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例如理性

1、古典宏观经济学 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货币中性MV=PY——费雪货币数量方程 0工资、价格、利率充分弹性,供求自动均衡 2、新古典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特别强调工资刚性; 在充分来自就业的前提下肯定找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360问答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

3、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 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4、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芒代尔、被士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新古典萨金特

理和广满伟散门服论特征: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5、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理论特征: 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6、新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曼昆、罗默、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费尔普斯、斯蒂格利茨、龙说业演征李标过造斯格特勒和伯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 与新古典认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垄断竞争企业。

在此基础上,新凯恩主义主要致力于解释工资和加强各的粘性或刚性的原因。

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所以相当繁杂。

7、新制度经济学派 百到该孙垂足起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在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该学派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它着重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制度就是管束人们丁碃弛度佾道崇权搐护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 舒尔茨 主要论点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企业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供给学派的异同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罩弯·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目录
1 历史简介
2 研究对象
2.1 经济周期问题
2.2 经济增长问题
2.3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3 宏观经济学诸学派
4 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

历史简介
亚当·史密斯于其著作《国富论》中即已讨论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原因与条件。而一直到二十世界初期的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的讨论多着重于经济成长的方面。

在1929年至1939年间,欧美自由经济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历史中这现象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恐慌,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失业严重,产量又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之前,当时主流学者不认为经济衰退是一个严重且长久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延续著《国富论》的观点,认为自由市场的价格机能就如同一只全能的黑手(看不见的手),可使经济平稳的运作。但古典学派有一个极端的看肆知法,就是完全否定了需求不足与失业严重存在的可能,其看法以当时法国经济学家赛依(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832年)为代表,他认为供给可以创造出同额的需求,而此看法被后人称为赛依法则(Say's law)。

但上述的看法却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不符合。经济大萧条持续了将近十年,但严重的失业现象却未曾消失,是故在此背景之下,凯因斯(J. Keynes,1883年—1946年)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或简称为《通论》,而这也代表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始。凯因斯认为政府应在经济衰退时提出各种政策以刺激需求,进而达到减缓失业与恢复经济繁荣的目的。

但到了1970年代,新的总体经济问题又产生了。在1974年至1975年及1980年至1982年期间,欧美各国陷入二次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石油危机、高通货膨胀及高失业率产生的问题,逐渐的凯因斯理论受到了另一些不同理论的挑战。

这些理论包含了以米尔顿·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2006年)为代表的货币学派(Monetarism)和以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1937年— )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 )为代表的新兴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 School)或称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的理论。而米尔顿·傅利曼与小罗伯特·卢卡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5年因此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资本)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并且研究投入后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体来讲,有一下三大研究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
经济周期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为经济周期理论或者经济危机理论。其研究的主题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趋势中会出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现象。

经济增长问题
主条目: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问题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或经济发展理论。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和促进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和规律。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拉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增长的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俗称“三架马车”。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
国民收入和就业问题有时也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或失业理论。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一个时期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就业量(或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诸学派
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派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宏观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
挤出效应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物价指数
失业率
货币
庇古效应物雹闷
凯恩斯效应

1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