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第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儿过气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来自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钢黑级性。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360问答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己银固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纸单自我,并开始出现形记现灯急模数进冲字罗轮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塞尚这种追求形级句样织让注苦调树传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他终生奋斗不革白系钱控叫外执主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 在塞尚之前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所有的设娘走再查请色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画家本人却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隶。但塞尚则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兰翻止祖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
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保罗·塞尚(1839~1906年)在埃克斯出生和辞世,是祖籍皮埃蒙特的小工匠、小商人的环吧欢哪围矛够子孙。他先在小学和圣约瑟夫学校就读,由于父亲交了好运,从帽店老板变成银行经理,他被送入中学学习。1858年,保罗带着坚实的基础知识,完整的宗教信仰以及对同学米尔·左拉的真挚友谊从中学毕业,通过了文科毕业会考,基周急并按照父亲的意愿,进入了大学法学院。不过,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在埃克斯素描学校的课程。从1856年起,强烈的兴趣爱好就已把他带向了这所学校。他虽然勤奋刻苦。多悉善感,但天赋不帝侵验常素粉群但计高。他身材矮胖,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的面孔也不讨人喜欢,但他目光炯炯,动作想但买活敏捷,喜欢游泳、打猎,在原野上远游。他还醉心于音乐,在学生乐队中,他吹铜管,左拉吹长笛。
185皇敌针益异示己因9年,他父亲在埃克斯附近购下维拉尔侯爵在十七世纪建造的热德布芳花园,带着妻子、儿子,两个女儿在那里避暑。保罗在别墅中安排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室。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前途: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他也要作画家。父亲给他保留了作为银行经理酸帝么三比压与跑继承人的职位,并用下面的话来警告他:“孩子,想想未来吧!人会因为天赋而死亡,却要靠金钱吃饭。”虽然对这种资产阶级的生活观念感到愤怒,塞尚还是不得不屈服认可。不过,他仍然偷偷地作画,对法律学习只给以有限的注意。已在巴黎定居的埃米尔·左拉鼓励他前往该处,而银行家则拼命阻挠这一计划。
1861年4月,父亲发现儿子实在没有从商的才能,加上妻子和长女玛丽的敦促,他终于带着低声抱怨让步了。保罗·塞尚来到巴黎。他在弗昂蒂纳街租了一间带家具的房间,在瑞士画院习画,与基约曼和毕加索交往,并继续和左拉保持着友谊。他靠着父亲每月寄给他的一百二十五法郎,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他丝毫不能适应首都的嘈杂,初期作品也远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他也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原因是:“虽具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埃克斯,大为高兴的父亲在自己的银行中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但保罗并未因此从事金融而牺牲画笔,仍然热情地画着。他在四大块壁板上作了滑稽的模仿画《四季》,来装饰热德布芳的厅室,并且在画上无礼地签上“安格尔”之名以作消遣.他画自画像,也为父亲作像。
1862年11月,他再次回到巴黎。虽然经常与印象派画家来往,他却不欣赏他们。他接近的是莫奈、雷诺阿,可是他欣赏的却是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他此时的画颇为浪漫,并且厚颜地把它们称为“杂烩”。别人不喜欢他这种绘画,而且连他自己也不喜欢。事实上,他没有任何开心之事。不管到哪儿,都不感觉赏心悦目。他断绝了刚刚结下的友谊,离开曾经吸引了他的著名画家,不断地变换住地。由于厌烦,他离开巴黎,又由于好奇而重返该地。他退隐到埃克斯,但很快又离开那里。他是否遭到1866年官方沙龙的拒绝,不得而知。
总之,他忧郁地回到埃克斯,而在1867年底1868年初的冬天,再次前往巴黎当然是换了个新的地方。他在马奈、雷诺阿、斯特汶斯、左拉、克拉代尔、迪朗蒂等人聚会的著名的盖博瓦咖啡馆露了露面,但觉得很不舒服.他的作品《甜烈酒》或《那不勒斯的午后》在1861年沙龙落选。同一年,他遇见一位年轻的女模特玛丽·奥尔唐丝·富盖。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是为他夫人画的肖像。在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虑西方传统肖像画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用传统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色彩与形体的表现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质”。他的这种重在艺术形式的追求的创作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被人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虽然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光住,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塞尚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晚年画风有所改变,留下了多幅温和,光明并富含古典注意庄严气息的风景及景物画。
塞尚说过要“使印象主义成为象博物馆的艺术一样巩固的东西”,被文艺复兴所激发出的这句议论常被引用又屡遭非难。
塞尚在他的作品中,所寻找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由于他逐渐感到,他的源泉必须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故事和神话。他希望,把这些源泉里出来的东西转换成绘画的新真实。
塞尚的成熟见解,是以他的方式经过了长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达到的。在他的后期生活中,用语言怎么也讲不清楚这种理论见解。他的成功,也许更多地是通过在画布上的发现,即通过在画上所画的大自然的片断取得的,而不是靠在博物馆里所做的研究。他的作品有《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圣·维克多山》、《玩牌者》、《穿红背心的男孩》等等。

人教版初二美术课本第6页的4幅插图的简介!谁知道!

保罗·高更(P.Gauguin ,1848-1903年)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他的绘画,州高稿初期受印象派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派画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明丽色彩的装饰性。他到法国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岛——布尔塔纽(Bretagne),与贝纳、塞柳司尔等先知派画家一起作画,成为这个“综合主义”绘画团体的中心人物。他也到过法国南部的阿尔,与梵高共同生活两个月,但却导致梵高割耳的悲剧。
这位充满传奇性的画家,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巴黎文明社会,憧憬原始与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向往异乡南太平洋的热带情调,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远离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Tahiti夏威夷与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与岛上土人生活共处,并与土人之女同居。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创作出他最优异的油画,同时写出《诺亚·诺亚》名著,记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体验。
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国,1895年再度到大溪地,但因殖民地政府腐败,南海生活变调,高更梦寐以求的天堂不复存在,他在1905年8月移居马贵斯岛册孝。当时法国美术界对他的画风并不理解,高更孤独病困,加上爱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击而厌世自杀,幸而得救未死。晚年他画了重要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反映了他极端苦闷的思想。后来他在悲愤苦恼中死在马贵斯岛。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由于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罗为难于理解。但是,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他在大溪地岛上描绘原始住民的风念培土人情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20世纪以来,对原始艺术的再认识与研究极为盛行,更为艺术发展带来新活力,高更是先驱者之一。他主观感受强烈、色彩郁的作品,影响后来许多艺术家,更使世界人类产生无比的勇气与喜悦。
人物简介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人物年表
1830 年生于法国圣托马斯 / 1903 年卒于法国巴黎

毕沙罗画家的花园

毕沙罗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至二十五岁才有机会到巴黎接触艺术界。他在巴黎结识了画家柯罗,后来又在私人画室认识了莫奈、塞尚、巴齐耶、雷诺阿和西斯莱。他早期所绘画的巴黎风景,在 1864 至 1870 年间均入选官方画展。 1870 年,他去了伦敦逃避战火;回国后,他的作品便开始不再被官方沙龙接纳,自此,他的命运就和印象派画家紧紧扣在一起。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他的作品同样受日本艺术所影响。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当代的风景。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毕沙罗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 1885 至 1890 年间,他跟随了画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以点描法(Pointillism)绘画,但后来又重拾原来的技巧。 1892 年,画商杜朗 — 卢埃尔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此后,毕沙罗潜心描绘城市景致,尤其喜欢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点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这类作品终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人物生平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1903年11月13日,毕沙罗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莫奈是发起者,并且以自己的作品给这个画派命了名。但是,要说这个画派的真正领袖,那么,非毕沙罗莫属。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1830年7月10日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祖籍法国波尔多。父亲在岛上开了个百货店,生意挺红火,算得上当地的一个富商。他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毕沙罗呢,却在巴黎上学时迷上了绘画。回到岛上后,他在父亲的店里干活,一有空就跑到外面写生。他想专门画画,父亲不许,5年后,他毅然离家出走,流浪到委内瑞拉。在那里,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批油画。最后,父母不得不妥协,送他去法国学习绘画,在学院派大师的画室里练习人体。日子一长,他受不了学院的那种单调沉闷。他喜欢大自然,爱到学院派大师们不屑一顾的粗野的乡村里去作画。这种爱好决定了他在沙龙的命运。
1859年,他的作品入选沙龙。而其后,则连续两次落选。就在那时,他因为和母亲的女仆相爱同居,家里面因此不再给他资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画又卖不出去。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画刷跟油漆刷差别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间,拼苦拼累地挣点子小钱。贫穷没有能击倒这位坚韧的画家。在给一个朋友的信里,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誉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1870年,毕沙罗被普法战争赶至伦敦,在那里认识了画商保罗·丢朗-吕厄,他后来成为毕沙罗艺术最重要的赞助商。而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太勃尔、透纳等的作品则是他此行的另一个意外收获。他的色彩因此变得欢畅明亮。
由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个独立展览,跟沙龙对抗,毕沙罗等画家大力支持。于是,一个以“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为名组织的联展开幕了。可是,他们得到的只是一片哄笑和讥讽。当时一位极有影响的评论家说:“那些自封为艺术家的人,拿起画布、颜料和笔,胡乱涂抹一番,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大作。这群家伙爱慕虚荣近乎疯狂。应该让毕沙罗懂得,树不是紫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鲜的牛油色。在乡村里,我们找不到他画的那些。”
连续几次展览的失败,连当初雄心勃勃的发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当1879年准备第四次展览时,他终于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龙,退出了印象派团体。德加骂他是“叛徒”。这进一步加剧了团体内部的不和与分裂。
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他没有野心,当团体内部卷入争吵之中,他的坚定、安详、平和、谦逊、智慧与热诚,不仅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使他成为这个团体的稳定因素和实际上的领袖。他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毕沙罗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努力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晚年的毕沙罗仍然创作不辍,由于丢朗-吕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善。60岁后,由于腿病,他无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写生,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艺术作品
毕沙罗来京的其余6幅作品分别为《塞纳河和卢浮宫》、《雪中的林间大道》、《蒙福科的收获季节》、《艾拉尼的疯人院》、《埃尔米塔日花园的一角》和《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
毕沙罗1830年7月10日出生时是丹麦公民,父母希望他从商,但他自幼对艺术有浓厚兴趣,并直到25岁才接触艺术。毕沙罗喜欢采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表现当代风景。毕沙罗实际上是一个乡村风景画家,竭力表现人与环境的统一,从中汲取营养,表现房屋和农村的和谐一致。

《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是毕沙罗一家回到法国两年后画的,其全家人前后在蓬图瓦兹住了10年。毕沙罗和他的家人分别住在蓬图瓦兹高地的埃尔米塔日街区的几处房子里,这些房子都为较新的建筑,但不远处还有一个古镇,其中有一些17—18世纪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在毕沙罗的笔下显得坚固和年代久远,整幅画透着健康的乡村气息,给人以丰满而古老的印象,光秃秃的树木、冒烟的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初秋景色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画面所表现的力量首先来自层次鲜明的构图,作者有意在建筑物的整体和树木之间造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源于色彩之间隐隐约约的和谐。绿色和蓝色、灰色和米黄色,甚至是烟囱管道的红色都被置于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无用的光泽。在右边的厚实房屋上面,树木勾勒出诗一般的图案。毕沙罗擅长的这种曲折的笔法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增加对角线的实际效果。人们的目光会自然投向画的上部——马图兰城堡。

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毕沙罗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塞尚、高更等都称自己是毕沙罗的学生。他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卡米耶·毕沙罗不愿随父亲经商。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毕沙罗也曾一度追慕点彩派创始人乔治·修拉的风格,并以这种技法画了一些作品,但不久以后便认识到,点彩技术不适合自己的气质,还是要诚实地以自己的风格来创作。这幅1873年画的《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仿佛能让人嗅到乡村清新气息。那专注于农时的老农,让人觉得有点像毕沙罗本人。60岁后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1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