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建筑发端于罗马城,由于耶稣会的大力提倡,迅速传遍意大利,传遍西班牙,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殖民地。早期巴洛克式教堂,于天主教国家最为流行,而西班牙由于在17世纪经历了深深地社会危机,新兴的资产阶级渐渐衰落,君主无为,失去了权威,耶稣教会乘虚掌握了实权,成为建筑的主要业主和潮流领导者,它强烈的倾向反宗教改革的夸张扬厉的巴洛克风格,它的天主教堂的非理性倾向,往往更甚于罗马本城的。这种倾向又随着西班牙侵略者传播到中南美洲。
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型式,开拓了建筑造型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构思能力,开拓了室内空间布局的崭新观念,积圆蔽累了大量独创的手法。因此,即使在古典主义建筑势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政治和宗教的屏障,渗透了过去。
17世纪罗马的巴洛克式城市咐戚设计,它的街道、广场、园林等等也对欧洲各国有很广泛的影响。在造园艺术领域,所谓的意大利式园林,就是以意大利的巴洛克园林为主要代表。
直到19、20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其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形式和手法,证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是欧洲豪华、浮夸建筑艺术的创造阶段。建筑师们在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处获取灵感的同时,也通过规划、柱形、图案、空间、光线、材料和幻觉装饰等手段创造新颖效果。从教堂到修道院,从宫殿到城堡,从别墅到花园,从皇家广衡腔陵场到公共建筑物,无一不体现出从地方传统和艺术家想象中汲取的各种风格的概貌。这些艺术家有贝尔南、波罗米尼、皮埃尔·德·科尔托纳、芒萨尔、勒梅西耶、菲舍尔、冯·埃拉克等。从大西洋到波罗的海,由罗马、都灵、巴黎和维也纳传出的种种流派名称有时相互矛盾: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洛可可风格。弗雷德里克·达萨在对这一切进行阐述之后,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说来说去,究竟什么是巴洛克风格?
本书呈现的170多幅图片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珍贵摄影遗产;经典建筑的华丽图片,巴洛克建筑杰作的设计草图;从凡尔赛宫到圣保罗大教堂,仿佛是欧洲17、18世纪古典建筑的一次完美旅程。 第一章继承与延续

天主教反改革派的选择
罗马耶稣会教堂在欧洲的光芒
修道院建筑艺术的飞速发展
18世纪的修道院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堂
一个典型:法国城堡
宫殿
巴黎的府邸
别墅与英式别墅
园林
王宫
典型凡尔赛宫
新城市与翻新的城市
皇家广场
公共建筑艺术
第二章 形式的探索
新的组合
柱形面临新问题
混杂的柱形:装饰
岩石状(贝壳状)装饰风格的诞生
从岩石状(贝壳状)装饰风格到洛可可装饰风格
教堂内殿的平面图及其组合构成
空间组合的趋势
新的宅型
精致考究的布局
从内到外的结构布局
第三章追求艺术效果
各种艺术的融合
神气的光
重叠的穹顶
建筑中突显的装饰
神圣空间
第四章风格的迂回曲折
17世纪初的欧洲建设
乌尔班八世时期的罗马和黎世留时期的巴黎
世纪中叶
伯尔尼尼对罗马的“统治”
意大利鼎盛时代的结束
北方的复兴
新的创作中心
多样的18世纪
古典的复兴
第五章 巴洛克式的定义
多样性的巴洛克式
巴洛克式与古典主义
从巴洛克式到洛可可式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
无法定义的巴洛克
见证与文献
法国美学的诞生
交错的视线:意大利和法国
关于装饰物的争论
18世纪的批判评论
巴洛克风格的诞生
1730年的欧洲地图
附录

样式主义对巴洛克艺术的影响

巴洛克美术 巴洛克美术 Baroque art ←(贝尼尼:《圣塞勒萨的沉浮》)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突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词源与含义 巴洛克(Baroque)一词洲散留故木补的来源至今仍不甚明确。它可能来自以下三词:意大利语致乐坚望测副庆的baroco,指中世纪繁缛可笑的一种神学讨论;意大利语的baroc-chio,指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葡威知齐磁萄牙语的barocco,指畸形的珍珠。三词皆燃跟分祖食食含悖理怪奇之意,因此自18世纪以来,它们都可能被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的人用作讥讽的称呼。这工完种倾向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中尤为明显。这种贬意甚重的称谓不仅表示了古典主义学派的偏见,也说明当时对巴洛克美术研究甚少,了解不多。19世纪后期以来,巴洛克美术才得而季国再做束菜伤轮到积极评价,德国美术史家W.吕布克在其《建筑史》、瑞士史学家J.布尔克哈特在《意大利艺术指南》等书中,皆表绿杀章紧集称颂巴洛克建筑之美,建筑界也出现一些仿效巴洛克风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剧院。学术研究中确定其地位的是缺具书盐斗息停须往京车德国美术史家H.沃尔夫帮益约阳井重设纸吧林1888年出版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他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续身跟们食操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在他之后,意大利学者E.南乔尼于1895年进而把17世纪文明的特点归南良声庆久法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乐、巴注防洛克文学、巴洛克哲学等提法,使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中逐渐深化。 除了确认巴洛克美术的历史地位而外,西方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另革眼色温那任越一方面的发展,即把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的风格特点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式发展模式,认为其他时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有这种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演进,甚至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或视觉形式的不依社此固全毫击代会内容为转移的独立规律。首先提出这种主张的也是沃尔夫林(《美术史原理》,1915)。他把文艺复兴代表的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当作艺术表现形式的两极,各有一系列互为对照的特点,并形成由此及查两序升只面光何坏画彼的规律性发展。以此类推,则各地、各时代美术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阶段,例如希腊美术在公元前5~前4世纪为古典阶段,希腊化时期则为巴洛克阶段;哥特式美术在13世纪为古典阶段,14~15世纪为巴洛克阶段;甚至日本美术也可如此划分。沃尔夫林的学说开启了形式主义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响甚大,不少学者认为巴洛克可作为每一文化或文明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征,使之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建 筑 巴洛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米开朗琪罗的雄强风格和大胆设计,如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的圆顶他的两位助手G.da维尼奥拉和G.della波尔塔在15681584年间完成的罗马耶稣教堂则被公认为是从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以其结构的严密和中心效果的强烈而显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门面后来都成为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纪早期巴洛克建筑的主要代表则是C.马代尔诺建造的罗马圣苏珊娜教堂(1597~1603),虽大体仿效耶稣教堂,比例却更为高峻雄伟,门面的细部安排层层曲突,愈近中央大门愈为明显(例如由扁平的方柱变为半圆柱再变为3/4圆柱)。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马代尔诺还担任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改建和门面建筑设计。这座著名建筑曾按米开朗琪罗和波尔塔的设计,建成了中央圆顶,但教会出于宗教仪式需要,决定修改原来的中心型的设计,由马代尔诺加长了主厅前半部,使它成为符合教会传统的长方形十字教堂。马代尔诺扩建的内部和门面仍充分吸取了米开朗琪罗巨形柱式的基本图案,保持了整体的雄伟感,门面的安排还采取了类似圣苏珊娜教堂的手法,使这种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于主厅加长,圆顶被置于后部,从门面上已看不到圆顶的雄姿,实为美中不足。 17世纪盛期巴洛克建筑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G.L.贝尼尼和F.博罗米尼。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筑,他在1624~1633年间完成的、置于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是一座高达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撑盖顶,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结合巧妙,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博罗米尼的建筑喜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圣卡洛教堂、圣伊沃教堂等,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在他俩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著名的如彼得罗·达科尔托纳、C.拉伊纳尔迪、小M.伦吉、C.丰塔纳等。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遂使巴洛克风格流行全欧。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著名大师:威尼斯的B.隆盖纳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G.瓜里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圣玛丽亚教堂,后者则为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圣辛多内礼拜堂,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于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富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形成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绘画与雕刻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这类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P.P.鲁本斯,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干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贝尼尼,作品技艺极精,强调激情动感,与巴洛克建筑巧妙结合,其影响不仅主宰意大利雕刻界,也及于西欧各国。法国的巴洛克雕刻大师有P.皮热、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诺。18世纪的德奥则随巴洛克建筑的勃兴而产生了一大批雕刻装饰家,著名的有E.Q.阿萨姆等。 洛可可美术 「洛可可」( rococo)的涵义是「具壳形」,源于(法语 rocaille)。 亦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 其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 和轻淡柔和的色彩。影响及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各国,为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 它在形成过程中,曾受中国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在庭园布置、室内装饰 、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表现尤为显著。 建筑方面,以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 Hotel de Soubise) 和德国波茨但无愁官为代表。 绘画方面法国代表人物有 华铎(Antoine Watteau,1684-1721)、 布雪(Francois Boucher,1703-1770)、 法兰哥那(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为代表。

1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