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中编(第三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区别

【考点】

一:世纪末出现的三个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 

1.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19世纪下半叶至20 世纪初在法国兴起,。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唯美主义: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3.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谈唤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表层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含闭凯。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

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态配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 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 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二: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特点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德(1798— 1857)的实证主义。实证一词即“实在”、“确定”、“精确”的意思。自然主义的产生存在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它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演变。 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是:第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以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他们认为“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这是对福楼拜详细占有材料和客观地对待描写对象的发展。

第二,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卢贡·马卡尔 家族》描写了第二帝国(1851—1870)从建立到崩溃的整个过程。但是,左拉不去发掘事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源,这就束缚他去探索社会历史原因,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不如前期现实主义。

第三,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左拉认为“应当像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非生物及生理学家研究生物那样,去研究性格、感情、人类和社会现象”,实验小说是“以生理学为根据,去研究最复杂、最微妙的器官,处理的是作为人和社会成员的人的最高级行为”。

自然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是:第一、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第二、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

第三、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龚古尔兄弟的小说已经“没有波折,没有情节”,这是为了“改变读者的文学趣味”。 自然主义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2.前期象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丑为美,丑中见美。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美丑对照,而象征派则集中描写丑;浪漫派笔下的丑具有美的内涵,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具有心灵美,而象征派笔下的丑是实在的丑,它只作为艺术形象才具有美感。

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它注意到语言的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魏伦提出“音乐是诗歌的首要原则”,他的诗歌注重迭韵、音步、诗行字数、音节和谐、韵律多变,尽量发掘诗歌的内在节奏美。他的诗还注意与绘画的结合。 

三:左拉和《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法国作家左拉的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庞大作品。这部巨著以女主人公阿·福格为中心,从她两次结婚所生的后代来证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它的题材非常广泛, 涉及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出场人物有1200多个。虽 然自然主义的理论影响了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但作者还是成功地描写了19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这部巨著在于描写“第二帝国的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描绘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一部编年史似的历史画卷。

从自然史的角度看,描写了一系列遗传性的疾病。 社会史是这套小说的实际内容。第二帝国的存在时间是从1851年至1870年,即从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起,至色当战役全军覆没、第二帝国崩溃为止,左拉以一个家族为线索,它的盛衰与历史紧密 相连。是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另一法语小说大系,20部长篇小说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约1200个人物跃然其中,血缘关系是联系主要人物的纽带。这部小说以卢贡 -马卡尔家族前后五代人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宛然一套第二帝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题材之广泛,几乎涉及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大量法国上流社会、工商金融界的黑暗与腐败。 20部小说在艺术成就上是参差不齐的。左拉把文学创作和科学实验等同起来,不免忽略了文学创作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左拉第一次将自然科学和医学引入文学表现领域,极大的拓展了文学的内涵和技巧的丰富性。其中重要的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巴斯卡医师》。 

四: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 

1.小说题材分类:  

(1)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和《两个朋友》等。 

(2)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遗产》。 

(3)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一个女雇工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 

(4)怪诞的故事:《剥皮的手》、《划船 》和《恐惧》等。 

(5)爱情婚姻家庭生活。 

2.艺术特色:

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 (1)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一深刻意义的主题。 (2)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3)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4)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

五:波德莱尔《恶之花》

一、艺术观。  

1.以丑为美,化丑为美. 

2.提出“通感”理论 

3.用象征的手法去表现通感 

4.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关注散文诗这种形式,他认为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能将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与小说的反映真实的自由结合起来,兼有两者之长。

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分析:

《恶之花》是一部“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 1.诗歌结构:由六部分组成:(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2.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日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 3.内容: (1)诗人第一次将大都市的生活带进了诗歌王国。 (2)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剧命运。 4.艺术特色: (1)通感手法小运用。 (2)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 (3)语言精粹。

3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