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研究性学习关于对联的论文

从对联中感受其文化内涵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它的格律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从文体欣赏的角度看,宏观上它的特点是:
一、从对联的最高境界上说,首先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抒情文体,我们可以欣赏其文学性。与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对联于明清以来,继诗、词、曲之后,成为文人经常采用的一种创作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全盘地移植古典诗词的一套成熟的鉴赏理论体系,然后接合对联独特的文体特色,展开对联文学的鉴赏活动。
二、从对联的一般层面上说,它又是一种服务生活的实用文体,我们可以欣赏其功用性。春联、赠联、喜联、挽联及各种行业联使对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实用文体的特点,对于对联的这一审美特点进行鉴赏,需把握切题和允当这两点。针对某一场合的联语要贴合并进一步烘托这一场合的气氛,针对某一人物的联语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联语要十分切合撰联者的身份。
三、从对联的基础层面上说,它还是一种讲求技巧的游戏文体。我们可以欣赏其趣味性。对联充分发挥了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运用各种技巧,使对联作品呈现出风趣活泼、引人入胜的特色。而另有一类被称为“巧对”的作品,并不表达任何的主题思想,仅以文字技巧取胜,同样给人趣味盎然之感。
对于对联的鉴赏,是对联应以立意为主,以境界至上,以格调为先,形式技巧不可偏废。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艺术赏析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得到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使生命情感得到丰富和充实,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形成交叉,使情和智渗透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毁辩布道文等。其中,诗歌主要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题材,在语言、情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的第10首,该诗“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看淡死亡,认为死后人类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灵魂可以得到枣裤解脱的宗教思想。”细读《死神,你莫骄傲》,读者不难发现,该诗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十四行诗,诗歌行文基本按照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写成,完美地继承了义大利式十四行诗的部分特点,同时也凸显其革新之处。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死神,你莫骄傲》,从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探索并阐释邓恩在该诗中对十四行诗诗歌艺术的创新,以期更好地理解邓恩的诗歌艺术。

一、音韵

“十四行诗起源于义大利中世纪的宫廷,是一种显得很不自然的诗体形式,其最直观的特点是不对称。”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发展成熟,由义大利传入了欧洲其他国家,进入了繁荣阶段。其中,在义大利,皮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而在英国,莎士比亚则是重要的十四行诗代表人物。皮特拉克开创的皮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发展形成的莎士比亚体是十四行诗中较为突出的两类诗体。通过文字细读,读者不难发现,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是基本按照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形式写成,继承了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基本音韵特征,同时又展现他独特的创新之处。

首先,该诗在音步方面有所创新。传统十四行诗一般采取的韵步格式是五步抑扬格,而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总体采用了五步抑扬格,但其中又有所变化,在诗的第九行表现得尤为突出。诗歌第九行“Thou art slave / to fate, / chance, kings / and des / perate / men” 共可划为六个音步,其中有三个扬抑格,一个抑扬格,一个抑抑格,一个扬扬格,整行诗节奏抑扬顿挫,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蔑视死亡的心理。

其次,该诗的韵律创新十分突出。彼特拉克断承“西西里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以浪漫的 *** ,优美的音韵,丰富多彩的色调,来表现人物变化而曲折的感情,给诗歌注入了一股新时代的人文主凳余简义思想,其押韵格式通常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DCD以及ABBA,ABBA,CDC,CDC等格式。在《死神,你莫骄傲》中,邓恩并没有照搬彼特拉克体的押韵格式,而是大胆创新,使诗歌的韵律有所变化,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

诗中韵脚为:thee,so,overthrow,me,be,flow,go,delivery,men,dwell,well,then,eternally,die,大致构成了ABBA,ABBA,CDDC,EE押韵格式,其中,前八行构成的韵律与彼特拉克体前八行韵律一致,可称之为包韵或吻韵。邓恩对音韵的创新在于后六行的韵脚,既不是彼特拉克体的CDE,CDE格式,也不是CDC,DCD格式,更不是CDC,CDC格式,而是采用了CDDC,EE格式。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行韵脚eternally和第十二行韵脚die构成的是近韵,即不完全押韵。邓恩在十四行诗中韵律的创新,既不落入俗套,又使诗的韵律更加完美 ,让读者耳目一新。

二、结构

《死神,你莫骄傲》在结构方面的创新尤为微妙。“最早的十四行诗由每行是一个音节、共十四行的诗行组成,分成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也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共八行,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六行,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整体而言,《死神,你莫骄傲》承袭了“前八后六”的结构,但具有细微变化,表现为四、四、四、二的诗节编排结构。义大利诗歌理论家曾试图解释十四行诗为什么是十四行,以及“前八后六”结构的魅力何在:“如说第一个四行诗节提出命题,第二个四行诗节给出证明,后六行的前三行进一步确定,最后三行得出结论。”邓恩在《死神,你莫骄傲》中对十四行诗“前八后六”结构的内容安排进行了细微的革新。邓恩在诗的第一、第二行提出了“死神并不强大可怕”的论点;而第三行到第八行都是在举例支撑前面提出的论点,力图证明死神不能打到任何人,死对人而言只是休憩,是灵魂的解脱;第九,第十行从死神本身出发,将死神比喻为与灾难为伍的奴隶,表达了诗人对死神的蔑视;第十一、十二行则说明死神并没有什么厉害之处;第十三、十四行得出结论,死神也将死去。邓恩在诗中这样安排内容,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紧凑,节奏更加紧迫,让读者产生共鸣,有着强烈的情感效果。

三、语言修辞

“多恩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风格清旷雄奇,意象突兀奇特,语言新瘦硬,扫尽纤艳。”的确如此,邓恩作为玄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特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诗歌艺术特色。

在语言方面,传统十四行诗的语言用词特别考究华丽,颇有娇柔之姿,而邓恩的十四行诗用词朴素,语言生新瘦硬,兼具口语化特征。《死神,你莫骄傲》开篇即以“戏剧独白”的方式,喊出:“死神,你莫骄傲,尽管有人说你……”,之后又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口语化特征明显,描述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就语言风格而言,可谓意蕴深沉,才思峻刻,风格清旷雄奇,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在修辞方面,传统十四行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明喻、暗喻、提喻、象征、拟人、反讽、夸张、双关、移就等等,邓恩对诗歌比喻修辞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邓恩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络在一起,进行比喻,这种比喻的方法被后人称之为“奇思妙喻”。

《死神,你莫骄傲》是一首典型的玄学派诗歌,奇思妙喻是它在修辞上的一大特色。诗中,邓恩将死亡比作休憩,比作睡眠,表达他对死亡的蔑视;诗歌第九行,邓恩将死神比作命运、机会、君主、亡命之徒的奴隶,表明死亡并不强大,并不可怕;该诗最后两句“睡了一小觉之后,我们便永远觉醒了,再也不会有死亡,你死神也将死去”,直接表达了“死神终究死去”的观点,说明死亡只是瞬间的,而死后的快乐却是永恒的。邓恩的这些比喻看似不合常理,但发人深思,意蕴深厚。邓恩首创奇喻,给十四行诗的修辞手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四、主题

传统十四行诗大都以爱情、时间、友谊、伦理等为主题,表达人文主义的思想。“邓恩十四行诗的体裁宗教神学为主,其主题主要是忏悔和恐惧死亡。”邓恩拓展了十四行诗的题材范围,将传统十四行诗爱情等主题扩充套件到宗教神学和死亡的主题上来,促进了十四行诗的进一步发展。毋庸置疑,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就是邓恩打破传统、创作革新的一个典例。《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诗》中的第10首,而《神圣十四行诗》正是以宗教神学为大主题,《死神,你莫骄傲》则是一首在宗教神学主题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十四行诗,打破了传统十四行诗爱情主题为尊的局面,对十四行诗的主题进行了革新和改进。诗中邓恩将死神称之为 “可怜的死神”,不但毫不畏惧死神的强大,反而将死亡比作休憩,是灵魂的解脱,强烈地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蔑视。

结语: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充分体现了邓恩对传统十四行诗在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的大胆革新,也正是因为邓恩大胆奇特的艺术创新,使得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邓恩引领了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他在诗歌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及他对诗歌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使他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页带来更多的

2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