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女工油画赏析


花边女工的维米尔的名画《花边女工》

【画作名称】《花边女工》(The Lacemaker)又译《做蕾丝边的少女》、《缝纫女工》【创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创作年代】不详【类别】画布油画【风格】现实主义【题材】风俗【规格】24cm×21cm (另人吃惊的小)【材质】 布 油彩【现存藏处】巴黎 卢浮宫藏 《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优秀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花边女工》(The Lacemaker)这幅画说明了:认真的女孩最美丽。你仔细瞧,你一定随着光线看到女孩的手指不断用线穿针引线,再者你会注意到他两边的头发一边整肃,一边松散。 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你会随着画而起舞。 这又是将瞬间凝止为永恒之作了。 黄衣服的少女,和在旁的蓝色座垫,给人温暖之余,让人平静享受日常生活之简单美。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常常被认为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他与哈尔斯、伦勃朗一起是公认的17世纪荷兰绘画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维米尔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客店并兼营卖画的生意。维米尔在1653年成为代尔夫特的画师,1663年和1670年两次被选为该公会的会长。在西方美术史上,维米尔曾被称为“谜一样的画家”。1675年,正值43岁的维米尔英年早逝,自从他去世后,他的名字曾一度被人们所忘却。维米尔绘画的艺术价值过了两百年后才被人们认识。维米尔的作品非常少,留存下来的可以归于他的作品不超过35幅。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描绘舒适、安闲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表现周围熟悉的妇女,喜欢将通常的家务劳动诗意化,作品一般不注重情节。维米尔留下的风景画更少,但是每一幅画都非常精致,为人熟知的有《代尔夫特的风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画中,整个画面完全把时间凝固了,无论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门前缝补的妇女,还是在路边游戏的小孩,她们原本正进行的动作,在维米尔的画笔下,完全停滞下来。在这幅画前,我们的心灵得以沉淀,发出清淡的忧伤,我们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时间正悄然地划过脚趾。维米尔喜欢画忙碌的仆人,像《倒牛奶的女仆》、《拿酒杯的少女》、《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尽管这些画中的人物多是雇维米尔画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样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维米尔创造出来的画面中,她们却是那样大方质朴,丝毫没有做作之气。维米尔虽一生以卖画为生,艰难度日,但他并没有因为金钱而贬低自己的艺术,每一幅作品都流露着他真实的内心。因为维米尔很清楚,他是在为自己画画,甚至在有些时候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创作意图而不惜得罪画商。在这些画面里,维米尔大胆地使用蓝色与柠檬黄,往往在画面之一角设置一扇窗户,那照射进房间的轻柔阳光让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自然。维米尔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静内心的思考,窥见了光辉中的栖居者,然后在画面中表露出来,再穿透每一个观者的心。在今天看来,维米尔是一个优秀风俗画家,更多时候也是一个阳光下的抒情诗人。我们揭开那细小的笔触,透过绘画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思”。那“思”的轨迹正是画中闪动的光点,在细微处跳动,沉浸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2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