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世界十大来自名画

1、无名女郎 化处行爱需如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360问答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培江刑七治款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半增投流片般易况施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 约1510-1511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超属具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分析氧报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般尽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十策下现深杀不渐热任,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误我娘犯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南留宽制它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种充满人哪类川优布道刑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普拉多美术馆波提切利

4、女占卜师 卡拉菜住草卷去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5'宫娥 委拉士贵支 1656年 318×坚态再四矿国格乐276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

6、块洲坏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7、珍珠女郎 柯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8、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年 160×98厘米
9、向附数沉拿日葵 1888年 文森特·凡·高 荷兰 91×72厘米 布 油彩《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号受抓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标过最何家才速袁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未和样背技书含10、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其它

佛罗伦萨画派 乔托《逃亡埃及》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佛罗伦萨画派 乔托《犹大之吻》

这是《圣经》中犹大出卖主的故事:希律王决心灭掉神子耶稣,以重金招示,捉拿耶稣。在耶稣的12个门徒中有个叫犹大的,在重金诱惑下出卖了老师。希律王派来的法利赛人说不认识耶稣,犹大献计说:当我走近一个人并与他接吻时,他就是耶稣。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物。处于中心的犹大身体被单纯的、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他抬手欲搂抱耶稣的手势,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犹大向上作乞求状,而耶稣俯视犹大,冷静、锐利夹着仇恨,像一双利剑欲穿透叛徒的胸膛。两个对立着的面孔表现了人类社会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搏斗。画家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决斗,无疑是在用画笔赞颂光明、正义和美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佛罗伦萨画派 波提切利《春》

历史上不少诗人颂赞美神维纳斯。美第奇宫廷诗人波利齐阿诺说:维纳斯漫步在月光下,如皇后般庄严,如春风般和煦,她走过的路上,万物萌发,鲜花盛开。神话中的维纳斯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一切生命之源的化身。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是代表生命之源的女神。画面左上方是风神,他拥抱着春神,春神又拥着花神,被鲜花装点的花神向大地撒着鲜花;画面中间立着女神维纳斯,在她头顶处飞翔着手执爱情之箭的小爱神丘比特;维纳斯的右手边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画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他有一双飞毛腿,手执伏着双蛇的和平之杖,他的手势所到,即刻驱散冬天的阴霾,春天降临大地,百花齐放,万木争荣。这是一幅描绘大地回春,欢乐愉快的主题。然而,画中人物的情态,画面并无欢乐之气氛,像春天里吹来一阵西北风,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观赏者不解。自文艺复兴始,人文主义精神渗入文艺创作,画家往往借助于宗教神话题材和神的形象,寄托自己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想情感,传达自己的理想,在波提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了。

佛罗伦萨画派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这个形象告诉观赏者,女神是怀着惆怅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画家自己对现实态度的写照。《维纳斯诞生》还有另一层涵义。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画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解释这种美学观念,因为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

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

威尼斯画派 提香《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圣爱与俗爱)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描绘的是美狄亚与维纳斯的相会,裸体的维纳斯劝她身旁的美狄亚去协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但从画面情节来看这种说法又很不确定,所以内容至今未定。此画是提香描绘女性美创作的早期作品,这一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奈的风格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人的壮美与和谐,此画风格粗犷豪放,笔力雄健,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闲雅微妙的精神状态与纯洁高尚的品质,又使作品具有牧歌式的情调,宁静优美..

佛罗伦萨画派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佛罗伦萨画派 达芬奇《岩间圣母》

画家33岁时客居米兰,用蛋彩绘制这幅圣母画,用岩洞作圣母子的环境,有画中景和画外意:圣母子在大天使护卫下暂歇于岩洞,有一种安全感;选择岩洞作背景,起源于达芬奇记忆中的古佛罗伦萨采石场马雅诺,岩洞的深意?在于宗教传说中圣者诞生的洞穴,内涵黑暗和光明,即指上帝的光辉是以圣母子为载体转化为人和他的苦难,让神圣的光明穿破黑暗,照亮世界。这幅画的人物组合为主体金字塔式构图,画家运用明暗画法塑造形体、渲染人物形象的情感和画面气氛。芬奇尤为擅长通过画中人物的躯体动作姿态的多样变化,表现人的不同心灵和情感,约翰在祈祷,耶稣在为约翰祝福,天使在指示约翰,圣母伸出手作出抚爱姿态,这些人物动作、手势都反映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由于画家继承和发展了马萨乔创立的明暗画法,并运用这种画法描绘岩洞圣母,这使整个画面上洋溢着空气和空间的深度感。作为画家兼科学家的达芬奇所描绘的岩洞,人们能从岩石的结构看出岩洞形成的时期。可见画家创作的科学态度,这正体现文艺复兴盛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探索科学表现。

佛罗伦萨画派 拉斐尔《雅典学院》

在雄伟庄丽的大厅里,汇聚着人类智慧的明星,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杰出学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热烈地进行学术讨论,可谓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天才智慧的精华。画面构图宏大,视觉中心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 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分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我们欣赏这幅巨作,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领域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展开的。他们两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从一上一下对立的手势,明显地表达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分歧。两边的人物成众星捧月分列两旁,表情动势向着两位争论学者,有的注目倾听,有的用手势欲表达自己的看法,强化了画面的中心。画幅左面一组的中心人物,是身着长袍,面向右转,打着手势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苏格拉底;下面身披白色斗篷,侧转头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青年人,是画家故乡乌尔宾诺大公弗朗西斯柯;大公身后坐在台阶上专心写作的秃顶老者,是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身边的少年在木板上写着“和谐”和数学比例图;身后上了年纪的老人,聚精会神地注视毕达哥拉斯的论证,准备随时记录下来;那个身子前倾伸首观看,扎着白头巾的人,据说是回教学者阿维洛依;画面左下角趴在柱墩上、戴着桂冠正在专心书写的人,有人定为语法大师伊壁鸠鲁;画中前景侧坐台阶、左手托面、边沉思边写作的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身后站着一位转首向着毕达哥拉斯的人,他一手指着书本,好像在证明什么,他就是修辞学家圣诺克利特斯。画面中心显眼处的台阶上横躺着一位半裸老人,他是犬儒学派的哲学家狄奥尼,这个学派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这位学者平时只穿一点破衣遮体,住在一只破木箱里。画的右半部分又分几组。前景主体一组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老者,他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他正弯腰用圆规在一块石板上作几何图,引来几位年轻学者的兴趣;欧几里德后面那个背向观众手持天文仪的人,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对面的长胡子老人是梵蒂冈教廷艺术总监、拉斐尔的同乡勃拉曼特;那个身穿白袍头戴小帽的是画家索多玛,在索多玛后面的只微露半个头颈,侧面看着我们的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最善于在画中描绘自己崇敬或诅咒的人,也爱将自己画到画中,借以表明自己对画中事件的态度,或代表签名。这幅壁画画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为画面的自然画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教堂作装饰,两边作对称呼应,画中人物好像是从长长的、高大过道廊走出来,透视又使画面呈现高大深远。建筑物的廊柱直线和人物动态的曲线相交融,产生画面情境柔中有刚,加之神像立两旁,使画中充满深层的古典文化气息。画家极善利用台阶,使众多人物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实、生动、活泼,画面将观赏者带进先哲们的行列。这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生动的姿态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个性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且统一的节奏,可谓把绘画创作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

威尼斯画派 乔尔乔内《田园合奏》

充满阳光的乡村风景中,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音乐家和两位体态丰艳的健美女神在乐器伴奏中欢乐,将人们引入恬静的诗意境界,宛如一首人生颂歌,赞扬世俗生活中人性人情和爱之美。画面将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与充满生命和谐的人体结合起来,体现了乔尔乔内人文主义的精神。乔尔乔内擅长用清新、晶莹的各种浓淡色彩塑造人物,他的轻快细腻的笔触具有充分的造型表现力。画中色调运用均衡的冷暖色,配置得恰如其分;色阶的交替变化,华丽而流畅,柔和而有层次感;光线的布置,明暗交错,呈现温暖的金色调,给人们以感官的审美享受。

尼德兰 凡埃克兄弟《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见附图局部);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侧的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见附图),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德国 荷尔拜因《大使们》

从1529年画家32岁时起便定居英国,安分守己的荷尔拜因便成为性情暴烈的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在以后的年代里为王公贵族画了众多肖像。他的主要艺术成就都反映在肖像艺术创作上,他决不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和粉饰他们,往往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描绘自己对对象的直观感受和理解。由于对象本身的面貌神情,决定了他所作肖像难免带有贵族习气,显得呆板矜持,甚至有点做作。

在英国期间,作为他的肖像画最佳作品是这幅《大使们》又名《两个外交家》。

这是一幅双人全身群体肖像,据考证左边是法国驻英大使丁特维尤,右边是外交官、主教塞尔维。画中人物作对称式分列于杂物台两侧,姿态类似照相,显得呆板。画家不以单纯刻画人物面部神态为主,而是整体地描绘人物的姿态动作和环境,在整体描绘中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充分施展了画家写实的完美技巧。画面虽工亦不俗,表现出大家手笔。

威尼斯画派 委罗内赛《迦拿的婚礼》

最能显示委罗奈斯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一系列利用圣经题材描绘的宏大、热闹的宴会场面的作品。《迦拿的婚礼》就是其中的一件。这幅画是画家为意大利圣乔尔乔·马乔里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画的内容取自《圣经》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迦拿这个地方遇到一家人家正在举办婚宴,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宴上大家饮酒欢庆,后来酒喝光了,耶稣将坛中的水变成了葡萄酒,大家又继续喝酒欢乐。和《利未家的宴会》一样,委罗奈斯创作这个题材也远离了宗教内容,他尽情地、可以说是“放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把圣经故事画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盛大宴会场面。画中有威尼斯的当代建筑、贵族、商人和乐师等,在这些欢乐的人群中还画进了英国女皇、法兰西斯一世、画家提香、丁托莱托和画家本人。据说,委罗奈斯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生活搬上了画面。 为表现婚宴规模的盛大,画家将宴会设计在露天,以便毫不顾忌的利用空间。他将人群分为三个层次,充分表现出场面的深远。第一层次是以耶稣为中心坐在席位上的贵客和桌前奏乐的乐师及侍从。为体现主题,画家将耶稣安排在正中,使徒们目光向耶稣集中,这一部分尚有些宗教气息,除此之外,便都是痛饮狂欢的人群了。英国女皇等欧洲君主们神态各异地坐在桌旁,他们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增添了婚宴的豪华和热闹。画家丁托莱托手持红棍和一位欧洲君主聊着,他的前面是穿着黄色衣服、双手抱着酒坛倒酒的侍从,这些动作的组合加强了画面的动感。画家把自己画成一位乐师,在乐队中神情专注地演奏乐器。第二层次是栏杆后的人群,这一人群的动作更为激烈,有的甚至爬上石柱。第三层次是站在建筑物阳台上的人群。整个画面共画有一百三十多人。在银灰色基调的衬托下,一百多个人物的五彩缤纷的服饰更为跳跃,令你眼花缭乱,充分显示了宴会的盛大和热闹。 委罗奈斯在绘画上,尤其是装饰性绘画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画有着灿烂的色彩和独具匠心的透视,构成了令人眩目的效果,对于后来十七世纪巴洛克绘画的影响十分深远。但是,他的画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刻画是不够的,还仅是表面的、外形的描画,缺少内在的力量。

世界著名博物馆有关问题

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纽约中央公园第五大道82街。 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纽约中央公园第五大道82街。1866年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并组织了委员会进行筹建。1870年1月31日博物馆在纽约第五大道681号原多德沃思舞蹈学校旧址正式建立。1880年迁至现址。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该馆经历了多次扩建,整幢大楼凝聚着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销枣凳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有19个专业部门负责各类藏品的征集、保管和展览。

该馆的展览大厅共有3层,分服装、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武器盔甲、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美国艺术、R.莱曼收藏品、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远东艺术、伊斯兰艺术、19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版画、素描和照片、20世纪艺术、欧洲绘画、乐器和临时展览18个陈列室和展室。服装陈列室藏有17-20世纪世界各地服装l万多件,并设有图书资料室和供专业服装设计研究人员使用的设计房。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国苏州网师园殿春彩及其后院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该馆的东冀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亏旅明轩”陈列了中国明岩梁代家具。埃及政府赠送美国的典德尔神殿陈列在该馆的萨克勒大厅内,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的T.J.沃森图书馆于1964年建立。藏书18.5万余册,是世界上收藏艺术、考古书籍最完善的图书馆之一,供研究生、专业研究人员、访问学者使用。照片、幻灯图书馆藏幻灯片29万张,黑白照片25万张,彩色照片6000张,介绍世界艺术发展史。纺织品研究室有各种纺织品1.5万件,是时装设计人员理想的研究之地。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隐修院于1938年创建,位于纽约市的福特·特赖思公园,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包括雕塑、壁画、彩色玻璃、泥金写本、双角兽图案挂毯、圣物箱、圣餐杯、象牙制品、金属器。隐修院内还有修道院、教堂、花园。每天有中世纪音乐会演出,每周举办音乐会。每年观众达700万人次。

2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