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油画赏析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说的是什么意思,哪位老师指点下,看不懂?谢谢

如果你看不懂画里的意思,恭喜你,你很有才!至少你很懂得什么是美感。相信自己吧,这些画还是让别人去喝彩吧!当然,作为一副漫画,我觉得画得的确不错!===================================这幅画就是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恶搞,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马画家的无病呻吟,是一个幼儿园小班同学的涂鸦之作。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里的伪君子的无端炒作!==================================曾梵志明显模仿了苏联“当代艺术”。他的“面具”系列油画政治讽喻都极其明显。《面具6号》,画一排少先队员戴着面具,面目狰狞,暗示当年中国人都戴着面具生活。2008年这件作品被拍出7500万港元。而《最后的晚餐》中少先队员不仅戴面具,而且手上沾满鲜血,政治讽喻更加强烈,自然又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纪录。从油画艺术角度看,这幅画并无高明之处。我们甚至可以责备画家的绘画技法并不纯熟。画作并未在油画技法或艺术上有所创新,实现特别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这幅画被拍出高价,与作品的艺术价值关联不大,而更多的是与作品的政治讽喻内涵有关。如果我们了解到苏联也有过曾梵志那样的“当代艺术”被美国炒红,我们就不会对曾梵志作品这次再创新高感到惊奇,因为一切都似曾相识。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不是一件纯艺术作品。这次拍卖也不是一个纯商业行为,而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讽喻意义的事件。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政治。我们曾埋怨当年中国艺术受到太多政治干扰,政治取代艺术。但美国主导的“当代艺术”,却从没有离开过政治性或文化冷战的背景。艺术常常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冷战的武器。美国对苏联是这样,今天对待中国也一样。对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政治性艺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能简单地跟随媒体,为艺术市场的一个新商业纪录而欢呼。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当代艺术”并没有太多艺术价值。也许有一天,《最后的晚餐》没有人接盘,泡沫破裂。艺术史和社会史一样,始终充满着变数。



22曾梵

我命提延够开沙面频的答案:D


4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