风琴交响曲》和歌剧《参孙与达丽拉》最能代表其个性。
稍后出现的马斯奈(1842-1912),创作了歌剧名篇《维特》,人们所熟悉的《冥想曲》出自歌剧《黛依斯》。现已公认为法国最杰出作曲家之一的弗莱(1845-1924),其音乐细腻而富于感染力,作有《安魂曲》和包括十三首《船歌》在内的大量钢琴作品和室内乐。丹第(1851-1931)和杜卡(1865-1935),分别以《法国山歌交响曲》和《魔法师弟子》,为法国晚期浪漫主义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中法文化年,在北京,开展了许多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为了把最能体现法国音乐创作现状的音乐盛事介绍给中国的乐迷,法方将雷恩音乐节,<<跨越音乐-2005法国现代音乐会>>的舞台搬到了北京朝阳公园.雷恩音乐节,是当今法国乃至欧洲音乐潮流的前沿一极,是法国的狂欢节.这次,他们第一次正式走出国门,向中国观众呈献了一台法国最有代表性,最前卫,最先锋,最好听的现代音乐会.(看这个的话应该很有帮助)

法国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

挂锁欧迷篮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余翻冷等够调三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来自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并丰导左显凯但封门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360问答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4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