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用典了吗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用典最多的一个。典故的运用使得其部分作品语义晦涩,寄意曲折,甚至成为诗谜。历来有不少人考证义山诗中典故的年代、事件、人物,试图强解诗谜,其中不少颇有穿凿附会之弊。他用典之多、用典之巧妙奇崛,在前人少见。在后人公认他最擅长的七言律诗中,典故所在,有的两三处,有的六七处,有通篇;有的联联用典、句句用典,有的一句之中嵌有几个典故。对典故题材的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或以典故意象构筑诗境,或以典故意蕴融入诗歌整体氛围,反映了与晚唐其它诗人一致的对诗美的刻意追求,也是其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之一。这在他的政治诗、爱情诗中有更集中的表现。
典故意象的片断性,造成李商隐诗歌的结构迂回曲折,包蕴密致。诗人往往把所需表达的意思在一首诗的主要部分完全用典故来表现,使诗收敛细密。可以想见,他是从个人感受情绪出发去选择组织典故意象,就是说,在确定了感情线索之后有意识地选择典故,从而使得典故意象难免片断化。另一方面,正因为如此,全诗往往吟咏一种情绪,在不同角度上重叠复沓,犹如徘徊深谷,缠绵无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紧扣“别离”来写相思,但不限于离别的当时之景,反从想见的困难写起,一直联想到别后的痛苦和希望,层层渲染,典故意象的各个片断剥茧亏桐州抽丝般逐一生发出来:暮春的东风、凋零的花事,烘托愁绪;蚕丝、销蔽烛泪象征情丝、别泪,并以“丝”双关“相思”之“思”;“云鬓改”指女轮戚子形容憔悴,青春易逝,“月光寒”指孤独难捱、凄冷清幽;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和西王母饲养的青鸟,象征爱人所在地和爱的信息传递者,虽有青鸟传信,始终无法见面,愁苦非同一般。浓郁的感伤氛围中,诗人复杂的心理过程曲折地传写出来,委婉而又热烈,含蓄而又鲜明,真挚动人。这种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结构,形成义山诗歌绮艳密致、迷朦隐奥的象征主义风格。

象征主义诗歌李商隐

2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