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派继承了哪个国家的象征派诗歌手法

现代派”诗歌一开始就受到法国象征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以及日本俳句的影响。

关于现代派诗的“开端”,据这篇最早的评论介绍,是周作人译的法国象征派诗人果尔蒙的《西蒙尼》。这些诗又被戴望舒全译一遍,登在《现代》第二卷第一期上。周作人又译了日本一茶的俳句,也给这派的诗人许多影响。戴望舒又译了法国象征派后期诗人保尔,福尔几首诗登于《新文艺》上(水沫书店版)。

这就是说,证据表明,从渊源上看,“现代派”诗歌一开始就受到法国象征派和法国后期象征派以及日本俳句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派”还从西班牙的“现代派”吸取教益。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销碧50年代为台湾新诗三巨头。

而且一直到90年代都还在担任国际笔会主席的钟鼎文(笔名番草)认为,30年代现代派在内涵上与19世纪末期发动于拉丁前液美洲而成就于西班牙本土的、西班牙语系的新诗运动——现代派——相通。他回忆说戴望舒在一次谈话中对西班牙诗谈得很多,而且在戴望舒若干抒写爱、寂寞的诗篇里,似乎也能看到西班牙现代派一些诗人的投影。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

现代派成员:

那么,现代派有哪些成员呢?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群落,所以,只能根据相同或相近的艺术和思想倾向做一些界定,同时也以在上面提到过的几个重要刊物为园地加以确认。

孙作云在1935年的文章里举出十位诗人加以论列,这就是戴亏悔举望舒、施蛰存、李金发及莪珈、何其芳、艾青、金克木、陈江帆、李心若、玲君等,但作者不知道莪珈就是艾青,所以他只论列了九个人。

这九个人是不完全的,因为作者写此文时(1935年5月),现代派“还在生长”,《新诗》月刊还未创刊,《水星》他没有注意到,路易斯在1945年所说1936-1937年这个新诗的黄金时代也还没有到来。

所以,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的话,现代派的范围要比这九个人大多了,就以施蛰存所说“目下的新诗都是模仿你的”,“现在所有的大杂志,其中的诗大都是你的徒党”这些话来看,也可以想象它的规模。或许可以说,现代派是新诗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诗派。

除了上述九人之外,想重要诗人至少还有:卞之琳、番草、路易斯、徐迟、废名、李白凤、史卫斯、吕亮耕、李广田、曹葆华、侯汝华、林庚、吴奔星、孙毓棠、南星等,据我统计,有代表性的诗人至少有三十家。

结合《雨巷》一诗,论析戴望舒诗歌是如何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

《雨巷》是戴望舒诗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序配族威,是戴望舒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集中体现。诗中“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失所措的感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360问答她终于“静默地走近”了“我”又陷入了更加孤独、寂寞而无奈的愁思之中。这位“丁香一皇见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就是诗人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的动乱年代中,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笼罩下,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失望和彷徨的心态和若有所思的感结准秋觉被戴望舒用一条阴暗狭窄而悠著待预长悠长的“雨巷”表现得极为逼真、传神。“我”心套否纪盾阶确已演目中的“希望”——那位“丁香姑娘”是渴望得到而无法得到的想象出来的幻影,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我”在那条寂寥又悠长的“雨巷”中彷徨……。
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诗歌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情韵。诗作中的象征意象是中国式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发饭载路病例兵换阳对雨巷”。可以说戴望舒在技巧上承袭了象征主义,而值拿松在情感上却和本民族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在诗歌形式上,戴望舒强调“诗的韵律不项测在字的抑扬顿挫上数证,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借鉴法国象征诗派的创作方法,但把象征派的诗艺融化到本民族的宽督合宁行生语言习惯和欣赏习英哪停惯中,致力寻找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另外,语言上清新活脱、自然质朴也来源于我国的文化习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历程中,《雨巷》一诗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