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油画里蓝颜色的名称,和作者的名称,多多益善~

我的画只是我的艺术留下的灰骸。”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一直这样定义他的作品。
这位谜一般的20世纪下半叶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天才画家及其作品,于2006年10月5日至2007年2月5日重返巴黎蓬皮杜中心。精彩盛大的回顾展“克莱因,躯体、色彩、非物质”( Yves Klein ,Corps、Couleur、Immateriel ) 展出了艺术家的120多件绘画和雕塑作品,160多件绘图和档案文件以及数量众多的那个时代的影片、有声作品和照片等,以惊人的完整收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全面重读伊夫•克莱因的机会。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架上油画为代表的传统艺术行至凋谢,诸多的前卫先锋流派纷纷兴起,艺术开始呈现一种极端丰富的多做顷世层面、多元性的探索路线,从制作的过程方式、造型形态的探究到物质媒介语言的开发,从空间场域的扩展到身体的参与,各种各样观念的介入让艺术的创造和表达显露了其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其中,克莱因也是那个年代耀眼的主角之一,这位最前卫最神秘的艺术家是新现实主义(Nouveau Réalisme)的倡导者,有着无限的活力和救世主式的独创开拓精神,却意外地在1962年34岁时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然而,从1955年到1962年,绘画和艺术表现已经在这个杰出先行者的实践引领之下,极大地超越了绘画的领域范畴。克莱因的这场狂热的仅仅持续了7年的神话般的艺术生涯,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复制的,极其短暂,却是艺术史上的一纯肢阙旷世绝唱。

色彩就是乎拍绘画本身:

他的一生,钟爱纯色。
他相信,单纯的色彩具有一种无形的能量,会直接对人的心灵产生强烈感染力,颜色多了,感染力就会不可避免地被削弱,而从古到今艺术家们卯足心力追求的所谓色彩生命力,则是完全忽略了色彩本身就与生俱来的知性感应,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重新回归于单纯,因此克莱因创造了单色表现技法。展览就从他的单色画开始,墙上并列排开一行五种单色方块:蓝、金、玫瑰、银色和黑,不是整个画面平涂,有些简单的平面纹样,却感觉像是纯色一下子就此能呼吸会言语,具有了肌理感和质量感。除此之外,整个展览的全程几乎是全部围绕着克莱因标志性的蓝、金和玫瑰这三种色彩相互衔接展开的。这个色彩的三部曲,在他眼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是水,是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给我们能量,赋予我们生命的颜色,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和最终归宿之地的颜色,是宇宙本体的色彩;而金色代表高贵和神圣;红色是人类的色彩,是人的皮肤的颜色,是生命……就是这样,他使用色彩,并不为了让色彩去迎合画布上的或悦目或和谐的传统审美的理性视觉性原因,而更多的是为了让颜色回到颜色,让关注对象的目光重新回到对象本身。色彩不再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一种物质,而只剩下色彩本身,及其带来的那个象征性的精神世界,这样的艺术显然是观念大于形式。蓝、金和玫瑰这三种色彩自1959年起建构了克莱因的全部作品,其中最让人着迷、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自然是他著名的克莱因蓝。这是他调制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深蓝色,一种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粉末状,色相明朗近群青,被他命名为IKB(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并在1957年一月获得了制造专利。

蓝色法式油画作品赏析

色彩就是绘画本身,克莱因就那么大胆地离经叛道地,把一种单一的颜色铺满整块画布。眼前,白色墙上的这一块巨大的克莱因蓝就是一幅画,比之前面的单色画,质感不见,肌理丢失了,画面简洁明了,看上去没有任何变化,是一片令人心醉的无比纯粹的蓝,明净、空旷、匀质,却极具包容性和视觉张力,目眩神迷中只觉得眼前的蓝很大很蓝,广阔无边,人却变得微渺起来,起初是有些叛逆地拼命抑制这种感觉,转而努力去寻找画边缘的颜料本身质感,想就此挣脱这种色彩强制带来的能量,却发现自己早已脱身乏术,全身心地浸润在这片蓝里了,一切是那样的静谧平和,突然有种错觉:我被蓝迷失了,而蓝被蓝自己迷失了,克莱因在画外说“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需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这,我相信,就是引导我画单色画的感觉”。

“蓝色是什么?”
“蓝色没有维度空间,当其它色彩分享拥有的维度空间时,蓝色却在这些维度之外……。所有的色彩都带来对具体的物质的有形概念联想,而蓝色却至多让人想起海洋和天空,想起存在于有形的可触摸可感知的自然中的一切抽象。” 面对着克莱因蓝的单色画坐下来,听蓝的故事:“蓝天是我的第一个艺术品,我在上边签上了我的名字Yves Klein,我就是蓝天的所有者”。1928年克莱因出生在尼斯,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让他痴迷不已,那是一种亦虚亦实的道不出名字、无法描述,却又无所不在的蓝,克莱因就这样带着神话色彩,生活在他的这片理想蓝色之中。蓝色的整版、单张的邮票,蓝色的支票本,笔记本,还有各种各样浸沁着蓝色的日用品,蓝色是有形和无形的一切。他在蓝色中孤独,又在蓝色中获得了绝对纯粹的美妙。这片温和纯净的蓝色,蕴藏着最激烈的叛道离经的情绪,极力彰显了克莱因的自我独特性,但也正是这片前所未有的蓝色,既不容分说地割断了他与绘画史的纵向联系,也让他与同时代画家隔着一段相当陌生的横向距离。

同样是匀质的单色画,另一个展厅里克莱因的画作却带着低浮雕特质,作品表面的整体肌理被刻意制造成凹凸沉浮的“地质”,外加随意散布的一些捉摸不定、大小不一的窟窿,在这里,单色已经完全融入材料中成为整体的“地质”。红是火山和熔岩,蓝则是山脉和海洋,是地平面。克莱因也正借此来表现地球和宇宙空间的概念。这种低浮雕特质在克莱因的作品《海绵-浮雕之16》系列里,则换成另一种形式,以散布着细小石砾为底面肌理的大木板被整体平涂成蓝色,上边再浮些同样是蓝色的海绵。

天然海绵,这种艺术家们普遍使用的绘画工具,被克莱因视为创作的“第一材质”,在克莱因的画里,海绵像是滋生出来的大朵大朵的蓝色情绪,或是浮在平面作品上,或是雕塑,正面朝你,诙谐地攀在一竿金属丝顶端。所有的海绵都吸饱了蓝色,有种象征性的效果,意味着色彩可以藉由这种特别的材质自动渗透抵达到空间的最深处。克莱因说“我希望色彩变得无限大,四处绵延,弥漫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大气层中去……”,1958年克莱因创造了在全部有形无形世界中扩散绘画敏感的“蓝色革命”艺术方案,试图让蓝色浸沁到宇宙空间、日常空间、城市空间中,其中包括用克莱因蓝照亮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把方尖碑浸染成蓝色(为了配合此次克莱因回顾展,这项当年被巴黎行政当局禁止的落了空的方案,在06年巴黎10月7日的“白夜”活动中终于实现)。这是一个超现实的色彩扩散过程,在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正在浸沁到物体(比如雕塑、浮雕、日用品),侵入到真实空间和想像的虚幻空间中,从而体验到从蓝到非物质,从有形到无形的这样一种连续顺延感。

赏析油画美术作品的套话?

赏析油画美术作品的套话有

1、秋山的红叶,好像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

2、这幅油画显示了皇宫的富丽堂皇。

3、这次画展,只有那幅引人注目的油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我们专注地欣赏着每一幅油画,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让人满心欢喜!

5、这些油画水准不高,或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