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

参考答案:

贝多芬交响曲,无论是在宏大构思方面、音乐技法写作方面、还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深度方面,都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交响曲发展树立了典范。浪漫主义的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烈、夸张、充满主观性和幻想性;交响曲形式不拘一格,随内容而确立,不再全是严格四乐章套曲形式;与姐妹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交响曲的构思常源自于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型,“标题交响曲”盛极一时;在音乐语言上也有许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绘性大大增强,和声表现功能扩大,大胆使用半音和声与不协和和弦,调性运用趋向多调性和无调性,乐队的色彩更丰富,作曲家努力挖掘和探索新型乐器音色的运用。
浪漫主义交响曲在沿袭了古典主义纯音乐交响曲传统方面,重视音乐自身内部潜能的发挥和乐器音色的组合,但也受到浪漫主义情感美学和标题原则的影响。舒伯特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性交响曲的新领域,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交响曲,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交响曲,表达了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特殊青睐,勃拉姆斯是贝多芬交响曲最忠实的继承者,主题的性格特性、呈现方式及在各乐章贯穿发展的手法都是贝多芬的进一步推进,他的四首交响曲堪称浪漫主义无标题交响曲的典范之作,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采用管风琴式的对位写作和古老的众赞歌式的和声,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在标题交响曲领域,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带有个人感情经历,在每一乐章前都写有详尽文字说明,并以“固定乐思”作为贯穿全曲各乐章的有效统一手段,他标题音乐的创作原则,在其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中继续得以贯彻;李斯特的标题交响曲更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理念,写作了《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并首创表达诗意境界的高度精炼的单乐章标题音乐新体裁——交响诗。此后,标题性原则在柴科夫斯基、理查•斯特劳斯、马勒等作曲家的交响曲中都有所体现。
采用单一主题核心在交响曲套曲中连续发展与变形,是浪漫主义交响曲盛行的手法,舒曼的《D小调交响曲》首开此先河,后在交响诗领域得到普遍采用,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弗朗:克、圣桑、西贝柳斯等人的交响曲中亦有体现。
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形式布局和作品规模都有很大变革,柏辽兹和马勒交响曲的乐章数目都相当自由灵活,根据音乐内容需要而确定,且二人都在交响曲中加人人声演唱,柏辽兹甚至在交响曲创作中结合了歌剧和清唱剧的特点,体现在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中;柏辽兹和马勒都是杰出的管弦乐法大师,在扩大管弦乐队规模、大胆启用新乐器、探索乐器新音色和发展新组合方面都做出贡献。马勒的交响曲历来以内容极度丰富、感情极度充盈、结构极度庞大而著称,《第八交响曲》曾采用管弦乐队、三个大型合唱队与八名独唱共计1003人演出,被称作“千人交响曲”,创造了大规模交响曲难以逾越的高峰。而相反的倾向则体现在西贝柳斯的七部交响曲中,乐思简洁、情感约束、规模浓缩的纯音乐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此外,在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思潮的涌动下,取材于本民族历史传说、热情讴歌民族英雄和爱国思想、描绘赞美祖国山河景致的民族主义交响曲也大量涌现,如鲍罗廷、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特点是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喊歼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慎。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渣渗敬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3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