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topics/oil-on-canvas/" target="_blank">世界名画</a>江帆楼阁图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原文_翻译及赏析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宋代·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题画 , 写景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 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 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赏析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l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题中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世称李将军。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宋代《宣和画谱》评其画:“皆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缈难写之状。”可见他的着色山水画同王维的水墨写意山水也有相似之处,都重视意境创造,使画中有诗。苏轼题咏的这幅《长江绝岛图》早己不存,今存《江帆楼阁图》是青绿山水,颇有郁勃、恢宏的盛唐气象,相传是李思训墨宝。 诗意解析 这首诗构思缜密,章法严整,层次分明。依其诗意的进展,可分为三段。开头五句为第一段,描绘长江和绝岛,是对这幅画内容的总概括。“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山色苍苍,水光茫茫,点明这是一幅青绿色的平远山水,而且画面浩淼空阔。“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和小孤山。大孤山在江两九江市东南鄱阳湖中,四面洪涛,一峰独峙;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屹立江中,与大孤山遥遥相对。苏轼说二山皆在“江中央”,可知李思训所画的未必就是大小孤山,而是苏轼在观画中感到这两个绝岛的形状与位置同大小孤山相似,遂想像它们就是大小孤山,并以此展开诗的艺术构思,为诗的奇妙结尾埋下伏笔。“崖崩”两句具体描写“绝岛”即大小孤山,这是画面的中心。这两座山四面环水,山势险峻,山上丛林茂密,一棵棵高大的乔木好像巨柱巍然耸立,直插云端。德国文艺理论家菜辛在《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一书中说:“诗描绘物体,只通过运动去暗示。诗人的妙技在于把可以眼见的特征化为运动。”苏轼兼擅诗画,对诗画各自的艺术特长和局限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他描绘长江上的这两个绝岛,不作静态的刻划,而是通过运动去暗示和展现。“崖崩”,写山崖太陡峭而引发崩塌;“路绝”,写山石滚落,堵塞了道路;“猿鸟去”,写猿鸟惊惶四散,消失在深林中。“搀”(chàn),刺,插入,这个动词也赋子静穆的乔木以刺天的动态和气势。画幅上并没有猿鸟,但诗人不说“无猿鸟”而写“猿鸟去”,仿佛他亲眼见到猿鸟纷纷逃进了密林,这是诗人灵心虚构、无中生有的妙笔。 韵律变化 “客舟何处来”以下四句是第二段,写画中小船。笔者欣赏过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的摹本,幽以“江帆楼阁”为题,但画面上以江岸楼阁和树石为主体,那几只帆船是很小的,所以我猜想苏轼题咏的这幅《长江绝岛图》,大概也只有一叶小舟吧。然而这不起眼的一叶小舟,在苏轼的笔下竟占据了诗的中心。他先用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再以生花妙笔,反复描写、渲染。棹(zhào),船桨。“客舟”两句说,这只客船从哪里来?船工划桨时唱的歌声在江心水上忽抑忽扬。南朝梁代诗人丘迟《发渔浦》诗有“棹歌发中流”句,苏轼去掉“发”字添加了“声抑扬”三字,这抑扬的棹歌声便在读者的耳际萦绕回荡。“沙”,指沙岸。“软”,柔软,细弱。低昂,犹俯仰。“沙平风软”两句,诗人恍若置身画中,登上了客船,眺望前方:沙岸平旷,江风轻柔,江上远景望无际。江波一起一伏,诗人观看江中孤山,也随船一起忽高忽低,时俯时仰。熙宁四年〔1071)六月,苏轼写了首拗体七律《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第四句是“青山久与船低昂”,第七句是“波平风软望不到”。苏轼这首题画诗又重复用了这两句,上下只换了“沙”、“孤”二字。可见,这是诗人船上观山亲身体会而获的得意之句,表现出人们乘船时都有所感受却从未有人用诗句传达写出来的情景兴味。人、船、山一起低昂,而且是持续地长久地低昂。这种动态多么新鲜美妙,有镟律节奏感,充满逸趣,苏轼仅用“孤山久与船低昂”七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真是才华横溢,大家手笔!绘画是视觉艺术,画家用颜色、水墨、线条在纸上描画出的景象,读者的眼睛直接看得见,因此,绘画形象的鲜明性、直观性,是用语言符号作为表现媒介的诗歌比不上的。但人有多种感觉最主要的审美感觉是视觉和听觉。绘画只能够表现视觉,而无法表现听觉,还有触觉、味觉、嗅觉。绘画是空间艺术,一幅画只能描绘在一个空间中的瞬息情景。诗歌却是灵活地结合著空间的时间艺术,它不宜于描绘静物,却可以自由地用语言表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在这一段诗中,我们见识了苏轼精通诗画艺术奥秘的本领。他先用“棹歌中流声抑扬”添加了画上没有的悦耳歌声,再以“孤山久与船低昂”表现长久持续的动态,从而在再现画境中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 动态诗境 画面上的景物己写完,无声的静态画境己转化为有声的动态诗境。按照一般题画诗的作法,诗人或对画中情景加以赞美,或对画家与画作发表评论,诗即可完满收结。大诗人苏轼却妙脱蹊径,迥生慧心。他利用有关大小孤山的民间传说,挥毫落纸如云烟,写下诗的第三段,开拓出一个奇丽浪漫、谐趣盎然的新境界。峨峨,高耸貌。烟鬟,女子发髻。晓镜,早晨照的明镜。贾(gǔ)客,商人。小姑,即小孤山。彭郎,即澎浪矶。欧阳修《归田录》卷2载:“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疑然独立,而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这四句诗说:大小孤山的峰峦,在水雾缭绕之中,宛若两个女子高耸的发髻。看,她们在早晨照着明净如镜的江面梳理新妆呢。船上的客商,你的举止不要太轻狂了,美丽的小姑早就心有所属,她在前年己嫁给了英俊的彭郎。前二句,诗人妙以女子发髻比喻二山之峰峦,以镜喻水面,又以女子晨起对镜梳妆形容江中二山。结尾两句,更把比喻、拟人、谐音双关等表现手法融于一炉,根据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戏为谐语。于是,诗人对祖国如画江山的深清赞美,对李思训绘画作品的高度评价,也就含蓄风趣地自然流露出来。从诗歌意境创造的角度来看,诗的第三段是从前二段写实的基础上恣发奇想、凭虚营构的。“峨峨两烟鬟”与“小姑”,同“大孤小孤”首尾呼应:“舟中贾客”也与“客舟”上下承接,使诗的意境完整浑成。清人纪昀赞扬此诗“绰有兴致”,却贬斥“末二句佻而无味,遂似市井恶少语,殊非大雅所宜”(《纪评苏诗》卷17)。这位纪老夫子貌似高雅,但这几句话已暴露出他偏狭、保守、酸腐的审美趣味。提倡性灵说的袁枚评:“‘小姑嫁彭郎’,东坡谐语也。然坐实说,亦趣。”(《随园诗话》卷16)主张诗歌要有“细肌密理”的翁方纲说:“‘小姑’即上‘与船低昂’之山也,不就俚语寻路打诨,何以出场乎?况又极现成,极自然,缭绕萦回,神光离合,假而疑真,所以复而愈妙也。”(《石洲诗话》卷3)袁氏肯定“小姑嫁彭郎”句的谐趣,翁氏对此句之妙作了美妙的赏析,笔者十分赞同。 语言节奏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题中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世称李将军。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637篇诗文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代 :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画 , 渔人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宋代·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宋代 :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 题画 , 组诗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镟,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唐代·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镟,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 题画


世界名画无名女郎》赏析及资料

来自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柯夫养安冷品盾原仅掉笔住美术馆藏1871年11月21日,由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举办的第一次画展在彼得堡开幕,克拉姆斯柯依展出了他著名的《无名女郎》,受到观众热烈的赞扬。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观赏致角师问案并者不能不为之叹服。这是克拉姆斯柯依晚期的得意之作之希气她尽若财降官商相伯一。画面很简单:一位美丽的妇请第受城企跳去啊人穿戴着北国冬季上流社会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篷马车上,以高傲360问答而又自尊的眼神注视着观众。关于这位女士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景规微,有两种推测比较普遍,一说是托尔斯泰小说巨著注层许音击吃仅个风的《安娜·卡列尼核印这坚娜》塑造的小说主切范行积毛限人公的形象;一说是她是一位演员,证据便是背景上隐约可见的建筑物正土误易强苦异迫印包是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委补企席翻事。画家究竟画的是谁?事实上作冷洲细延小府者没有透露过,直至今天这位美丽的女士的身份仍然是个谜。也许画家根本就是想要表现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妇女的典型形象,持表将跟战她士纸这不是某个人的肖像,而是许多单他祖控色社奏人的综合体,当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推测。克拉姆斯柯依注重性格刻画,他在一封信中这样谈到脸部表情和细节的描绘:“需要有像喇叭一沿很省粉鸡手降局毫整行样响亮的声音。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同时,更重要的是,没有生气蓬觉但角勃的、表情深刻的描绘,就没有图画,即使有良好采的愿望也是徒劳的。”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画面松处同些整个形象所体现的素描基础是如约益动此坚实,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近代欧洲肖像艺术中的精品。回顾俄罗斯绘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真正的本土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这也正是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时刻。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艺术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他是俄罗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戴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学生中走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缓步走到院长的面前:“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他便是克拉姆斯柯依。学院委员会最终拒绝了14名学生的要求,并且宣布开除了他们。于是,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14名一贫如洗的青年学生于1865年组成了美术家合作工厂,刊登广告承接各种美术工作,成为一个愉快的、公社式的集体,他们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寻求艺术的光辉。克拉姆斯柯依主张艺术必须干预生活,关心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并具有坚强的民族性格。每到夏天,他们就到民间去写生作画;每当冬天,他们便从事新的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成立,它的宗旨是要把美术家的作品送到彼得堡以外的地方去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美术、左右评论的状况。1870年秋天,“巡回画派”的画家们共同商定了巡回展览协会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建立巡回展览协会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认识俄国艺术的成就。”“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这段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未必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借用来形容这幅《无名女郎》,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2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