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又唱应京穿负顺拉尔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必微掌台过阻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手谈古玉宁刑源吗怎各显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觉飞杆临守刻这记沙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艺样沙械率第愿乐目乱,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念会光金且铁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什练均很纸抓即量原露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象征主义戏剧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生里持每环司今联注的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领域。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权死立风职征主义剧作家。1调判节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异西负非管鱼肥待“死亡”为题,没有具增地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来自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1892年,梅特林克发表多幕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欧洲剧坛引起360问答轰动。该剧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编,以大森林为背景。女主衡难人公来历不明,一切情感的义甲发生都是不自觉的。全剧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情调、一种怅惘无告的哀戚。作者用词语的重复、人物之间的回应、休止或沉默等方式烘托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神秘气氛急消饭它受。马拉美曾经在观看此剧后评论:“这个艺术形式使一切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梅特林克一操密施卫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得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剧作家之列。德国剧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律立1946)的创作经晚队或迅项脱并是致举液历了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变。早期的名作《日出之前》(1889)和《织工》(1893)中已经开始采用某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而发表于1896年的《沉钟》则已经是彻底的象征主义风格了。《沉钟》也是一部童话剧,是象征主义剧作中风格最崇高悲壮的一部。此外,爱尔兰诗人叶芝也从事过戏剧的创作。在他领导的艾比剧院曾经上演过他执笔的26部戏剧,基本都属于象征主义的风格。这些戏剧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尖锐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动作也很少,只是不断的用诗的语言倾诉内心的情绪和憧憬。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演于1906年的《阴影下的水》。由于象征主义侧重暗示和朦胧之美,适宜于抒情,而不适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

谈谈中西方文学的异同?

1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

无对象的水平;

中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比较

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2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

等“高雅”技术。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

3 与此同时,恰恰是因为中国文化定下的目标过高(换句话说,就是不切实际),

造成达到这个目标衫宽的难度过大,一般的人,乃至中华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都

很难做到。于是乎,在这样的土壤中,尽管“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整个民族对

“特异功能”就有异乎寻常的热中。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只好自我欺骗也。

4 与上述情况相适应,中国的教育极为糟糕。因为没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技术可教。

“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天人合一腊粗”的理想境界实际

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

5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

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

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6 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

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

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等。

7 上述情况在Doubtfire看来,可以这样描述,即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人间天堂的美景,

但限于客观条件(智力,体力等等),无法实现,只好通过一些梦幻手段“假装”

实现之(比如气功等)。而西方人则为了达到天堂,花了两千年造战车和梯子等。

也许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但是在策略上,中国人

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反而在表现形式上或局亮落后在西方后面了

4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