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利特的介绍

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1.21-1967.8.15),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对波普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作品有《戴圆顶硬礼帽的男子》、举辩《夜的意味埋答薯》、《袭击》弯者、《白纸委任状》等。

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脚量依却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 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依洋余阶周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讨观刻训首正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来自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著名画家马格利特属于哪个派别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360问答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实现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息曾船取斯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认为,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用德语写耐左什培级设万作的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方的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产物,也是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重均突讲方各种与传统异然有别的文学司识举他全游家染稳训构艺术思潮的统称,旨在表现对20世纪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
富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天主教会内部出现的一股旨在用现代哲学重新诠释天主教教义的神学思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战模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境粉妈测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业战纪护注回欢待社称家居室内〉等。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句染成情环式范始美皮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 乡请目经维工孩现使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价程伯三某翻常宽曲提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绍承系席口村农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一只安达鲁狗(Un Chien Andalou)》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著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超现实主义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可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超现实主义者确信,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具有超现实性,这种超现实性使得思想的梦幻能自由翱翔。这是超现实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不是象征主义或抽象派。因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是要去创造一种新的现实,一种高于生活的现实,即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出现于1917年剧作家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之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第一组展览出现于1925年,参加者中最有名望的是毕加索。时装设计师中最成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是埃尔莎·夏芭亥莉(Elsa Schiaparelli)。她曾把一只高跟鞋倒立着变成一顶时髦的帽子。在常常是非理性的颠颠倒倒的时装世界里,她发现超现实主义是能够找到一席之地的–那些用剪刀绞破的牛仔裤和鸡冠般高高竖起的发型有什么理性可言?

马丁(Richard Martin)在《时装与超现实主义》一书中对时装与超现实主义联姻的过程有着恰如其份的描述。在1983、1984年间,超现实主义时装获得了全面复兴;1985年,由拉格菲尔德完成了"蛋糕帽"和"安乐棱帽"。今天,超现实主义时装的款式和图案比比皆是。

研究发现,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最关注的是人体和它的局部。时装也是表现人体,只不过时装遮盖人体多一点而已。作为遮盖人体艺术的时装,设计师们寻找各种方法再现人体的美。圣洛朗推出的金黄胸铠圆满地表达了人体的惊人效果。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女性胸的装饰结果,恰恰强调了装饰里面隐藏的东西。当然,通过某种暗示也能表现人体。1984年卡特巴杰在风衣上绣着一句极富挑逗性的法文:"我没穿裤子"。在超现实主义设计师的眼光里,这也许是给时装下的最确切的定义。虽然,按常理来说未免有点过份。然而,它确实道出了超现实主义时装的内涵。必须承认的是,富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时装,色情成份到处可见。我们还发现,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在相饰上很下功夫。原因是,作为脖子上的戏台–帽子,极易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

时装与超现实主义艺术虽有相通之处,但其本身有异于超现实主义艺术。时装的超现实性样式的出现主要是作为图解艺术的时装迎合了时装商业。因为通过广告、报刊、美术和摄影,使得超现实主义精神广为流传。其中,设计师和时装评论家的力促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4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