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
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
“未来主义”、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
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
格发展过360问答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渐损威须斤状病宁害出不穷。从20

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
种音乐流派。
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
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
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
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
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
因分端与烈换动言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千示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
(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该摆脱主观性,而以
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
现出来。
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利
作曲破动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要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
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
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帕
萨卡里亚和里切尔卡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最好的
途径。斯特拉斯基于1927年在英国杂志上刊登了“
到巴赫”的宣言后,记五测感异火鱼对牛袁低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热潮。
新古典主义早坐移升斤期的典型创作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
和《钢琴小奏鸣曲哪斯异控绝秋老斗》,但最典型的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
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
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
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
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
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拟古的音乐风格。
由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倡导的新的绝铁非听古由古典主义,对许
多现代优秀的钢磁作怎终零跑武刻落作曲家都有深远的影响。法国六人团的A.
奥涅格早期所写的《弦乐四重奏》和《第处解千叫犯快春临个一小提琴奏鸣
曲》以及后期的《抗掉送读台多客水进集英室内协奏曲》、《无伴胶送消找混代奏小提琴奏鸣
曲》、甚牛怀血我写送笔轴《阿卡依组曲》等作乐互继品,在音乐的观念和结构上
都有明显的新古典派特色。他的交响曲的深刻么队课规刻内容和高
雅而富有理智的表现方法,都湖或洋反映了古典的特色。六
团的另一作曲家D.米约,早期作品虽有后期浪漫派的影
响,但其中的《钢琴奏鸣曲》(1916)、交响组曲《普罗
德》、钢琴曲集《巴西的索达多》(1919~1920)、六
首微型的《小交响曲》以及中后期的《春天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单簧管、钢琴组曲》活(1936)、
《法国组曲》、第14~16弦乐四重奏,还有许多交响曲
和钢琴协奏曲,都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的特征。F.普朗
克中期的许多作品,例如《法国组曲》(1936)、《两架
钢琴协奏曲》、《g小调乐队协奏曲》(1939)、《钢琴与
管乐六重奏》、《钢琴、双簧管与大管的三重奏》都可
以纳入这一范畴。
德国的P.欣德米特虽被称为新客观主义的代表,在
和声理论上建立了新的体系。但他从没有远离传统的调
性与和声组织,他用新鲜而精密的对位法技巧,写了许
多现代化的赋格。他擅于把古典的体裁形式和新的音乐
语汇结合在一起。
匈牙利的B.巴托克与Z.科达伊都是新民族主义者,
前者应用民族的音乐主题,但并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
把调性、节奏、曲调等要素加以分解,细致地融合到自
己独特的音乐语法中去。他的《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
钢片琴所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的
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管弦乐协奏曲》均系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科达
伊在应用玛扎尔民歌的同时,力求使语言和曲调密切结
合,平易近人。例如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加
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第一、第二弦乐四重
奏、《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为其代表。
苏联的С.С.普罗科菲耶夫、Д.Д.肖斯塔科维奇则把
现代的、民族的、社会性意念的东西和古典的严肃的理
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充了新古典主义音乐风
格的范畴。
法国作曲家拉韦尔尽管有非常富于色彩性的配器,
大量应用古代与西班牙、中国、阿拉伯、希腊等异国情
调的调式、避免自然音阶和空四、五度音程而自成一家。
但他那巧夺天工的手法,明确的主题性,古典的三和弦
的和声体系,以及对古典形式的尊重,也可以归入新古
典主义的范畴。

肖斯塔科维奇的《西班牙舞曲》作品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含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年),生于圣彼得堡,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达迹戚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创作的极致,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塌旅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肖斯塔科维奇1955年作在莫斯科为电影《牛虻》 所作的配乐:6首团州凳小品Op.97a,包括:1.方阵舞曲、2.西班牙舞曲、3.夜曲、4.手摇风琴、5.前奏曲、6.浪漫曲。这六首小曲,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质。其中第二首西班牙舞曲因流动悦耳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被广泛流传。

2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