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波普的生平经历

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他没有上过学,从小在家中自学,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他幼年时期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没有超过1.37米,并过早的夭折(56岁去世)。蒲柏从12岁即开始发表诗作,17岁时,经戏剧家威彻利(William Wycherley,1640-1716)的引荐,结识了当时伦敦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学士,并在斯威夫特的鼓励下以十三年功基前悄夫翻译了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Iliad,译成于1720年)与《奥德赛》(Odyssey,译成于1726年)。21岁时,蒲柏发表《田园诗集》(Pastorals,1709),并在以后的几年中先后发表阐述自己文学观点的诗《批搏渣评论》(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和叙事诗《温莎林》(Windsor Forest,1713)等。
他那些充满才气的讽刺诗嘲笑了安妮女王时期的民众和当时的风尚及信仰;而他的哲理和道德诗是各个时代的思想的汇集。波普的诗歌和其他新古典主义诗人的作品一样,正规而缺乏想象力,但是其精致、优雅和简洁的特色颇受称赞。
波普在英雄双韵体的创作上成就非凡,无人可以超越。这种诗歌形式很适合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正规的风范。它由两行诗句组成,每句五个重音节拍,另附押尾韵。一对偶句清楚准确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实质上每对偶句都是独立的。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双韵体之一,即波普所作的《论人文粹》:
认识悔数你自己,不是去靠上帝,人类最适宜研究的是人类自己。

波普是个小个子,身高只有四英尺6英寸(1米37),儿时的一场病令他驼了背。他脾气急躁易怒,最终和多数朋友反目,经常假想别人冒犯了自己。波普很怕冷,外出时要穿三双袜子和好几件大衣。他的身体状况总是不好,心情也总处于低落之中。他称他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疾病”。

亚洲新古典主义波普建筑

4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