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表现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

错误。人文主义文学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人文360问答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4)崇尚持专班烟早知理性,反对蒙昧。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是人性论


枉来人世,枉为世人是什么意思?

‍来源:幕府山(ID:mufushow)自从有一个老作家出来说话,就开始有人骂其他作家不作为。先给作家一个定义吧,要不,骂人都找不准对象,未免尴尬了些,我们经常出现骂错人的反转剧情,根子上是认知模糊。只要能写字,就能写作,就可以成为作家,所以并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只是读者的多少有区别,影响的范围有不同。“作家”是一个梗吗?我也是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写一些不三不四不着四六的文章给大家看,博得眼球,顺带赚一些奶粉钱。相当之辛苦!经常有新朋友说:“呀,听说你是一个作家!”我才不客气呢,笑着怼回去:“你才是作家,你全家都是作家!”来看看网络上其他“作家”们的作品,真不是我自甘堕落,可能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吧。只能甘拜下风。佩服!看着可还行?开不开心?我反正是乐坏了,生活已经很苦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写严肃文学,我们的时代变得宽容了。“作家”已经成为了写作者的一个泛指称呼。1万人与1000万人作家的“正规”定义是“出版三本书以上的作者”,很抱歉告诉你,我是其中之一。一直都不太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作家,就像“关怀爱情工作者”不好自称“我是鸡”,身份尴尬。很多读者看我的文章不付费,相当于白嫖。我一个正规作家,沦落到写公号为生,谁之过?所谓正规作家(出版过多部“纸书”作品),总计1万余人。省、市、县级在册作家(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过),约10万人。每个人都曾经在某个瞬间有过“作家梦”,特别是中年人,除了保温杯里泡枸杞,还有“有生之年写一本自传”的想法。把范围扩大一点,不管有没有出版,只要写出来被读者看见,不管是传统纸书、电子书、网络文学,还是公众号推文,只要长期从事写作的人都称为“作家”,这个群体有1000多万人。谁还在写作,够“贱”啊古龙(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出生于香港,定居台湾,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1985年,古龙与世长辞,震惊华文世界,年仅48岁。古龙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那个年代,男女老少不看古龙的书,枉来人世。甚至不少文盲的启蒙读物是盗版印刷的古龙武侠小说。十余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拨号上网兴起,如果不知道痞子蔡是谁,基本相当于文盲,网络文学第一次来势汹汹。后来,广西大学生老猪,吉林动画设计师王超、福建采购员张戬,伙同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们,误打误撞杀进网络文学时代。再后来,一个傻大个,毕业找不到工作,在父亲的汽配店打杂,搞网恋未果,父亲让他写小说,总算还是个文化人。后来他有一个笔名:唐家三少。唐家三少,原名张威,1981年1月10日生于北京,网络小说作家。2012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实体出版中,郑渊洁第一,收入2600万元。而唐家三少作为网络作家收入已达3300万元。所有文学爱好者都欢欣鼓舞,加入了全民写网文看网文的队伍。泡沫之大,砰地一声,没炸,还有人在吹着更多泡沫。《2018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电子阅读的读者已达4.3亿,37.7%读者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传统网文平台,如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拥有3亿多存量用户,但是日活跃量只有1000多万,付费用户不足10%。没看错!看书不要钱!但是写作的要吃饭,那怎么办?凉拌啊!结果就是抄袭成风,洗稿无度。我写一本书,十万字需要三年,已经很赶时间了。网文作者,只需要10天就可以写10万字,一本书300万字不算多,天撸了,都有三头六臂嘛!我hu了,菜残包鸟。力挽狂澜与竭泽而渔,一念之差为了帮助读者筛选网文内容,所以系统会进行处理,结果只能更费脑子去阅读了。读者加油!为了能够让读者看见自己的大作,作者们是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动用了各种才艺,包括外语十八级水平。劳动不分贵贱,但是写作分麦家,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当代著名作家、编剧。曾获矛盾文学奖、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麦家曾说:“如果给我一个权力,我就把网络消灭!网络文学99.9%是垃圾,0.1%是精华,但0.1%淹没在99.9%里。”虽然话里透露着杀气,但是道出了“作家”的心酸,劣币驱逐良币,搅乱了生态。这样糊弄自己,糊弄读者,应付平台的情况,哪还能出现提的上筷子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中国作家沉默,而是被掩盖或埋藏了。这件事情已成事实,当人们需要作家的声音时,有没有回想过,是什么让他们死不死活不活的状态?一个网络文学作者说:“我们一天要写几千字,更新慢了一点,就会被下架,哪有时间去收集生活素材?”网络只是传播的途径,不知何时变成一个门派,粗制滥造者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事业,也毁掉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学未来。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每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我们变得焦虑,什么事情都急于眼前,总觉得事情当天就必须要有个结果?作家原本不是拯救世界的群体,超人才是!灾难面前,他们也是人,也有很多不得已,不是他们沉默,而是像你我一样,要生存,要吃饭,要活着。他们所编排的文字需要在空中飞很长时间,什么时候能被读者看见,是需要机缘的……不是所有写作的人都需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作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工作,是生计,是糊日子。文学大师“卡夫卡”生前不是作家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奥匈帝国作家(现属捷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生前只发表过一个短篇集,类似于附庸风雅的伪文青。在短暂的四十余年里,卡夫卡的大部分时间游手好闲,写作也是无聊时打发时间。卡夫卡的经典之作,在生前并没有出版,也就是说,世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位作家的存在,直到他死了以后,作品轰动世界。为何生前看不见?为何生前没出版?你猜猜看,我猜是因为英年早逝,只能这么说。卡夫卡曾给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留下遗嘱:“……凡是我遗物中的一切稿件(即书箱里的、衣柜里的、写字台里的、家里和办公室里的,以及不论弄到什么地方去的,只要你发现到的),日记也好,手稿也好,别人和我自己的信件也好,等等,毫无保留地,读也不必读地统统予以焚毁。……”所幸卡夫卡未能如愿!他的书直到二战之后得以出版,其深度和形式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后世的读者,无疑应该感谢马克斯·布洛德,布洛德没有执行这份偏激的遗嘱,相反怀着珍爱的感情,不仅保存并搜集了所有文稿,而且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部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使得这位伟大的作家没有被世界遗忘,作品影响之深远,布洛德的功绩无法估量。卡夫卡笔下生活在绝望世界里的人物,其实是在越来越难以理解的世界里生活的现代人的生动写照。种种原因,当时难以出版。虽然当时的卡夫卡寂寂无名,但是过后,他的作品走出了布拉格,走出了欧洲,影响着世界,成了世界级的文学巨匠,直至今日还在影响我们时代的文学氛围。正在消失的一类人: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后,想用奖金买房子,是考虑一家三代人住在一套91平米的房子里太挤。注意到关键词没有?三代人一套房!当时莫言已经57岁了,可是拿了诺贝尔奖金啊,伟大的可以在人类历史上留一笔的作家,还在改善生活!当时新闻报道都疯了,泱泱大国养不起一个作家?沙漠舟(1969年-2011年8月25日),原名缪灯明,当代作家之精神楷模,出生于福建建阳。沙漠舟的身世悲惨,在颠沛流离中完成长篇自传《亲爱的苦难》和诗集《我的吉檀迦利》。2005年,出版《卓越者词典》,开展“理想与人生”全国巡回演讲,迄今已在大中小学演讲100余场,听众逾10万人次。2011年8月25日,因心力衰竭而逝世于福建建阳市立医院。生前穷到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称:“稿费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作家只有30人。绝大多数作家收入比不上公司白领。作家沙漠舟去世之前最穷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再划一下重点“全国年入百万的作家只有30人”,这是全国的情况!14亿人里的作家翘楚30人。再给一组数据说明问题,中国百万富豪人数为7000万人,千万富豪有14万人,而亿万富豪也有15万人,与30人比较,作家会不会特别卑微?剩下的大部分作家不如普通白领,人们却在要求一群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所谓“有名望的人”发声,麻烦各位好好看看书,别咸吃萝卜淡操心,比什么都强。看得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如果要争论百年前为什么有那么多杰出的大作家,说完这事我的号就等于自杀了,不说可好?你们可能都会觉得特别可笑,以我为例,写一篇文章能赚几十块打赏的钱,平均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可是要起早贪黑(这篇文章从早上6点写到了下午4点,已经十小时了)。写的不好还会被删文,或者号被莫名其妙封了,为了生计啊这是。“不沉默”,封了账号,你养我啊?没有了阅读氛围,要作家何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世界范围来看年平均阅读量:俄罗斯人平均55本,德国人平均47本,日本人40本,法国人14本,韩国人11本……不得不提,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4本书!犹太人仅占世界人口的0.3%,但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中有29%是犹太人。并且他们在科学界、商业界以及文化界,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人均每年高达64本书的阅读想必是息息相关的!大学借阅排行榜前三甲对比:美国:塞缪尔的《文明的冲突》、柏拉图的《理想国》、尼克罗的《君主论》。中国: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就这种读者的阅读氛围,还想让作家不沉默?能看出这六本书的区别是什么吗?谁来定义作家该干什么,又不该干什么,该写什么,又不该写什么。希望你也不再沉默,不说太多,每个月坚持最少看一本书,难吗?只有回归正常的阅读生态,有坚定的读者,作家们才有生存空间,因为读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父母不养孩子,孩子哪有力气发声?共渡难关,点 “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4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