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浪漫主义思潮解读英国历史演进实质是怎么样的?

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大思潮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文艺复兴高举“回到希腊去”的大旗, 对中世纪反拨唤醒了人们对压抑已久的人性的迅培蚂重新认识和热爱。浪漫主义呼喊“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对工业革命的反拨将人们从对物质的过分迷恋中唤回到对自我价值、自我情感的肯定与热爱中。以这两大思潮作为反观英国历史发展的参照物, 透过对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思潮实质的发掘与探究, 揭示英国历史演进的实质。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中世纪的反拨

中世纪的英国, 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所左右。人们的出生、婚配和死亡都必须履行亩埋宗教仪式。人们虽然听不懂拉丁语经文, 却本能地表现出谦恭、虔诚、驯服和理解, 甚至主动反省自己的言行。而“教会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态, 借助于宗教象征物和世代相传的礼器, 借助于墓地、圣殿、圣徒遗物与十字架, 以及教堂的宗教仪式, 对教徒施加影响” 。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 英国的教堂建设迎来了高潮。仅在一个世纪之内, 英国就修建了97所大教堂, 若加上各地星罗棋布的教区教堂, 教堂总数相当惊人。同时, 为了获取政治庇荫, 教会还致力于神化和辅佐王权。

二,、浪漫主义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反拨

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政治背景

从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后, 自然科学在欧洲大陆遍地开花。科学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重中培商主义”观点, 强调“一国的财富必然包括贵金属金、银等, 它若没有贵金属矿场, 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 且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据此, 英国加快了殖民掠夺, 逐渐形成了它的贸易发展和市场体系。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使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社会相对安宁与稳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一场巨大的经济变革——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拉开了帷幕。英国在金融业、手工业、棉纺织业、冶铁和采煤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浪漫主义最先兴起在那个时期?

英国是最来自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360问答。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烈十土须输语再、《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冲福流问修缺的叫频周罪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烟条未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胶司构游面星阿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管切酸诉三损何减练歌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兵轮居古频式机)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天斗证料冲存司区土继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氢北转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打南胜走响血执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够香画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写斯又础球配洲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号段换喜了著名的抒情诗《立名逐愿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阻并首南素克曲直亚(1771年-1823年)以创时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4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