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两个时期的音乐手法 与音乐风格

跟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成立场所集中於教会很不一样的,巴洛克音乐成立的场所已分散开来,分别是是宫廷芹友升、教会和剧院,并且如实反映出专告困制君主、教会与中产阶级这三种社会阶级,因此,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可以是宫廷附属的音乐家、教会音乐家、剧院音乐家三种。

一、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1.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小号演奏艺术1

巴洛克音乐的特徵就是演奏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时期的乐谱,只写出两个外声部──——亦即上面主乐器声部、以及伴奏乐器的最低声部,而实际上演奏这首曲子时,负责上面主乐器声部的大键琴或风琴等键盤乐器的演奏者,就以这个低声部为基础,依照记在那里的数字和记号,自由加上和弦演奏下去;而负责低声部的大提琴、或者古大提琴、低音管之类的低音乐器的演奏者,则重复这个低音部持续的演奏下去。

结果乐谱虽然只写出两个部分,却可以有更多的演奏者。

而且,键盤乐器演奏者并非始终都要依乐谱演奏,只要他能遵守和弦的指示,之外的附加方式要有多少就有多少。

另外演奏上声部的小提琴手,也可以自由为这旋律附加装饰。

所以巴洛克音乐是赋予演奏者相当大自由的音乐,说的更极端些,就是应该由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合而为一去创作的音乐。

2.重视低音声部

这种巴洛克音乐特有的低声部写法,称为「持续低音」、「通奏低音」、或者「数字低音」,这样构成出来的巴洛克音乐,上和下两个外声部占有明显的优势,而音乐就在这两者的紧张关系上构成;正中央的部分,也就是内声部,略显淡薄,就像葫芦般两头大中间小,换句话说,巴洛克音乐的构成,可以比喻成具有两个中心或两极的椭圆形。

相较之下,继巴洛克兴起的古典派音乐,成为中心的是最上声部,上声部占有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对的下面三个声部则成为附加的和弦形式,和弦是重要的支柱,各声部旋律跟主声部是主从附属的关系。

这种形式的音乐构成法叫做主调音乐。上声部明显旋律成为中心,听来悦耳容易接受,演奏主旋律的声部占有绝对优势,还可以从交响乐编制中,第一小提琴总数几乎占有低音弦的两倍之多,便清楚看的出来。

後期巴洛克,传统技法与形式受到彻底开发,对位法达到极点,同时近代的和声法与乐曲构成法也已确立,便经由洛可可样式和多重感受样式,开始朝古典派的方向前进。

3.戏剧感与运动变化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以声乐为中心,产生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宗教作品,以及称为牧歌和香颂的、用义大利文和法文写成的世俗作品。

但巴洛克艺术是受到戏剧原理支配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扭曲、夸张,那是激昂与亢奋的艺术,也是追求运动和变化的艺术。

代表巴洛克音乐的曲种,变成是有戏剧音乐和器乐音乐。

这种戏剧感表现在巴洛克音乐喜欢用强奏和弱奏两种音色来强烈对比,它没有古典乐派中渐弱、渐强这种断续、断层的转移。

当时的乐器构造也明显反应出这个事实,比如叫做大键琴的键盤乐器有两组键盤,一组键盤不管怎样以手指用力按,也只能弹出弱音,另一组则相反,只能弹出强音,演奏者分别以这两组键盤弹出强与弱的对比。

会在强弱之间别有音色,是出现在古典乐派时代,那已经是十八世纪後半的事情了。

强调两极断续对比的效果,一如绘画强调明暗,都是极其相似的为要呈现戏剧感。

巴洛克音乐尽管内藏戏剧原理,不过它的戏剧、情绪,跟浪漫派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不同,它是描述更客观的、典型的人的感情,也就是将像「愤怒」「悲伤」等人的感情各种样向,各自以特嫌老定的旋律、节奏、和声、调性等表现出来。这种处理普遍人类原型的戏剧情感,由古典派继承,完成戏剧性的器乐音乐,在贝多芬时达到顶点,并蕴藏崩溃的危机,开始往个人化情感的浪漫时代走去。

4.蕴含矛盾对立的结构

巴洛克音乐和古典乐派最不同的是,古典乐派有统一的趋势,巴洛克却不回避内藏的矛盾,几个相反要素原封不动集结在一个乐曲中,这正是巴洛克音乐的特色。

就以乐器为例,巴洛克音乐的乐器用法,不像古典派那样将同质的东西融合为一,而是以巴洛克音乐特有的复协奏曲样式,亦即结合不同的对比音色的乐器,做出爆发性的效果来。长笛、小提琴和大键琴的合奏,或者小号、古中提琴、双簧管和大键琴的合奏,像这样的在古典派和浪漫派几乎无法想像的乐器组合,也是从对比的要求中产生的。韦瓦第、泰雷曼、巴哈都是将这些对立乐器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天才。

5.竞奏

协奏曲於巴洛克时期形成,成为广泛使用的音乐。而协奏曲(concerto)语源为拉丁文,意思是争斗、争论,沿用成乐种,表示这种乐曲有竞争的内涵,它是两个群体的对比,彷佛彼此间互相追问应答,它是这时期特有的作品。

它可能是小合奏与全合奏对比、可能是主调音乐缓慢乐章和复调音乐快速乐章交替演奏。

通常是总奏开始,竞奏群追随带出主题的对比,乐器种类在此取式中也增多。跟乐器重奏不一样的,是不同组的乐师乐器,都各自拥有自己的数字低音声部,一大一小两乐器组之间对恃。

竞奏的重点,是放在对比上,它并不要求超人式的演奏技巧,主题均等分配,一方回音、重复另一方。

代表音乐家是柯赖里,柯瑞里是首次将此乐种冠以协奏曲称呼的,也是他完成了协奏曲的构成,他除了协奏曲有名,也创作奏鸣曲。他的教会奏鸣曲原则上四乐章,一乐章是缓慢的主调音乐或半复调音乐;二乐章是快速的赋格风,三乐章是悠闲的萨拉班德舞曲主调音乐部分,四乐章是轻快的主调音乐或复调音乐形式。

这种竞奏之感,虽以协奏曲最具有代表性,但竞奏感觉当然不只出现在协奏曲式中,它是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主要特色。

不过协奏曲最能鼓励器乐创作,管弦乐编制也因协奏曲越来越复杂了。
乐器中,小提琴、双簧管、低音管、法国号、长笛成为主流,古老弓弦、木笛等被淘汰。

二、巴洛克时期对後世影响深远的曲式

1.歌剧

巴洛克时期因为重视戏剧感,因此大大鼓励了歌剧创作。

歌剧先有蒙台威尔第的努力,而後义大利的帕勒莫�6�4史卡拉第,结晶出巴洛克歌剧的固定形式。他的伟大不只是创新新的事物,也是将传统的各种要素整理融合,为庄歌剧定出古典形式。而喜歌剧的登场,则让歌剧更加大众化、平民化。

巴洛克音乐时期和义大利歌剧创作可说是同时开始、同时发展,所以对巴洛克音乐来说,义大利歌剧才是最本质的曲种,并且歌剧的语法也给弥撒曲、经文歌等教会音乐,以及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的器乐音乐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最後,它传到国外,深刻影响各国巴洛克音乐的形成。

(注。蒙台威尔第从1587年出版牧歌曲集第一卷,到1642年歌剧《波碧雅的加冕》为止,沿著他的年代顺序研究作品变迁,恰好是文艺复兴到巴洛克音乐变迁的缩图,我们可以说他开拓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主导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音乐史转换)

歌剧音乐以宣叙调recitativo和咏叹调aria为主体。宣叙调交代剧情发展,咏叹调交代情绪转折。咏叹调伴奏乐器起初是键盤乐器,後渐移向弦乐器。<br/><br/>一开始剧情多为浅薄的希腊神话、冒险故事和爱情故事,後来出现了歌剧脚本的革新者Zeno、与Metastasio,他们提升剧本的文学性与角色冲突心理刻画,以历史取代神话。另外,他们也改良了宣叙调,将朗诵唱成音乐并成为诗体,遇到情感强烈时,就加上旋乐群伴奏。宣叙、咏叹之外,也会有重唱,但非常少合唱。<br/><br/>当时在歌剧的每幕剧结尾,会加上跟原剧不相干的短歌剧,称为幕间剧,通常是喜剧,以冲淡歌剧的严肃气氛。因为不拘格,反而最快看到巴洛克之後的古典风格。幕间剧後被代以芭蕾。<br/><br/>义大利歌剧在此时代是国际性语言,主宰全欧,让音乐从宫廷娱乐,变成音乐家艺术家渴望展露才华、也最能掌握群众趋势的音乐艺术。<br/><br/>从巴洛克以後,歌剧一直是义大利在全世界独领风骚的乐种,直到浪漫时代。

2.器乐

器乐在巴洛克时期大量发展,跟低音数字与文学发展都有关系。

因低音数字的发展,得重视低音通奏技巧,并加强低音与和旋伴奏,这就导致乐器伴奏开展,也因此让器乐音乐大放异采。所以巴洛克时期,又可称为数字低音时期。

随著文艺复兴晚期声部华丽壮大,十六到二十四声部是常有的事。这使复音音乐的低声部失去原有的横向旋律特点,变成有弹性、跳跃的和声低音。最後就变成协奏式风格。对位法渐渐失去其影响力,人声与乐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而当时因为受文学影响,开始重视歌词,复音音乐,不希望歌词像舞曲或民歌一般有太强的节奏、或重复词句。因此单音独唱加上乐器伴奏就最合适。这也会促成重视器乐的发展。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