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抽象画作?

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艺术欣赏时,第一要明确作品概念,区分作品分类。抽象美术作品有很多的艺术流派,每个艺术流派特点不同、风格不一,因此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首先就是要分清各大派别,分清各类派别的风格和特点,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分类。再者说,我们蠢迅要对抽象美术作品宽容对待,抽象美术作品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也许并不被全部人所能接受,艺术作为主观性的创作产物,自身就带有创作者浓浓的个人情感所在,因为艺术具有宽容性,因此无论任何类型的抽象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欣赏;第带掘此三,在进行艺术欣赏时必须突破传统的欣赏观念,创新欣赏方法。第四点,在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不能以平常眼光来看待,而是以适当的“视觉”角度来挖掘抽象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世界。最后,让抽象美术作品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艺术作品早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落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抽象美术作品也不例外,尽管在大众审美眼光上存在差异,但是巧妙的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将抽象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将其融入人们的散郑日常生活,才更有利于人们了解抽象美术作品、欣赏抽象美术作品,进而接受抽象美术作品。 

法国画家马蒂丝作品赏析

亨利·马蒂斯(He按场银通黄nri Matiss360问答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与毕加索(Pab脸静龙成lo Picasso,18脱深受音缩技顶81-1973)是20世纪最重温修殖货答货管技额要的两位画家。他是年轻的毕加索的朋友,同时又是对手,他认为自己的画作是来自自然,而毕加索的是来自自己的想象。两个人都以女人和静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马蒂斯更倾向将描绘的对象放到真实的场景中。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落城提速许选扩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马蒂斯1892年考入美复术学院,在象征主义画家莫罗(Gustaw Morean,1826-1898)的画室学习。莫罗对绘画色彩的主观性论述,给马蒂斯很大的影响改爱。莫罗认为:“美的色调制独松括技心女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离开美术学院后,受西尼系血亮张过维供采候亚克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影响,作《豪华、宁静、欢乐》(1904)子,该画取材于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半装适离例群里,一切如此美丽武久温束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此画表现出作为色彩画家的马蒂斯那巨大的顾构思能力。粉红色、黄色和兰色的色点的组合,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情调。这幅画使他赢得了许多青年护绝水三志扩政容压红局画家的崇敬。最初,马蒂斯本人对《豪华、宁静、欢乐》一画中线与色的关系处理不满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阿拉伯几河知深汽危罪元投式线条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区孔办超曲轴语伤志域的组合,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这一成果在走志他于1905年后完成聚模敌凯的《生活的欢乐》中体现得更明显。一群东方闺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边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欢乐。远景有一群女子围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静止姿态与之形成对比。
马蒂斯是一个善于吸取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点的人,他研究东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发展成一种对现代设计有巨大影响的风格。1905年他到南方和安德烈·德朗一起工作,不时去兰色海岸,他这时的风格转变为平坦的画面,轮廓鲜明,不顾细节,色彩大胆,成为野兽派的领袖。1906年野兽派运动开始逐渐消失,但马蒂斯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在1906年到1917年之间创造了许多作品。
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表现人间天堂或黄金时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马蒂斯画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黄金时代的爱》(1589-1595)以及安格尔《黄金时代》(1862)等作品中见到。尽管马蒂斯总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题为素材,但他的灵感却来源于东方艺术。这幅画的巨幅尺寸和大胆的色彩,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西尼亚克在展出前见到这幅画,写信给他一个画友说:“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欢的,但现在他对我来说已经堕落了。在两米半的画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线条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后在整个画面上覆盖以平涂的、相当确定的色彩。这是一种纯色——看上去真令人恶心。”岂知马蒂斯的这一作品被现代艺术史证明是20世纪先于毕加索《阿维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体现了野兽主义的美学观念,那就是大胆的色彩、简炼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趣味。1905年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这幅画外,还有两件:《开着的窗户》和《戴帽的妇人》。热情洋溢的强烈色彩似乎已经挣脱冷酷的外形的束缚 ,比高更、莫罗和贝尔纳更加前进了一步。
1908年,马蒂斯发表了他的《画家札记》,生动地论述了自己的艺术观,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说:“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调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其中产生出生动活泼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像在新印象派那里)。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他毕生的作品,包括后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无不贯彻了这种精神。例如《红色的调和,食桌上》、《弹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马蒂斯获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奖金,赴美国旅行,并创作了著名壁画《舞蹈》。晚年因风湿病不能执笔,便以彩纸剪贴作装饰性画面,别具特色。
为了研究人体,马蒂斯借助于雕刻。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来塑造人物,有助于他更好地将坚实的形体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从而取得整体效应。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构成,为使我的感觉条理化,发现适合于我的风格。当我在雕塑中发现它时,它在绘画上便帮助了我。”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隶》。这个“奴隶”的姿态令人想起罗丹的《行走的人》。这里似乎给人一种预兆,马蒂斯的雕塑正在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着。
马蒂斯对雕塑艺术所贯注的极大热情,如同他在绘画中使用着饱满、单纯的色彩一样,他希图做到体量和形态“本能地向我涌来”。1907年所作的《斜倚着的裸体I》,是将他同时所作的油画《兰色的人体》“翻译”为雕塑。后来的《装饰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语言上的探索,对现代雕塑影响极大。
野兽主义作为一场有声势的现代主义思潮,到1908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对于马蒂斯来说,野兽主义并不意味着他风格的形成,而只是一个开端。勃拉克后来成为立体派大师,鲁奥被德国表现主义者邀请参加他们的画展,他成为现代艺术中少有的伟大宗教画家。而野兽主义中大多数画家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则变得平庸而默默无闻了。他们在野兽主义时期爆发出的创造力的闪光在逐渐熄灭。
在野兽主义之后,马蒂斯继续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而且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著名的《红色中的和谐》(1911)与他早年的印象主义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显示了马蒂斯的绘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他抛弃了传统的透视,用色彩关系以及蔓藤花纹的暗示来建立新的空间幻觉,创造了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间,马蒂斯继续在他偏爱的人间天堂、黄金时代之类的享乐主义主题中探索线条、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绘于1909年的《舞蹈》,这个题材曾在《生活的欢乐》一画的远景中出现过。
马蒂斯于1910-1913年间访问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丰富多彩的风景画,表现出对阳光和异国风情的热爱。他的立体主义探索,就开始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静物的变体画》(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马蒂斯的立体主义绘画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像。他通过这些作品训练自己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如何避免过分装饰化。《钢琴课》(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体主义作品。马蒂斯在不改变视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于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蒂斯画了大量人物画。这些绘画要么有强烈的造型感,要么以线条表现为主,十分优美动人,表现了马蒂斯艺术的洗炼与纯粹。晚年,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为书籍作插图,或进行室内装饰,运用这一独特形式,取得了优美的装饰效果。
马蒂斯晚年的艺术是极其简练的,带有平面装饰性的艺术,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令人乏味的、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兽派时代一样激进。1941年以来疾病的考验加诸战争本身,都提高了其领悟能力。40年代后期他画过一系列充满了光和色彩的室内景物。1950年,他画中的色块已开始具独立趣味。这一时期,马蒂斯日益虚弱,开始采用色彩剪贴,这种技法成为其暮年的主要创作手段。纸片根据其要求先涂好色,然后剪下来,用以拼组画面。这种要求极度单纯的方法,磨练了马蒂斯的装饰才能(见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泼的色彩效果,对那些年轻艺术家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15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