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盖尼米德被劫持


独特的地理,生命存在的必须元素,让我们揭开木卫三真实面貌

木卫三是木星周围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大约有三千英里宽,比水星还要大。如果木卫三围绕太阳运行,它可以被当作是一颗行星,它大到足以被自身重力拉成一个球体。 图解:木卫三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比较,供图/NASA 木卫三每7.16天绕木星运行一次。它的轨道平均距离木星665000英里或一百万公里,靠近木星的赤道。木卫三被潮汐锁定,自转时把同一面朝向木星,这意味着木卫三的“天”和它的轨道周期是一样的,只有7天长。 图解: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从木卫三上空升起,图源:NASA 木卫三环绕木星运行有一个非常圆的轨道,也有最小的轨道倾角。木卫三是木星处于稳定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的三个卫星之一。木卫三每绕轨一圈,木卫二绕轨两圈,而木卫一绕轨四圈。 图解: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的木卫三照片。 因为我们知道木卫二表面下有一片海洋和它的近似体积,科学家们利用木卫二的总密度来假设冰下有一个固体核心,其宽度是月球总直径的一半。因为木卫三直径约5300英里,所以固体核心直径约2650英里。 木卫三表面的部分区域和太阳系一样古老,有45亿年的 历史 。它逐渐被侵蚀的表面,以及奇特的沟槽和裂缝,是科学家发现其地下海洋的原因。 图解:木卫三内部构造说明 木卫三是1610年伽利略发现的木星四颗卫星之一。同行的天文学家西蒙·马吕斯把它命名为盖尼米德,是因为一个为众神之王宙斯端茶倒水的希腊孩子。木星的卫星最初被分配了编号。盖尼米德这个名字从一开始是非官方的,但在19世纪初被官方认可。 木卫三的地理 我们知道木卫三在其冰冷的外表下有一个液态水海洋。木卫三没有一个像地球和金星一样由放射性元素衰变来加热的火山核心,相反,木卫三的核心被木星和围绕木星的其他卫星之间引力的拔河运动所加热。木卫三是我们所知的唯一拥有磁场的卫星,这可能是存在熔融磁芯的迹象,尽管比地球的要小得多。 图解:木卫三内部结构 木卫三表面相对光滑,它有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然而,任何大的突破冻结的表面东西都会导致水填充它。 木卫三的大气层稀薄。土星的卫星土卫六有一个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完整大气层,包括乙烷云和甲烷雨。木卫三的大气中含有氧气的痕迹,这可能是表面的冰分解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结果。氢的逃逸速度较低,留下氧的痕迹。此外还有一些臭氧的痕迹,是由木星磁场推动的微粒撞击到木卫三的大气层造成的。 图解: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内部结构。供图/NASA 木卫三上部分地区有着45亿年的 历史 。还有很多年轻的地方,有着看起来像是充满了裂缝的凹槽,这种地形可能是木卫三表面缓慢移动的冰块的结果,或者它们可能是潮汐力引起的地震移动,类似于地球上的构造板块。当有间隙或裂缝出现时,冻结的泥浆会上升并填满裂缝,形成一个相对平滑的沟槽,可以延伸数百英里。 图解:较暗的尼克尔森区和较亮的哈帕吉亚槽沟之间可谓泾渭分明。 盖尼米德的主要地标是一个叫做阿纳特的大陨石坑。然而,有许多较小的陨石坑遍布在木卫三上。木卫三表面较古老的和那些没有被下面的冰水填满的部分,比行星表面较新的部分有更多的陨石坑。 几乎完全磨损或填充的陨石坑表明木卫三的表面仍在随时间变化。木卫三没有像月球那样的撞击坑造成的大山脉,因为没有热的熔融岩石在撞击时被撞入大气层。所有出现的山脉都被磨损成了低矮的山脊。 图解:木卫三的表面,图源:NASA 木卫三上存在生命吗? 我们不知道木卫三在它厚厚的冰冷的外表下是否维持着生命。然而,它有许多我们认为生命需要的先决条件。木卫三存在液态水,这个星球的海洋比地球上的海洋含有更多的水,尽管其压力远大于太平洋中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它有熔化内部的能量。 图解:旅行者2号拍摄的的木卫三背向木星一面的照片拼接图。较为古老的暗区——伽利略区位于右上方。它和另外一个较小的暗区——马里乌斯区之间隔着较为明亮也较为年轻的乌鲁克沟带。从相对较为年轻的奥里西斯陨石坑中喷出的冰体形成了图像底部明亮的辐射带。 从理论上讲,木卫三是一个更稳定的生命家园,因为即使在地核冷却很久之后,它仍会被木星的潮汐加热,而厚厚的冰层保护着任何海洋生物,而不受像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撞击的影响。 木卫三有一个坚硬的核心,岩石与冰混合,提供了类似于海底生物能存活需要的元素,这意味着木卫三有可能进化出类似于那些生活在地球海洋底部,靠海底热喷口生存的海洋生物。木卫三上的生命可以进化而不需要阳光,因为没有什么能穿透木卫三厚厚的冰。通过这种方式,木卫三类似于木卫二,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作为一个潜在的生命家园。 探索 盖尼米德 图解: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于2022年6月发射,执行为期11年的探测木星及其几个卫星的任务©NASA 先锋10号和先锋11号都曾经飞过木卫三,旅行者1号在穿越太阳系的旅程中靠近过木卫三,旅行者2号提供了关于月球尺寸的更详细的信息,也正是旅行者号飞船证明了木卫三是最大的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发现了木卫三大气层周围稀薄的氧气。 图解:槽沟地形区中新近形成的撞击坑。上为古拉撞击坑,下为阿克洛奥斯撞击坑。 2005年,一个木星卫星探测任务被取消。木卫二/木卫三穿甲弹是一种被提议的航天器,它将由木星-木卫三轨道飞行器或木星-木卫二轨道飞行器携带,并降落到木卫三的表面,类似于给我们提供了土卫六表面的详细视图的土卫六海洋探测器一样工作。它可以穿透木卫三表面一米左右。 欧洲航天局正在设计一种将被送往木星卫星的探测飞船,这艘飞船将进入木卫三轨道,但目前还不知道它是否会将探测器降落到地面。初步计划于2022年发射。这艘飞船大约十年后到达木星。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thetimenow- over the mountains,mountains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古代名画赏析

梅花朵朵占先春古代名画“赏梅图”赏析 梅花是我国有名的观赏植物,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色、香、韵、姿俱佳360问答。在隆冬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深得诗人画家的喜爱。他们种梅赏梅,或寄之以情,或绘之以画。现在,就请读者审推宽跟随我的笔触,慢慢欣赏古代画家所绘的“赏梅图”吧。 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图1),绢本,立轴。现流失于美国民间。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以卖画为生。宣德间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为浙派开山鼻祖。 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水瘦山寒,树木萧索。画面上一高士携书童在雪天彳亍而行,玉缩任言争欢军能抗显然目标是右前方小桥边绽放的梅花。整幅画面给人以古朴白味行、幽雅之美感,人物的高洁散淡气质跃然纸上。 明代唐寅油《观梅图》(图2),纸本,立轴,淡菜机财设色,纵108.6厘米,横3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寅(1470—1523),字伯虎,他才气横溢,诗画兼擅,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林殖杆此胶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图画中有一位高士袖初没委雨财手立于溪桥之上,身后的山崖边,两树梅花含苞待放,与作者所题诗意十分吻合。全幅构图汲取南宋院体风格,险中求胜,山石树木的勾勒粗细得当,晕染多于皴擦,清健爽利的笔致和幽静的背景营造突出了主体人物的高洁形象。人物的线描细劲流畅,造型清俊儒雅。有诗有画,实属难得的传世佳作。 明代杜堇《梅下横琴图》(图3),绢本,立轴,设色,纵207.9厘米,横10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集杜堇,明代画家,工诗文,擅绘画严值客印屋油思福省搞啊。界画楼台,最严整有法。亦是人物白描能手,其人物画大都表现古代传说故事或逸闻趣事,并以山水及园林景致为衬景,有的穿还题诗作赋,显示出浓郁的以文入画的格调。 此图表现的是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雅致场圆纸路运八略照括类格文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生动地表达了文人的高雅情趣。 明代盛茂烨《梅柳待腊图》(图4),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86厘米,横98.5厘米。现流失于日本民间。盛茂烨,明代画家。号念庵,一作研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有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 此图描双毛八方杨诗供用三绘的是冬至后的萧瑟山居林园中,梅花正要开放,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以最游集变拉在皇。近景柳林枝冠繁密如烟;中景梅干含颖而发;远景山谷中云霭飘浮,弥向远方。自题“岸客待终排须论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全图既得烟林清旷之概,又溢春之将至之气。 清代萧晨《踏雪寻梅图》(图5),立轴鱼沙爱乎烈行罗管川,纸本,淡设色,纵123厘米,横58.5厘米。青岛市博物馆藏。萧晨,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告压缺呢气工诗,擅画山水、人物。师法唐、宋人传统笔法,细秀雅淡,设色妍丽,功力极深。 图中山崖、斜坡、矶石、梅枝均披银装。整个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用铅白细点,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老者身后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不落历代画家所作“踏雪寻梅”的旧套。 清读时威发黄代陈枚《月下赏梅图》(图6),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3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其画初学宋人,后折衷于明代画家唐寅,并参以西洋画法,能于寸纸尺缣,演假个伯停被图群山万壑。 本图描绘了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左侧页为正月景,图中绘一个侍女挑灯从另一个院落引着5位身着长裙的仕女缓步而来,院内屋檐下悬挂彩灯,窗外两株古梅竞相开放。月下灯前有4位仕女于亭廊中或立或坐,观花聊谈,作品色彩协调、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庄重典雅。其制作精巧、玲珑剔透。其画法娴熟、景物生动,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清代黄慎《捧梅图》(图7),纸本,立轴,纵124厘米,横6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黄慎,字恭懋、躬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擅画人物,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 《捧梅图》左上有题画诗一首。图中画一老叟,手捧一枝梅。梅花绽放,清香淡雅,老叟边赏边嗅,喜悦而笑。此图构思极为简略,一人一梅而已。然人物衣褶勾染并施,兼方带圆,面部须眉信笔写出,细笔复线;梅花虬枝横卧,古朴苍劲。人、梅交融,极富古雅趣味。 来源:东方收藏


2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