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舞台美术设计

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舞台美术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传统系统舞美设计

统戏曲舞台的一个重要的美术特征,即它的“虚拟性”。经营好虚实关系,是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戏剧舞台的设计就是布景,运用实的布景为虚拟的戏剧服务,舞台上所有的布景和空间都具有假定性,一个景片或景块就可以是墙、门、山等等,这都是简单的实的营造,而舞台上空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百宝囊,是观众无限遐想的发源地。可以说舞台设计就是通过实在布景的规划来经营舞台上空的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布“空”而非布“实”。

戏曲舞台美术历来有关于“四个统一”说法,斗宏一是似于不似的统一,二是神似与形似的统一,三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四是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统一。在空间处理上,用“虚拟艺术手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从而,丰富舞台环境。这时的舞台美术,既讲生活真实,又重艺术加工、提炼,讲艺术夸张。

马戏团乔治修拉

十个最佳戏剧舞台美术设计

1.《哈姆雷特》Hamlet (1912)

舞台设计师爱德华·戈登·克雷格(Edward Gordon Craig)是现代剧院设计的先锋,他的关于“灯光的想象力以及舞台和谐之美”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舞台剧的代表者)。1912年莫斯科艺术剧院(MAT)上演的《哈姆雷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剧院实践者爱德华·戈登·克雷格和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联手之作,它不仅是《哈姆雷特》表演史上,也是20世纪剧场最重要的事件。整场剧中,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身披斗篷,金色斗篷反射在镀金的墙上,滑动屏幕即可带来场景的变化。布鲁克称爱德华·戈登·克雷格为“一个灵感,一个预兆”。

2.《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970)

1970年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创作的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制片人、导演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说“它改变了我们关于舞台上要表现的事物的想法,把我们所有人从文字中解放出来,那就是视觉上的自由”。演员莎莉•雅各布斯(Sally Jacobs)说,空吵册马戏团的设计是强烈的白光灯照耀下的一个普通的白色盒子。仙女们荡在高高的秋千上,小精灵迫克(Puck)的魔汁是一个顶在杆上的旋转盘,而诱骗恋人们的森林更体现了精神画面。

这出戏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特别是增加了舞台上对性的表现,比如:宫殿代表被克制和压抑的性欲, 而森林则代表着放纵的性欲。

3.《罪恶之家》An Inspector Calls (1992)

舞台设计重塑了这部戏。现代文学家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Priestley)创作的戏剧《罪恶之家》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碰撞。导演史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 )1992年创作的《罪恶之家》在设计上受到了表现主义和悲观情绪电影的极大影响。支撑在高架上的不稳定碰明的房子预示着摇摇欲坠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裂开的墙壁像是玩偶之家,比例倾斜的房子,使房子里的人看上去像是曝露在房外。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是一个被炸毁的街道。这部戏剧被视为戏剧中的战马。

4.《暴风雨》The Tempest (2000)

保罗•布朗(Paul Brown)把美妙的自然世界搬上了舞台。在他的设计中,盖恩斯伯勒工作室被草坪覆盖着,大片的向日葵生长在一个老长途车站内。2000年,他为纳森·肯特(Jonathan Kent)的《暴风雨》创建了一个奇妙的水上景观。舞台上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湖,湖的边缘有岩石和碎石片,主人翁普洛斯彼罗思正在湖的后面苦苦思考着,屋顶上设计的洞口使得精灵爱里尔从高处悬挂下来却永远触不到地面。

5.《星期天在公园和乔治约会》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2005)

这部戏剧是第一个高低技术的完美结合。作曲家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音乐剧《星期天在公园和乔治约会》的灵感源于法国点彩派画家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在2005年的明尼尔巧克力工厂,导演山姆·洛克(Sam Buntrock)汇聚舞美及服装设计师大卫·法利(David Farley)、视频设计师提摩西•伯德(Timothy Bird)共同创作此剧。该剧以乔治·修拉的翠绿色风景画为背景,白色的窗帘通过视频动画变成了一棵树,树枝在绿黄色灯光照射下显现出深色的线条,卡通狗跳跃在迷你屏幕上。这个演出采用了高科技技术来使演出完整。

6.《头发乱蓬蓬的彼得》Shockheaded Peter(1998)

《头发乱蓬蓬的彼特》是一部根据海因里希•霍夫曼 (Heinrich Hoffmann)的德国儿童读物《Der Struwwelpeter》改编的音乐剧,是过去20年最有想象力的演出,并获得了巨大的荣耀——这个剧目的创造融合了导演麦克德莫特 (Phelim McDermott)和设计者朱利安•克劳奇(Julian Crouch)的共同心血。他们将海因里希•霍夫曼的警示故事生活置景于一个玩具班的场景里:剧院荷叶边的窗帘;纸板做的,需要人弯腰才能使用的家具和门;演员头上带给人强烈视觉感的木偶,头发蓬乱的彼特瞪视着舞台台口;玩火柴烧死的女孩穿着火红的裙子,泡沫涂满在她的身上…. 这里面结合了哑剧和木偶剧的元素。在音乐剧中,孩子们都如同诗歌里一样死了。1998年该剧首次在英国利兹市的西约克郡剧院上演。1998年曾荣获巴克莱/ TMA最佳导演奖,1999年曾提名南岸剧院并荣获纽约剧评界奖最佳设计。

7.《浮士德》Faust (2006)

2006年是实境剧场开始的年代。在英国沃平的1500平方英尺的废弃仓库里,Punchdrunk公司创造了一个让观众可以随意漫步的舞台世界。这部剧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歌德的浮士德和美国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画作,Punchdruck公司将一系列的巫术用于50年代美国小镇的精美装饰中,例如:散发着香味的圣诞树森林;汽车旅馆里的轻飘床单和用破碎玻璃框起来的消防指示;堆放着船只和奇特树根的实验室;餐厅、电影院、百货商店等。

戏剧演出中,剧场会发给观众一个面具,并让他们像幽灵偷窥狂一样随意地漫游在这个小镇子里。有时你会和其他观众一起在酒吧围观斗殴,有时你会独自一人在殡仪馆,让观众感觉自己是演出中的一部分。演员会在演出的时候突然抓住你的手、抚摸你的脸或者在你的耳边低语。如此的舞台设计让观众身临其境,观众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表演者、参与者,使整个演出融为一体。

8..《白卫军》The White Guard (2010)

剧场舞台设计师邦尼•克里斯蒂(Bunny Christie)的设计都很大胆。她擅长令人惊悚的舞台设计,将利特尔顿舞台分层出一个格拉斯哥房屋,并瓜分了西约克郡剧场,从而使他们分裂成两个部分。她用舞台不断运动的方式来表现1917年十月革命。当剧中的醉酒从钢琴倒向柱子时,向后退缩的舞台使得观众仿佛感受到了醉鬼的倾倒会将视野放在他的身上。演出的成功绝大部分在于邦尼•克里斯蒂的设计,同时,尼尔·奥斯丁(Neil Austin)的灯光设计以及克里斯多夫•舒特(Christopher Shutt)的声效, 让我们如同身处于战争前线的那种混乱和动荡中。

邦尼•克里斯蒂出生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圣安德鲁,并且在伦敦中央艺术院学习。她的戏剧作品赢得了许多大奖其中包括三个奥利弗戏剧奖。她参与的导演简尼夫·班纳(Kenneth Branagh)的作品《Swan Song》曾获得奥斯卡提名短片。2014年,克里斯蒂参与设计了新的音乐剧《达格南的制造》。

9.《红》Red (2009)

《红》是美国作家约翰·洛根(John Logan)写的一部关于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作品,并于2009年12月在伦敦多玛仓库上演。2010年获得了托尼奖最佳戏剧奖。2009年创作约翰·洛根的《红》时, 英国著名舞台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克里斯多夫·奥姆(Christopher Oram)想起了一位画家说过“戏剧就像一副很大的油画”。于是,他在舞台后区的战区位置挂上油画;把一些褪色的、或发光的红黑大平板放在尼尔·奥斯丁(Neil Austin)的照明灯下。当这些被拿走的时候,舞台上会露出三边滴着红色的一个白色长方形,看起来就像一个血腥的舞台口。这是奥姆给戏剧界最大的礼物——发现戏剧的核心并将其付诸于设计中。本剧的舞台灯光设计是伟大的现代灯光设计之一。

克里斯多夫·奥姆曾受训于英国西萨塞克斯郡大学美术与设计专业,他的设计遍布全球的剧院。是托尼奖,奥利维尔奖,标准晚报奖,加兰奖,创新奖的获奖人。

10.《专扁衰仔》Sucker Punch (2010)

《专扁衰仔》出自于英国著名剧作家罗伊·威廉斯(Roy Williams),并于2010年首次在伦敦皇廷剧院上演。这出戏曾被提名伦敦标准晚报劳伦斯奥利维尔戏剧奖最佳新戏。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米里亚姆·比泰(Miriam Buether)曾经把宫廷变成一个管状马车,让观众和演员们脸贴脸。在2010年为罗伊·威廉斯的《专扁衰仔》而设计的拳击戏中,米里亚姆·比泰将伦敦皇廷剧院变成一个拳击场,天花板吊着巨大的沙袋,墙壁被赞助商的广告满满的覆盖着,日光管猛烈地照射着拳击手,拳击手的每一个猛击和重击都会反射到环绕在舞台四周的镜子里。这一充满创意的舞美设计让米里亚姆·比泰获得了2010年伦敦标准晚报最佳设计师。

米里亚姆·比泰主要在伦敦工作。她在中央圣马丁院艺术与设计专业学习舞美,在汉堡学习服装设计。

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什么地方

法国
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方面秋高督的各种表现也显得最活跃。法国的美术,在这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 也不断生发出来自新的倾向–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期印象主义(又称“印象主义后派”)。这360问答些美术流派通过它们的理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美术发生着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
达维特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快点民温罗作学医重《马拉之死》
格罗 《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
安格尔 《泉》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席里柯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罗瓦 《希奥岛的屠杀》《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法国现实主义美
米勒 《晚钟》 《拾穗》 《小鸟的哺食》
柯罗 《阅读间歇的女人》
罗梭 《春》
库尔贝 《石工》 《画室诗义究留展雨》 《少女的梦》
丹 《思想者》(青铜雕塑)《吻》
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
菲多托夫 《少校求婚》
普基寥夫 《不相称的婚姻》
列宾 《伏尔加河纤夫》 《伊凡雷帝杀子》
印象都静两道识观刻唱丝推派绘画
爱德华·马奈 《威尼斯运河》 《在小帆船上》
《弗里-贝热尔酒吧间》
爱德加·德加 《贝列耶一家》(附:《青年女子肖像》)
《舞蹈排练课》(附:《舞蹈课》)
《咖啡厅音乐会》(附:《苦艾留酒》)
克罗德·莫奈 《花园中的妇女》《日出·印象
《睡莲》(局部)
雷诺阿 《现探会析留两三包厢》 《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
毕沙罗 《卢夫西恩大街》 细常核待培住乎深倍艺《蓬图瓦兹附近的采石场》
西斯委没动置非图士谓刑莱 《马尔港的洪水》
新印象派绘画
乔治·修拉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马戏团》
西涅克 《圣马利亚飞练论混想爱易系号上的礼炮》
后期印象派
尚 《缢死者之屋》 《两个玩纸牌的人》
高更 《说教时的幻影–雅效争够九备官神双机对容各与天使的搏斗》
《马利亚肩上的基督》 《塔希提少女》
凡高 《吃土豆的人》 《麦田》
《向日葵》《剖了耳朵的自画像》

4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