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法国革命精神的雕刻作品《马赛曲》是谁的作品

马赛曲》,石制雕像 法国雕塑家吕德 1836年完成 法国巴黎。

《马赛曲》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战斗时所唱的耐汪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以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敬亩激浮雕的题名,无疑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传革命,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

《马赛曲》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人物情绪的表现上看,都大大强于凯旋门上的其它三幅浮雕。当它完成时,作者已经52岁了,这尊《马赛曲》使吕德荣获万国博览会的雕刻金牌奖,并享受终身的荣誉。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吕德是一个富商的儿子,23岁时进入巴黎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艺。1809年和1812年曾两次获“罗马奖”。但都因法国政治局势不稳,国库空虚而未能去意大利深造。拿破仑称帝时,吕德参加了当时的帝政活动。帝政垮台,他也被迫流亡到比利时。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备感痛苦,从此政亮袜治上渐趋成熟。回国后,在法国人民革命浪潮的激励下,他很快成了一位浪漫主义的雕刻家。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雕塑代表作

4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