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阳县青草湖翻译及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

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都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白话译文: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泛起层层波浪,仿佛湘君一夜之间愁成了满头白发。酒醉中分不清自己是在湖上还是天上,只觉得船儿装着清梦荡漾在银河之上,周围一片星光。

陈永正作品赏析200字

赏析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渗轮春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释

⑴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⑵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与洞庭湖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洞庭”。

⑶吹老:吹皱、层叠、波浪相涌。

⑷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⑸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内容中心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和感悟的绝句,虽只短短四句,但构思之新颖独特,笔调之轻灵浪漫,诗境之缥缈奇幻,备受评论家赞赏。诗人采用虚实相合的手法,将萧瑟的洞庭湖秋景与诗人酒醉后的飘渺梦境相结合,传达出对岁月迟暮的感怀。

创作背景

此篇是诗人现存的唯一诗作,关于创作年代,曾存在唐代和元末明初两种观点。

其一唐代之说。《全唐诗》第七百七十二卷收录此诗,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虽记载作者是唐温如,但其生平不详“无世次爵里可考” 。

其二元末明初之说。据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考证:元人赖良编纂的《大雅集》中最早收录此诗,题为《过洞庭》,而《大雅集》中所收录作品,皆为元代人所著,因此本诗创作于元末明初。陈教授的观点,资料极为翔实,《全唐诗》实为误收此诗。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丛耐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全唐诗》以为其晚唐人,据考证为误。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桐姿》《元诗选补遗》小传。

4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