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名词解释表现主义代表人物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表现主义、解构主义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命张科态镇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首先出现在德国,盛行于奥地利,进而在瑞典、波兰、英、法、美等国广为流360问答传。它起于绘画,后来在音乐、戏剧、小说、电影等整个冷胡伯顺相妈是行顾文艺领域中获得发展。   据19友间跑在讨移权材镇星80年11月13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分析,表现主义打响了二十世纪反主流文化的第一炮。它是那些中产阶级的浪子的不满和沮丧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的反叛形式。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01两笔刑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的批架马走晚院王混时画展上,原是法国画家朱利安·或呼告简高如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标题。1911年,德国画家沃林格尔在《狂火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借妒用了这个词来称呼析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这一术语被人们普遍承认和采用。   作为一种文艺思稳二道读斯病场视见乙潮流派来说,表现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1905年末1906年初,在德累斯顿成立了第一个表现主义的集团"桥社";191距快饭友要须刘部测后屋1年,在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表现主义的集团"蓝骑士"(或译"青铜士")社。第一次世养存席西全以拉盾没界大战交锋,表现主义风行德国每雷子陆无贵音氧宽。   从文艺理论上考察,德国的沃林格尔和康定斯基局缺示续是表现主义的理论家。沃林格尔的著作《抽象与移情》(1908)、《哥特艺术的形式形式问题》(1告住死再眼钢才912)和康定斯基的著作《精神谐和的艺术》(1910),被公认为表现主义的理论文献。   191端拿1年以后,表现主义从绘画界传文学界,到了二十年代获得巨大发展,在诗歌、小说,特别是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到三十年代初,表现主义逐渐退潮,但始终没有在欧美文坛销声匿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小说家弗朗兹·卡夫卡,美国的戏剧家尤金·奥尼门尔,捷克作家卡莱尔·恰佩克等。作为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者是瑞典的剧作家斯百督她此写者殖球件汽底特林堡,他的剧本《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鬼魂奏鸣曲》,开创了表现主义戏剧的先河;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占据了二十到三十年代的美国剧坛,被称为美国表现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文学,是以表现主观感受而著称的。他们的口号是"表现精神,不是描写现实》。竭力反对现实主义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来描写现实的原则,主张表现外部世界在人的内心世界的折光。奥尼尔说:"旧的自然主义,或者也可以说,现实主义已经不再适用了。"德国的表现主义者声称:"世界存在着,再去重复它就没有意思了。"因此,他们信张向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挖掘,即着意于表现主观感受的精神,如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惧感、灾难感、孤独感、无能为力感和无所归属感等等。   在表现主观感受时,表现主义者既反对印象主义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又反对自然主义的照搬照抄生活现象的倾向,主张突破表现现象,直取内在的实质,跨越个别现象,而展示抽象的品质和永恒的真理。这就是说,表现主义所表现的不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而是在较大时空范围内,对现实作整体的思考,它所探索的是大主题,如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异,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等等。   表现主义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数属于人的原型。这类人物形象往往只是共性的抽象和观念的象征,经常没有姓名,身世来历不清,也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和《在法的门前》,是表现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德里达与解构主义 所谓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也许耶鲁批评学派中的激进分子希利斯·米勒在这一问题上阐述得更为形象一点,他说:“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 德里达以《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书出版宣告解构主义的确立,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保尔·德·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解构主义直接对人类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提出了挑战。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理由,认为写作和阅读中的偏差永远存在。他把解除"在场"作为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胜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 ——————————————————————————–



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是什么?

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有:1、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9月13日-1951年7月13日),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2、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3、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4、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5、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1867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他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其中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


4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