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是谁所作

劳尔·杜菲,出生在19世纪末、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杜菲,是现代美术史上最具有独创精神的画家之一。平顺的一生,享受着名气、人气与财富多方面的满足,使他的作品充满无尽的自由与幸福的光芒。

杜菲的创作题材范围较小,这并不是因为受到什么限制,只是一个快乐的艺术家享受着表现的愉悦、痴迷于自己所喜爱事物的自然反映罢了。因此他的作品很容易为大众所辨认和接受。20世纪初有闲阶级生活中所熟悉的休闲活动都是他创作的题材。蓝色的大海、赛会、音乐会、舞场等,通过画家笔下几近东方写意般的线条,泼墨般色彩的描绘,洋溢着明朗、轻快、甜美的气息,高度的概括,强力的表现,正是画家充满魅力的真正原因。杜菲虽然简单地被划归为野兽派画家,其实他收到多种绘画运动的影响,严格说来并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他首先以印象派画家身份起步,继而尝试野兽派和立体派的画风,最后以他极具个性的风格投身艺术创作。

观赏杜菲的作品是件愉快的事,画家独特的造型和用色将观者无障碍地带入他的世界,这世界展现了纯粹的祥和宁静,揭示另一束的精髓和本质。

18776月3日出生于诺曼底的哈佛,为九个孩子中的长子。

1891十四岁从学校毕业,为负担家计而到公司当职员。

1892进入哈佛市立美术学校上夜间课程,并到路惠勒尔的画室学习,认识布拉克和佛利斯。

1898入法国陆军服役,未满一年就解除兵役。

1900获得奖学金,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里昂·波纳的画室。

1901在法兰西斯艺术家画廊展出作品。

1706在贝尔特·威尔画廊举行首次个余租展。

1910-11为阿波里内尔的《动物诗集》首次绘制木刻版画。

1911以木刻版画为保罗·波伊瑞作布料图案设计。

1912担任世界性的丝织品公司之美术指导。服饰设计师保罗·波伊瑞(1879-1944年)。

1921在巴黎的柏汉姆·琼尼画廊举行个展。

1934到英国旅行,画了阿斯科特赛马场及考斯的赛船。

1936受托为193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电气馆绘制壁画。

1937首次遭受关节炎病痛的打击。

1939因第拦宽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逃到圣坦尼·休尔·杉同,次年则躲到法国南部。

1947在巴黎的路易·卡雷画廊举行个展,两年后则在纽约的路易·卡雷画廊举行个展。

1951在医生的劝说下到亚利桑那州的土桑疗养。

1952返回法国。在佛加圭尔买下工作室。

1953因心脏病逝世。葬于尼斯的西米埃修道院墓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画家,所呈现的形象几乎是定型的,丑闻、悲剧、糜烂的性,酒精或药物中腐蚀人生,这些所谓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往往促使他们早天。例如图鲁兹·劳特累克、凡·高、莫迪里阿尼、高更等等数不尽的画家们,都是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断送了性命。然而劳尔·杜菲(RaoulDufy)却截然不同。他个性保守、温和又活泼,一生中与戏剧性的事件或悲惨境遇无缘,不论在个人生活或是艺术方面都拥有丰硕的成果。像他这般比其他人都顺遂的人,也将他的幸福透过绘画而绽放光芒。

劳尔·杜菲l877年6月3日简毁亮生于法国港口都市哈佛的一个重视教养但贫穷的家庭。父里昂·马瑞斯·杜菲在当地的金属公司担任会计,母亲玛丽·乌洁妮·伊达是个要照顾九个孩子、忙碌的家庭主妇。父亲在单调的工作之余,对艺术有着明显的喜好,他在城里的教会负责管风琴演奏以及圣歌合唱团的指挥,也培养孩子们对艺术和音乐的兴趣。做父亲的恐怕不曾想过在他的孩子中确实有谁会走上艺术之路,那只不过是个梦吧,然而其中有四个孩子进入了艺术的领域。里昂是钢琴老师,加斯顿是音乐评论家,劳尔和尚恩则成为画家。

劳尔-杜菲是家中的长男,1891年十四岁时从学校毕业之后,有五年的时间为了负担弟妹们的养育费,而到瑞士的咖啡进口公司路得和郝舍公司里工作。在工作中仅有的乐趣,就是眺望窗外的风景。由于他的办公室就面对着哈佛港,有时他会画下港口船只或卸货工人的忙碌情景。

杜菲在早期所绘的钢笔画中,就已清楚地呈现了他未来的发展潜能,因此父亲便劝他到哈佛的市立美术学校上夜间的课程。1892年,杜菲进入学院派画家查理士·路惠勒尔的画室学习素描。他和年轻的同学乔治·布拉克、欧顿·佛利斯结为好友。路惠勒尔坚信所有伟大的绘画,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素描基础上。即使过了十年之后,杜菲提到路惠勒尔时仍然充满了敬爱和感谢之情,他表示“路惠勒尔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是具有古典风范的伟大素描家。我们都以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心来仰慕他”。

1898年,杜菲被征召到陆军服役,他的工作和绘画课程都因此中断。按法国的规定,兵役期通常为两年,当时由于已是音乐家的弟弟加斯顿志愿加入军乐队,杜菲则入伍不满十二个月就解除兵役了。这是因为法国的法律禁止两个兄弟同时服兵役,所以杜菲得以提前退役。

1900年退役后的杜菲获得了哈佛市所提供的每个月二百法郎的奖学金。他以这笔钱前往巴黎,进入国立美术学校里昂·波纳的画室。杜菲在此接受非常严格的学院派教育。波纳虽然是与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同一时代的人,但是他的观点却是深植在古典的传统中。杜菲完成了四年的课程,他从不曾否定这样的训练。但是后来他曾感慨地表示,对于真正具有才气和独创性的年轻画家来说,正规的美术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大干正面的意义。不过保守而温和的杜菲,并没有把自己视为那类才气横溢的画家之列的意思。

杜菲在国立美术学校求学的时候,与同样来自哈佛的朋友佛利斯一起住在蒙马特寇特街的十二号房子。在他的同学中有许多人都是过着波希米亚式的颓废生活,但是杜菲完全没有沾染这股气息,他比较喜欢到音乐会堂或合法的剧场、古典音乐厅等地方。虽然生活态度极为保守,但是丝毫不曾忽略身边的艺术动向。他离开了封闭的画室之后,以印象派的风格在巴黎街头写生,偶尔也画油画。1902年杜菲将他的一幅粉蜡笔作品拿到一个前卫画廊,画廊负责人看了随即买下。四年后杜菲举行首次个展。

国立美术学校的课程结束后,杜菲继续以印象派的风格作画,并且通过画商卖出了一些作品。1905年他在沙龙举办的野兽派画展上,对于野兽派画家们鲜艳强烈的色彩和大胆新颖的风格深深震撼,他再也无法满足于自己的画风,决心探究出属于自己的方向。他仍然以巴黎为主要活动地点,然后和佛利斯、阿贝尔·马克耶结伴写生旅行,尝试运用野兽派大胆的色彩。1908年他则与乔治·布拉克一起到马赛,并且开始实验立体派的风格。

杜菲于1911年与乌洁妮·布莉颂结婚。关于乌洁妮,一般只知道她声誉尼斯,是在哈佛的女帽店工作时认识杜菲的,除此之外就别无所知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外人也无法得到更多的了解。杜菲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极端严守着私密性,不过在尼斯美术馆所展出绘于1930年的作品《杜菲夫人画像》,则可确信当时他两人仍然还在一起。这件作品是他所画极少数正式的肖像画之一。两人之间并没有子嗣,无法确定自何时起,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完全没生活在一起了。乌洁妮是在杜菲逝世九年后的1962年过世的,葬于尼斯。她将许多先夫的作品赠给尼斯美术馆,这座美术馆便是以这些作品成为日后杜菲收藏品的基础。

和乌洁妮结婚后,杜菲的绘画事业很明显地受到影响。三十四岁的杜菲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必需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认为自己不能再过着“梦中如王子、生活如乞丐”的日子。但是在他展示了实验性的作品后,却没能出售,画商也都与他断绝来往。一文不名的杜菲,有幸遇到一位很关心画家困境的慈善家,免费提供他位于诺曼底的农舍,让杜菲得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在这里,他同时发展着自己的风格,并以插画来作为他的副业。结果他在插画的收入更大于创作所得。杜菲最初的插画作品是为纪尧姆·阿波里内尔《动物诗集》所绘的木刻版画插图,虽然他只得到微薄的收入,不过这些作品也证明了他的艺术才华,画作具有销路了。l911年,服饰设计师保罗·波伊瑞看到杜菲的插画后,询问他是否有意愿以木刻版画为其作布料图案的设计。杜菲不顾那些自恃甚高的同行们的嘲笑,看在金钱的份上,很爽快地便答应了。

波伊瑞为了这项新事业,特地在蒙马特租了一间小小的工厂。杜菲就在这位于吉尔曼街的新画室里雕刻木版,研究颜色的搭配。他的设计在工厂印染后,成为高档价位的围巾和服装。对杜菲来说,看到那些他从不敢奢想会买他画作的巴黎上流阶级的夫人们,斤欠喜地把他设计的围巾披在身上,真是感到莫大的安慰。

杜菲以自由签约者的身分,和波伊瑞合作之后,他又接受了丝织品领域闻名全球、位于里昂的比安奇尼·费里耶公司,聘请他担任美术指导的职务。这份有固定薪资、只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班的工作,为他带来经济上的稳定。由于他每天的生活都是事先可以预料的,使他能够配合进度完成工作,这对杜菲来说正是最理想的状况。不过,不久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样的生活只得被迫中断了两年。

杜菲与他那些以布拉克为首的理想主义型的朋友完全不同,他没有像他们那般志愿走入战争前线的高昂情绪,而是留在后方为战事的海报或报纸绘制具爱国意义的木刻版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1914-1918年),他靠着绘画或插画度日,至于发生在他身边种种悲惨的状况,似乎都不会对他有所影响。1919年里昂方面的工作又恢复了,这份工作一直持续到1928年,之后他才把重心逐渐从设计移向绘画。

1920年春天,杜菲偕妻子迁往法国南部里维耶拉的丘陵地带、一个名为凡斯的小城租了一间房子,这可以说是他成年以来第一次能够全心专注在绘画上。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如鲜艳的色彩、活泼的曲线、蔓草花纹的设计等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都成形于这个时候。

1921年,巴黎颇负盛名的柏汉姆·琼尼画廊接受杜菲的申请,举行他的个人画展。这次展出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更让他高兴的是,他有几件作品也被卖出了。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增加了收入,也从而发现自己的新画风能被人们所接受,使他更充满了信心。

拥有经济上的安定、也对自己的风格产生自信心的杜菲,此后的三十年一直保持着创造力,除了数千件的油画、水彩画、不透明水彩画之外,还有数不尽的素描、铜版画、石版画及陶艺作品。此外,他也接受从事一些商业性的工作,如1937年为巴黎万国博览会的电气馆所绘制的巨大壁画,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

杜菲虽然没有撤出他在蒙马特的画室,但较多的时间仍是待在法国南部。之后他为了寻求新的形象和销售渠道,也前往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摩洛哥、美国等地旅行。

杜菲虽然时常遭到严厉的批评,不过他却广受欢迎,在商业上获得相当大的成功。这是因为在非具象的画作领域中,世界上重要的收藏家们都对杜菲作品易于领会的魅力顷心,极力收藏。但是在1937年,杜菲首次遭逢他人生的重大危机。六十岁那年,他罹患了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日益恶化,到40年代的末期,他的手脚已无法自由活动。走路的时候必须靠着拐杖,他的手和手腕时常痛得厉害,让他无法握住画笔。1950年当他开始考虑是否被迫将放弃绘画事业时,他接受了一位美国内科医生弗莱迪·洪巴贾的提议,到马萨诸塞州波斯顿的犹太人纪念医院进行治疗。杜菲在这里注射一种以副。肾皮质荷尔蒙为基础的新药剂,最后虽然不能使他的健康完全恢复,不过他的手已经能够再度活动了。1951年他听从洪巴贾的劝告,搬到亚力桑那州的土桑,由于当地温暖、干燥的空气,使他的病况也更减轻了。杜菲住在亚力桑那州一年,非常想念家乡,1952年便返回法国,在法国号称最干燥的地方,亚维依附近的古老城镇佛加圭尔买下一间画室。

虽然这时候他的关节炎已控制在能够忍受的程度,不过他整体的健康状况却逐渐恶化了。1952年冬天感染了严重的肺炎,1953年3月23日又引发冠状动脉血栓,25日早上以七十六岁之龄离开人世。

杜菲的遗体葬于尼斯的一个可眺望到地中海的西米埃修道院墓地。在他的葬礼上,鲁涅·古斯朗读祭文,他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人生的小小喜悦已随着杜菲而远去了。如果他未曾留下不朽的作品,我们今后或许将不会如此地爱着天空与大地了。”

1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