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达娜.萨斯金德

【第一章重点总结】: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 也就是说,父母的语言,将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书中提到,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不是自动发生的,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能否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同样是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两个孩子,同样聪明,同样具有潜力,可为什么术后的听力恢复却完全不一样?这个问题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莱斯利勒万特萨斯金德

有一本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源于一句谚语,它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以前孩子大脑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但至于潜力开发如何却取决于孩子成长早期的语言环境。如果环境良好,孩子便可以尽情的沉浸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这将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但如果父母交谈甚少,缺乏互动,词汇单一,那将很难刺激孩子大脑开发。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给他们张罗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有太多太多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调查显示的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贫困家庭的语言环境和富裕家庭的语言环境是有差别的,这将直接导致茄吵孩子今后在学业上的差别。这和报班与否根本没什么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到的语言。

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当然,译者最后也强调说,一个良好的早教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在这弯州个环境里,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亲密关系同样重要。

【我的感悟】

说什么龙生龙凤生凤,孩子刚出生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但长大以后,他们彼此间差异为什么却那么大?我想说一个人的幼时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

老一辈人带小孩,总觉得无非就是吃喝拉撒嘛,很随意很轻松。是的,他们带娃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孩子的语言智力各方面的发育,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们不重视还好,一旦重视,只会是各种强制与干涉。比如孩子说话要这样怎么怎么,不能颤闹侍那样怎么怎么。孩子成长很疲惫。

所以,现在很多爸妈更愿意自己带孩子。

当然,也是有弊端的。有些爸妈天生就会带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中。而有些爸妈对此却一窍不通,或许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沿袭了老一辈的老一套,对孩子的各种威逼利诱轮番上场。

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每天进步,和孩子一起天天向上。

如果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智力发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我要找到它。

宝妈们都要加油。

1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