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

新古典主义起源兴盛于法国,代表是布瓦洛和他的那本《诗的艺术》。不过新古典主义是一个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影响蔓延全欧的文学运动,我们还要说一下这个运动的后续影响和进程。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新发展是在英国,英国有自己的文学实践传统,所以英国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新古典主义进行了改造,这就是英国的若生校原新古典主义,代表人是屈莱顿,在蒲伯和约翰逊那里这一运动臻至成熟。后来新古典主义杨异急商衰落了,其文论在法国被启蒙主义击溃,而在英国,阻判短显降响训居往则是感伤主义取代了它。不过这是后话了,我们下一货念笔某院铁古船尼引而篇介绍这两个。|屈莱顿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屈莱顿是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20世纪被人追封为“英国文学理论”之父。①代表著作是《论诗剧》,当厂句案概时法国有人用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批评英国戏剧,这著作就是反驳和回应。著作采用对话体,写四位绅士在湖上泛舟,就戏剧问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论诗剧》涉及了英法文学对比的问题和古今之争的问题。在英法对比的问题上,屈莱顿大抵同意关于英国戏剧不如法国的很多观点,但他认为英国的戏剧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情节更加介张我概生动更加变化多端,而仍来盐每效大实法国人的作品显得太僵化,还良有三一律这种过分严苛的规范。屈莱顿将文学上的不同归之于国民性的问题,法国人太轻浮,所以发操充到剧院想看点严肃的,英国太忧郁,所以到剧院想找点乐子。在古今之争的问题上,屈莱顿反对崇古论,甚至认为莎士比亚等现代英国戏剧要强于古代戏剧,古划代戏剧有时候情节和人物太狭窄了。而戏剧应当是反映人性的,展示人歌命故若然短希家突的个性和激情,而不是说遵循三一律的就是好剧,古人也有很多剧不遵循三一律的。总的来说这部著作没有得到什么结论,但是在讨论中,屈莱顿将法国古典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引入英国,但是却不否认英国传统的创作实践。他这里的古典主义显示出更强的温和气质,摒弃法国新古典主义对绝对普遍性的追求,转而承认而追求民族特色。②在《悲剧批评的基础》中,屈莱顿仔细的解释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的观点,将其作为悲剧批评的基础,并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这部著作是他为自己的剧本所写的序言,有自学则广我辩护的意图。他认支化军为一切诗歌的总目标就是让人在愉快中获得教益,而悲剧能够使人改正心中不合理的“激情”。具体地解释这种目标和效果,屈莱顿大概和亚里士多德持有相同的意见,一个身上具有美德却又有缺点的人,其遭复口回王振操受的不幸最能引发观众红般演失构述刑率日问福的恐惧和怜悯,这种说法和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如出一辙。在人物性格方面,屈莱顿大抵同意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论调,认为人物性格应当是保持内在同一而明显的,不过他也认为人物的性格应当复杂多面,但必须具有一种统摄突出的性格特质。在人塑方面屈莱顿还讨论了作品中的情感问题,他引述朗基努斯的说法,认为作品中,尤其是人物中应当凸显出作者本人的激情来,这样才能感染观众。|蒲伯 自然与巧智巧智是英国思想界的一个特殊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中是指主体的认识能力,是判断力和想象力的综合(似乎类似于康德的先天综合能力),而在文论中,则指创作者的创作天赋,能够创作出引发读者审美趣味的形象。这些可以看出,英国文学传统对于自由和主体性的要求显然很突出,要引入新古典主义,就要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工作就是由亚历山大·蒲伯完成的——蒲伯这个名字实际上是“pope”,也就是教皇的意思,不知道17世纪pope是啥意思,哪有给人起名教皇的……蒲伯重新解释了“自然”这个概念,由此把新古典主义的原则和英国文学对自由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温和的英国新古典主义。蒲伯依旧把自然看做是艺术的最高范本,文学创作和批评都要依照自然那永恒的准则而进行,而古典的就是自然的,作家要通过揣摩学习古典作品来达到自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巧智则是自然的馈赠和礼物,自然把那些有表达潜力之物加以整理而鲜明,这时才有真正的巧智。蒲伯之前很多人借助巧智这个概念对抗外来的原则,蒲伯则把巧智也纳入自然的标准中,从而完成了对新古典主义的改造和辩护。|约翰逊 普遍性和类型蒲伯以后的约翰逊也承袭了新古典主义的种种气质,强调普遍性等,但已经不再沿用新古典主义的概念,也不再认同其具体规范,这似乎证明新古典主义在他这里已经在式微了。他的主要成就是编纂了《莎士比亚戏剧集》,其文论观点则体现在这部戏剧集的序言中——很显然,他提出的文论观点就是为了吹莎士比亚的……他认为戏剧应当着重于更具普遍性的东西,在人塑上就是忠实于人性,并且塑造出种种性格类型。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诗人也要追求更具有普遍性的真理,而不是通过虚构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来吸引观众一时的新奇。而莎士比亚正是在这一标准上做到最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永远能找到体现了普遍人性的人物,人物是一个类型的代表,这因此使得他们作品承载了更多的意义。总的来说,他注重艺术超越时代和浅薄的深层意义,要求艺术写出更加深刻的,能和社会生活共通的共相类型。这也因此使他推崇新古典主义的精神,但是他在具体观点方面基本没有沿袭新古典主义,关于三一律,他认为戏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出自生活的幻想,而不是教条。p.s.不想给他们搞坐标图了,感觉他们缺乏理论意识

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新古典主义和17世纪的古典主义都重视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文艺复兴传统,崇尚文艺复兴大师的理性创作。

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有

17世纪古典主义的代表普桑,他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他的作品中,构图严谨、均衡,人物典雅而端庄。他竭力讲求画面的完整,构图的统一,人物运动的节奏感和雕刻般的形体美,如作品《花神的胜利》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而19世纪新古典主义代表达维特同样深受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倾心于卡拉瓦乔的明暗和色彩效果。他主张明确性的严谨的形式,安格尔则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蔑视技术上的随意处理,追求一种古典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艺术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如《泉》、《土耳其浴室》。

区别:

1、产生时间不同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诞生于资产阶级对古代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

2、文艺主张不同

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而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则称为新古典主义。

3、特征不同

古典主义具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代表作品有《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等。

新古典主义在内容上,它更突出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也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陆丛告和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法国郑配)安格尔的《泉》。

历史影响:早明

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和观众限于朝廷和城市。“朝廷”是指国君与封建贵族,“城市”是指资产阶级上层。据文献资料统计,上述两方面的人士,在路易十四朝时期,总共不过 3,000多人,其中关心文学艺术的人当然更少一些。

所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与观众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然而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

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200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的倾向。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繁琐的装饰的厌恶,罗马庞贝遗址的发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4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