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俄国文学的是哪几部著作

亚·谢·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始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写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诗歌,表达了当代先进青年追求自由,失志贵族革命的思想。他的小说,以普加乔夫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上尉的女儿》,以“小人物”命运为题材的《驿站长》等,表现了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显示了作家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塑造了俄国贵族青年“多余的人”的第一个典型,被公认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米·尤·莱蒙托夫(1814一1841)是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他的诗歌和小说多半表达贵族革命失败后先进知识分子的苦闷、悲愤情绪,塑造由对现实不满而发出抗议的叛逆性格。他的著名诗歌有《诗人之死》、《帆》等。在小说《当代英雄》里莱蒙托夫描绘了三十年代贵族青年“多余的人”的肖像。

尼·瓦·果戈里(1809一1852)在确立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中起过特殊作用。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揭露了俄国人民的两大敌人——官僚和地主。果戈理的作品由于辛辣的嘲讽和幽默的讽刺相结合,收到明显的艺术效果。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奠基人是

维·格·别林斯基(1811一1848)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十九世纪上半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他倡导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学派”(批判现实主义派别),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俄国文学的主导倾向,促进了文学同解放运动更紧密的结合。他的重要文学评论文章有《给果戈理的一封信》、《论普希金的作品》、《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等。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对同代和后代西欧作家有影响的俄国小说家。他以四十年代发表的小说《穷人》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六十年代以后发表了《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篇小说。他的作品描述了城市贫民的派仔腊悲惨命运,揭示了人们在金钱势力支配下复杂而又痛苦的感受,显示了作家洞察和刻画人们心理活动的才能。但他的作品也表露了他思想上的矛盾——真挚地同情生活毫无保障的下层人民,热烈地向往道德高尚的美好生活,却找不到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只希望凭借宗教信仰的威力,在容忍和顺从中去寻求解脱。

列·尼·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尘滑。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长篇小说分别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家庭关系和贵族地主同农民的矛盾展示俄罗斯生活的画面。作家的晚年作品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安·帕·契诃夫(1860一190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创作成就在短篇小说和戏剧方面。他的短篇小说文笔精炼,形象鲜明,思想深刻,通过细小故事情节,或表现劳动人民戚尺的悲惨生活(《苦恼》、《万卡》等);或揭发专制警察制度下忠实奴仆的愚蠢与专横(《变色龙》等);或讥笑小市民的庸俗习气;或暴露知识分子生活的空虚;或反映社会的黑暗(《第六病室》、《套中人》等),都能收到以小见大的社会效果。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大多反映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5年革命前夜俄国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以及他们对健康生活的憧憬和朦胧追求。契诃夫的戏剧朴素而含蓄,具有哲理性,受到剧坛的推崇。

阿·马·高尔基(1868一1936)原姓彼什科夫,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活动。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品表达了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底层》、《小市民》等现实主义戏剧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揭露了自私守旧的小市民习气。1901年发表的《海燕歌》以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歌颂战斗的无产阶级,预告革命暴风雨的来临。1906年高尔基发表长篇小说《母亲》,首次描写了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斗争,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积极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录和文学论文。他后期的主要作品有反映资产阶级家庭三代历史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描写革命前四十年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和思想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分别于十月革命前、后写出,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从寻求真理到走向革命的历程,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尼·阿·奥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共青团的优秀工作者。他在负伤瘫痪和双目失明后写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写苏维埃第一代共青团员成长的过程,塑造了同代共青团员的典型代表,意志坚强、矢志于党和革命事业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这部长篇小说成为鼓舞许多国家进步青年的力量。

阿·尼·托尔斯泰(1883一1945)俄国时期已经成名。由于不理解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逃往国外,1923年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鼓舞重返祖国。归国后写了《保卫察里津》、《彼得大帝》等作品。他的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三部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至国内战争时期复杂阶级斗争的背景上描写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出了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探索中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苦历程。

米·亚·肖洛霍夫(1905一1984)熟悉顿河哥萨克生活,以《顿河故事》开始文学生涯。他在1928年至1940年间发表了四卷集的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小说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时期的重天历史事件,表现了动荡年代哥萨克人在革命中走过的曲折路程。小说曾引起多次争论,但有很大的国内外影响。

亚·亚·法捷耶夫(1901-1956)是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担任全苏作家协会主要领导职务多年。他二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毁灭》,生动地描绘了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游击队领导者的光辉形象。战后发表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描写克拉斯诺顿的共青团员地下工作者对德国占领者的斗争,小说塑造的共青团领导者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特征。整部作品充满革命理想主义激情。

未来主义的相关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360问答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改远宗谓卫云费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温值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未来主义Futurism马里内蒂在1909年的开山的概括性宣言之后,自己动笔或参加草拟一系列关于诗队责或知端把受歌、戏剧、建筑以及其他各种艺连居著款青源秋术的宣言。他于1905年在巴黎创办《诗歌》杂志,后来又创办同名报纸以发表该派的作品。
马里内蒂前往英国、法国、德国和俄国招兵买马时,对英国涡纹主义的创始人路易斯的绘则永使万别困引动溶画以及诗人阿波里耐的作品都产生了影响。马里内蒂的俄国之行为一种俄国未来主义打下了基础,这种未来主定为未是握权义远远超过意大利的胎模,具有革命的社会和政治观点。马里内蒂影响了两个被认为俄国未者均府云高样担职台屋来主义开山祖的俄国作家,一是赫列勃尼科夫,他始终是个诗人和神秘主义者;一是年纪较轻的马雅可夫斯基,他后来成为「革命诗人」和代表他那个时代的大受欢迎的发言人。
1912年12月,俄国人发表了他们自己的宣言,标题为《给大众品味一记耳光》,这是前一年5月的意大利宣言的回声。俄国的未来主义者主张抛弃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抛弃当时流行的俄国象征派诗歌,号召创立饭告边裂还指低新的实验性写诗方法。俄国和意苗住孔志没言大利的未来主义诗人全都抛开逻辑的句子结构,废弃传统的词法和句法。未来主义诗歌太海己弱政长向散火克觉往往是乱七八糟地摆放一些单词,把它们的意义剥掉,单单采取它们的声音。坚著弱兴未来主义派是全心全意支持191争建双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第一个见以必鱼移争举安起曾李艺术家团体,从而句企图控制革命后的文化并创造一种能够与革命文化的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结为一体的新非乱倒随织施艺术。他们受到苏联第一任教育人民杆功若轻又型光空势独委员卢纳察尔斯基(Anatoly Lunach甲对剧毛吸尼arsky)的宠爱,并被委派担任重要的文化工作职位。但是,俄国未来主义者标新立异的文学技巧以及他们的造反和革新的理论前提都显得太不稳固,难以成为建立一种比较广阔的文学运动的基础。到1930年马雅可夫斯基去世时,未来主义者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今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
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影响,所谓的“赛伯朋克”就是在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2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