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

A

象征诗派的没落

象征诗派的没落

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象征诗派是第一个发展阶段。五好历四时期,《新青年》、《少年中国》等报刊就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作过译介和评论,周无等人在其影响下还作过写作尝试。1925年李金发《微雨》出版,标志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诞生。随后,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族档频等也进行象征诗歌的创作,从而形成了象征诗派。

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表现了

为什么在二十年代中期会形成象征派诗潮呢?首先,五四落潮后,整个社会氛围阴郁沉闷,从而给青年走向内心,抒发个人伤感提供了契机;其次,在诗歌内部发展要求上,也是对初期新诗幼稚、直露的反拨。二十年代中期新诗已由新旧之争转为美丑之争,象征派的兴起,有其内在的合理之处。应当说,象征诗派给新诗艺术带来巨大想象力,使新诗由初期的“儿歌”跃入纯诗的境界。李金发的诗,一般不直接描写生活,也不直吐胸怀,而是把内心感受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或暗示表现出来,常常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使想象拉开距离,在非关联的事物之中找出关联。如“我的灵魂是荒野的钟声”(《我的》),写灵魂的孤寂与痛苦;“生命如你眼瞳般清彻”(《你爱日光》)与青春的朝气。这确能使人想象的空间扩大,增强了读者的主动性。但也恰恰由于这点,又造成了读者理解的障碍。如《题自写象》一诗,空间太大,难以串连。另外,“远取譬”如不能很好地选择意象,容易产生审美厌恶,象“我们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践踏之稻田”(《时之表现》)。正因他用喻怪诞,并追求神秘气氛所以有“诗怪”称号。

其他象征派诗人之作,由于受李金发影响,在诗歌气氛、用兆袜乱词等方面均与他有相似之处。但象征诗派虽在几年之内小成气候,却很快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一、对中西诗歌都缺乏消化,他们没处理好西方的象征与中国的比兴之间的关系,加之硬搬法国象征诗,在读者间无形中形成沟通障碍;二、语言不仅文白夹杂,而且中西夹杂,破坏了语言风格的一致。这些,实际都是未能处理好中西交融所致。另外,中国社会很快就由二十年代中期的沉闷走向三十年代的高涨,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客观上对带有伤感情调的唯美诗派产生排斥;诗人自身由于受社会的感召,他自觉投入火热的斗争中去,从而改变了文学趣味。这都使得象征诗派难以为继,走向衰落。

但,象征诗派毕竟对新诗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它的长短之处,均引起了后人的重视,于是,“现代派”的出现,是顺理成章的。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