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女孩关于盆栽植物,她就发了她

估计是在测试你的诚意和毅力,还是有希望的。

毕加索的画为什么能卖那么贵

今年5月,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绘画《拿着花篮的女孩》在纽约拍出1.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的天价,成为业界的一大新闻。这并不是毕加索唯一的市场价格过亿的画作,也不是他拍卖价格最高的画。目前为止,毕加索已有5幅画作的市场价格超过一亿美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毕加索售价最高的几幅作品。

一个女孩捧着花篮的油画

(毕加索——《阿尔及尔女人(O版)》,油画

2015年5月11日,毕加索的画作《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1.79亿美元,创造了当时公开拍卖艺术品价格的纪录。毕加索非常喜欢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画作,尤其欣赏《阿尔及尔的女人》。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德拉克洛瓦的这幅画进行改编创作,绘制了15幅系列作品,用A—O给这些画作编号。拍出高价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是这一系列实验作品的最后一张。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在各种毕加索大展中经常能见到。画面元素很丰富,以密集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色彩大胆鲜明,有着野兽派一般的狂野(毕加索也用这幅画向自己的朋友兼对手——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致敬)。各种碎裂、分割、重组的透视关系是典型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了毕加索成熟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阿尔及尔的女人》脊茄是毕加索创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幅作品,也是现代艺术的杰作。

(毕加索——《梦》,油画)

2013年3月27日,美国人史蒂文·柯恩以1.5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毕加索的画作《梦》,卖家则是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史蒂夫·永利。这也是毕加索的一幅经典名作。《梦》,也被称作《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画中的少女名叫特蕾莎,是毕加索的模特、情人。毕加索遇见特蕾莎时47岁,而特蕾莎当时只有17岁。从那以后,特蕾莎就成为了毕加索的专用模特。

每当毕加索遇见新的爱情,他的创作风格就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他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透视上则是将平面化和立体化结合起来。《梦》的画面中,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少女的轮廓,色彩基本是单纯的平涂,使用了鲜艳的对比色。少女的脸从中间分开,一半是正脸,一半是侧脸,这是立体主义的手法。画作的线条、色彩、形象都极其自由,挥洒自如。

(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油画)

2018年5月8日,毕加索的画作《拿着花篮的女孩》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15亿美元的价格。这幅画是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在之前的文章《手捧花篮的亿万美元宝贝》里曾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油画)

2010年5月4日,毕加索的画作《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出1.06亿美元的价格,也是当时公开拍卖艺术品价格的最高纪录。画中的人物依然是上面提到的特蕾莎。熟睡的特蕾莎的身体轮廓刻画得极度简洁,并进行了夸张变形,却依然优美动人,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画面色调也很克制,营造出沉静安详的氛围。深色调的背景更加衬托得特蕾莎的躯体洁白柔嫩,犹如皎洁的满月。画中充满了欢愉与柔情蜜意,一如爱情般甜美。

(毕加索——《手持烟斗的男孩》,油画)

2004年5月5日,毕加索另一幅玫瑰时期的画作《手持烟斗的男孩》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价格拍出,也创造了当时艺术品公开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是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代表作,画中的男孩是毕加索画室的常客,毕加索亲切地称他为“小路易”。这位神情忧郁的青春少年,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花冠,左手拿着烟斗,背景是两大束艳丽的鲜花。在画面华丽的色调中却透着无言的孤独,直击人心。有评论家评价这幅画既有“蒙娜丽莎”的神秘,又有“加歇医生”的忧郁。

(毕加索——《朵拉与小猫》,油画)

2006年5月,毕加索的画作《朵拉与小猫》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952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是毕加索为他的情人朵脊弊拉·玛尔所作的画,创作于他们热恋之时。朵拉的形象被刻画得有些怪异,眼睛和鼻樱野察子都长到了脸的一侧。她坐在一把椅子上,模样既庄严又滑稽,一只小猫停在她肩膀后的椅背上歇息。这幅画作也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的倾向。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形象,毕加索是少数在生前就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他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就已经获得了财富和名誉。毕加索25岁开始向画商出售作品,28岁时就衣食无忧,38岁时已经很富有,65岁时成为了百万富翁。他是第一个活着时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家,去世时作品总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长期以来,毕加索的画作都是全球高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标杆。

毕加索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到艺术品市场的青睐,有几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首先他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创新性使得他的作品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然后他传奇的个人经历和戏剧化的情感生活为大众提供了想象和猎奇的空间,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再就是因为毕加索的作品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市场运作空间。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毕加索自身的市场意识对他打开艺术市场也起了很大作用。毕加索不光有惊人的绘画天赋,还很有商业头脑和经营意识。18岁之前的毕加索,在西班牙就结识了一些画商和赞助人。这其中,巴塞罗那画商马纳克对他帮助最大,毕加索通过他结识了巴黎的画商,为自己在巴黎的绘画生涯铺好了路。马纳克还说服巴黎著名经纪人沃拉德为毕加索举办首次个展,使毕加索得以在巴黎艺术界立足,并借此机会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和商业人脉。此后,毕加索利用经纪人和拍卖会来安排精心策划的自我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关于毕加索的自我推销,有这样一个故事:毕加索刚到巴黎时,为了打开画的销路,雇佣了几个大学生帮他。这几个人每天去巴黎的各个画廊转悠,离开时无一例外都问画廊主:“请问有毕加索的画吗?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一个月后,巴黎各处的画廊主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名字,心里充满好奇,都想见见这个毕加索是个什么人。直到这时,毕加索才带着自己的画出现在被吊足胃口的画廊主面前,于是很顺利地将作品卖了出去。

这个故事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杜撰,谁也说不清。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毕加索市场意识的肯定。毕加索还有一项市场推广的技能,就是为合作人画像。作为艺术家的毕加索并不健谈,和画商、经纪人、收藏家之间的话题并不多,于是他选择为这些人画肖像,以此来增进友谊、建立关系。同时还能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绘画天赋。他为之画过像的合作者有:画商佩德罗·马纳克、批评家古斯塔夫·考丘奥特、经纪人沃拉德、画商保罗·罗森伯格及其家人、罗森伯格和搭档乔治、代理商维登斯坦、收藏家格特鲁德·斯坦因等。

(毕加索——《格特鲁德·斯坦因》,油画)

格特鲁德·斯坦因就是最早收藏《拿着花篮的女孩》这幅画的人,那个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一书中提到的斯泰因小姐。毕加索主动提出为她画像,但是却并没有按照她的相貌去作画。当画作完成后,别人向毕加索指出画中人物长得不像斯泰因本人,他却毫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她有一天总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如果可以,我也想让毕加索为我画一幅不像的肖像画,然后再努力变成画中的样子。

1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