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冯兰茨贝格肖像》是马谛斯 Henri Matisse在1914年创作,抽象画藝術作品,野兽派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147.3 x 97.5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宾州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保管。

《伊冯兰茨贝格肖像 Portrait of Yvonne Landsberg》

《伊冯兰茨贝格肖像》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伊冯兰茨贝格肖像》

藝術家名稱:马谛斯 Henri Matisse

《伊冯兰茨贝格肖像》是马谛斯 Henri Matisse在1914年创作,抽象画藝術作品,野兽派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尺寸147.3 x 97.5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藝術作品由宾州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保管。

这幅画的整个画面布满温柔的灰.间或点缀着蓝。伊冯兰茨贝格夫人带着一个面具.两眼空洞.没有露出真实的脸.她的身体像一朵心状的花般开放。这绝对是她.从她头发的一部分到她长长的手指.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一切都在面前.虽然无法辨识.然而可以理解.这是最古典的安排:一位年轻女子.从近处取景.坐在扶手椅上。淡绿松石色的椅子扶手.在深灰色的背景中脱颖而出.背景就像雷声响过後的天色般阴沈。她的裙子领口略低.浅紫色如同暗影.下面是雅致纤美的身躯。她就坐在那里.她的手交叉着放在膝盖上。马谛斯完全尊重模特的稳重和谦逊.他没有暗示一点幕後的故事.或是给出任何有启示意义的细节。实际上.他为模特留有很多隐私.因为其他人从这幅肖像画中认出她到底是谁.除非能遇到她。

但是这没关系:画家不可能毫无感情.而且永远不会满足於仅绘制外表。这个羞怯的女子将会遇到画中的某些安排.她将要被笔触轻轻推动.这些笔触会强调、切割、重构所有的东西.释放出它们碰触到的所有事物的内在能量。仅仅绘制一张脸不是总能揭示本质.把伊冯兰茨贝格夫人的脸替代以非洲面具.画作告诉我们:真实不能与外表的准确性混为一谈。在这样的探寻中.使用这样的面具.起到一种异教徒和野蛮人式的变形效果.同时营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力。马谛斯将肖像从其自然的环境中移走.观赏者也是如此.他提醒我们:所有的绘画本质上都是外在的。真实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会映射到内在的世界.这是另一个更为遥远的自己.与我们所熟知的可见世界毫无共同之处。面具的脸有着傲慢的表情.这让模特呈现神秘人物具有的高贵和威严。不过也同时让直线和曲线在空气中自由发挥.就像声波。那风格化的脸.尽管有名字.但还是无人知晓.因了这脸.年轻女子的身体成为画中闪耀的中心.也变成一个模板。马谛斯给她以自由.为她打开了新的空间以供呼吸:她的肩膀放松.她的臀部更圆润.她从未这样活力四射。

作者马谛斯介绍

1888 年取得法学资格的马谛斯在公证人事务所担任见习书记员,然而他不久便感到烦躁和厌。为了解悉,他开始在素描班上课,不久便体会到绘画的魅力和喜税。并於 1891 年进入朱利安学院,开始他的创作生涯。

马谛斯在漫长的一生中尝试了各式各样的风格和技法。他最初迷恋於新印象主义风格,并且借用和改编其他画家、时代和文化内容,不断地探求令他感到满意的绘画表现方法。马谛斯的多样性令我们无法定义他的风格,无法将他归入到现已规范分类的领域中。

1904 年,马谛斯开始用点描主义的风格去进行创作,更标志着马谛斯对於这种新技法的迷恋达到了顶点。但点描法却令他十分烦恼,他说「分解色彩与分解形体和轮廓相连。剩下的是过於平淡的平面,这只会令视网膜感到焦躁,它破坏了色块和轮廓带来的平静」。

为了自己的绘画注入活力,表现出动态、音乐性和节奏。马谛斯已经得出结论,他认为色彩的功能不在於对光线的模仿,而是在於创造出光线。印象派以冷或暖来理解色彩的概念。而马谛斯此时想做的是透过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光线,透过将明亮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放射出光线。

马谛斯向点描主义阶段性的靠拢,只不过是通向更大胆、更紧密的色彩和形体使用的垫脚石。在此之後,他发展出野兽派的画风,完全脱离了新印象主义的表面性和形式化的「美丽」。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