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学好科学和语文

一、语文需改变观念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全面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统动哥报才营艺概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什么是语文?语文即语言和文学。并不是认得几个字就学好了语文。如何学好语文是一个老话题了,人人都能说出一大套来。我这里首先要谈的是学好相边缩胶数息被较传造屋语文必须改变观念: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人学语文太容易了,谁学不好自己的母语呢?还有人则认为语文难学,见效太慢。认为难学者当然学不好语文塌缺,认为易学者是否就能学好语文呢,我看未必。因为在我所接触到各类人群中,读错字音,写错字形,说错词义,弄错文学常识的文化现象可谓数不胜数。可见不少人并没有真正学好语文。究其原因,还是对语文这门学科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偏差,语文这门学科实际上既不难学也不容易学,此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除航座。怎样才能“会”呢?化星一句话,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自然而然能将语文学好。
二、学好语文要抓好课堂和基础
官兵以矿已(一)抓住每一堂课
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免自集八含素养的提高,主要靠课堂。语文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抑扬顿挫的朗读,循循善诱的讲跑坏宪城操八鲜错核解,无不引导我们去感悟语文。同时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出自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之手,我们上课时实际上是团首辩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去结识这些文学名家。
如何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呢?简言之选宗剂钱烟传第选要做到四动:动耳、动脑、动口、动手。
动耳:即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看戏时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少奏员认气积名的看门道。上课时也先终至千要能听出门道,要抓住要点和重点,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
动手:上课时要边听边记,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和疑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使听课过程系统化和以后的复习
动脑:即上课时要高度学投入,充分调动思维,多思考、多分析、多设疑、多问一问抗先阿代飞附管温为什么?达到专心致志的程度。
动口:就是敢于举手发言。举手发果境危怎氢玉奏科游投言是与动脑密切相关的,举手之前你已动脑思考了。举手发言益处多多,它使你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你的思维、胆识和口才。
如何上好课,提高课堂四我果机得诗庆十五分钟的效率,关键在于思考。我们要用心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芹滚每一个环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识朝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抓牢双基
双基包括基础关杀罗触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文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谓包罗万象,按照高考考纲上规定:主要是字的读音、字形、词义、成语运用,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等。
扩大语文基础知识除了课堂、课本外,课外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怎样扩大知识面,下文另有介绍。这里专门谈谈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对待语基,我们应“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比如“汨”和“汩”二字,粗心者则会混肴,还有不少人读错写错一些常见字也是粗心造成的。学习语基不能“不求甚解”,遇到生字生词应随时查看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不可走马观花。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听、说、日绿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这里着重谈一谈“读”和“写”。
“说”,即说话,要说普通话,闲谈、读书、回答问题都应讲普通话。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普通话将更显示其重要性。
“写”,指写字和写文章。
写字,应写规范字,书写字体端正、美观大方.我们每个同学都趁着年轻时利用睡前饭后练好钢笔字,有条件的和有兴趣的同学最好练一练毛笔字.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的外衣.怎样练好钢笔字呢,很简单,选择你喜欢的字体,买一本字贴。每天临写一两页,坚持一年半载即可。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不仅能使你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更会使你终身受益。
会写文章,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具有的能力。怎样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主要了解一些常用文体的常识和特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不仅各有特点,而且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怎样写好文章,则不是一日之功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文章,你得有东西可写,这就要像古人所说的去“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世态万象,也就是说要有素材,同时要掌握一些词语、名言警句、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设想一下,如果一篇文章,既无成语,也无名言警句,既未运用修辞手法也不讲究写作技巧,那肯定不能算好文章,要写好作文,首先是立意和语言,其次才是结构。人们常说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是强调写诗要重意境。同样写文章也要注重一个“意”字。
三、学好语文重在“三多”
(一)多积累
语文知识可谓浩瀚无边,这就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集腋成裘。那么怎样积累呢?
多记忆,像成语典故,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要靠平时记忆。“胡服骑射”、“庄周梦蝶”“《诗经》四始”“《春秋》三传”“五岳”“花中四君子”“三元及第”、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中国民间故事中四大传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等知识,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记忆。
多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诗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极好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诗圣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也得益其书读得多,背得多。我们除了必须完成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还应主动地去背诵课外的诗文。
勤作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笔记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好方法。平常读书看报、看电视与人交谈,碰到一些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和好的词句、对联谚语、名言警句什么的,应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语文知识自然会丰富起来。要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叫“七录斋”,是说他每读一篇诗文都要抄录七次,边抄边记,撕毁再抄,至少抄七遍,直至烂熟于心。
另外,也可作一些知识卡片,或用电脑建立个人知识库等方法。
(二)多读课外书
人们常说“语文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说学习语文仅靠课本还远远不够,这就要去广泛阅读,多方汲取。
广泛阅读课外书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思想,那么读哪些书怎样去读呢?
我们首先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外名著之上,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其次历届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的作品,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杂剧也应该去广泛涉猎。再次一些名人传记也值得一读,因为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名人们是怎样奋斗的是怎样同命运抗争的,从而领悟到人生之真谛。另外当代文学可以选读一些“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顺便说一下,武打小说也不是不能读,像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是值得一读的,而大部分武打小说文字粗俗、品味低俗、思想庸俗,看这样的书,既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语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还是不看为好。
学海无涯,书海无边。这么多的书怎样读呢?可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之法。
泛读,就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这样做是因为一个人有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博览群书,杂采众家,只有如此,而实际上有些问题随着书读得多了,也会迎忍而解的。泛读,就是解决“面”的问题,面越广越好,书读得越多越好。
精读,就是认真研读。因为仅靠泛读,语文水平不会多大的提高。精读既可精细到字词、修辞,也可从篇章结构入手。有人读《红楼梦》能读二三十遍,甚至可倒背如流。为什么红学家从《红楼梦》中可以学到文学、建筑、医学、烹饪等知识,这就是精读的效果。
另外看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也是一项很有益的课外阅读,它可以使我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也接触了文学。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可谓至关重要。首先使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其次是理解能力的增强,第三是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最后就是通过大量阅读我们
的眼界更开阔了,看问题的方法、对事物的见解便有了独到之处。
(三)多练笔
语文水平究竟如何,一篇文章便可得知。所以近几年高考试卷加大了作文分的比重。要写好文章不是一日之功,仅记住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们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多写日记,每天一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不必事事详尽,只要记下那最具概括性的想法,最难忘的事件,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这样长期以往,日积月累,你的素材便会越积越丰富,你的文笔便会越练越流畅。
多作读书笔记,我们在看书读报之时每每有所感悟,深受启迪。这时可将看书的感受述诸文字。这样做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也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多写一些自由命题的作文,我们在课堂上写作文大都是按照老师要求作文,有些题目有时使我们感到无话可写,因为自己对题目涉及的内容一无所知,当然无从下笔。所以我们在平时可以多写一些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文章,心有所思之际灵机一动之时,有感而发,欣然动笔,往往能写出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多写一些文艺性作品。要想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一个台阶,我们就要多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杂志投稿。各类体裁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童话、故事、小说、散文、杂文、评论、诗歌等,我们都试着写一写,虽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作家,只有写得多了,你才会才思如泉涌,才会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细心的过程,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无捷径可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学好语文。

诗歌赏析:《雅典的少女》

——拜伦

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初中生外国诗歌作品赏析

雅典的少女,在我们分别前

Give, oh, give back my heart!  

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

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或者,既然它已离我而去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   

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

Hear my vow before I go, 

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语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那自由飘逸的秀发

Wooed by each Aegean wind;   

爱琴海的每阵风都愿意追逐它

By those lids whose jetty fringe   

那乌黑亮丽的刘海改顷儿

Kiss thy soft cheeks' blooming tinge; 

亲吻着你泛着绯红的脸颊

By those wild eyes like the roe, 

还有那透着野鹿般神情的眼睛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By that lip I long to taste;    

那久欲一尝的香唇

By that zone-encircled waist;   

那轻盈曼妙的倩影

By all the token-flowers that tell  

那所有一切传情的鲜花

What words can never speak so well;  

任何言语都难以述说

By love's alternate joy and woe,   

那爱情里交织着的喜悦和悲伤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Maid of Athens! I am gone: 

雅典的少女啊,我走了

Think of me, sweet! when alone.  

当你孤独的时候,温情的想着我吧

Though I fly to Istambol,    

纵然我飞到伊斯坦堡

Athens holds my heart and soul:  

我的心和灵魂依旧留在雅典

Can I cease to love thee? No!   

叫我怎能不爱你?!

Zoe uml; mou sas agapo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的这首《雅典的少女》写于诗人第一次旅居雅典期间,也是拜伦的名篇《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一个篇章。当时拜伦住在英国副领事遗孀色欧杜拉·马珂里的家里,并与她的大女儿特瑞莎坠入爱河,在惜别前他写下了这篇爱情诗。

         诗歌的译文是根据翻译家查良铮原译文修正而来的,一直对原译文不太满意,于是就自己试着重新改编了一下,个别地方也没有完全按照拜伦的原文来翻译,但整体诗意仍尽力去吻合拜伦的真情实感。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我觉得诗歌才是真正凝固了的音乐,当诗歌被朗诵出来,诗歌所具有巧弊的无穷魔力就会在读者(或者听者)的内心释放出来,你会发现这些文字就如五线谱一般又变回了人间核宽陆美妙的旋律,让你心潮澎拜,激动不已。

       如要领略拜伦这首诗歌的美妙旋律,还是请读原英文吧,诗歌再怎么翻译,都会损失掉原文的魅力,这是不可避免的损耗。原诗歌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段落都饱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传递,这就如一幅名画,你再怎么临摹,也无法复原到一摸一样,更何况翻译诗歌还是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拜伦极善于将普通的词汇举重若轻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在他的诗歌中的情感节奏吻合着人们心脏跳跃的韵律,引导着读者紧随诗人的激情一齐激荡起伏。

       在这首诗里,开篇就进入和恋人分别前的状态:雅典的少女,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Give, oh, give back my heart! ) ,拜伦采用了极为口语化的写法,这使得诗歌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我们能很快融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当我们觉得拜伦在抱怨离别时的痛楚时,拜伦又马上切换了另一个态度:或者,既然它已离我而去,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紧接着拜伦抛出了本诗的主旋律,临行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这句采用希腊文写的誓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就如一首音乐的主旋律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段落)就会重复一次,这是拜伦独具深意的写作意向——他不但深爱着这位美丽的希腊少女,还深爱着这曾拥有璀璨文明的希腊。我们常会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可对于拜伦,他内心核心的爱依旧是对希腊文明的爱,他爱这个国家远胜于爱雅典的少女,最终他也为了希腊的自由而牺牲了他的爱情,同时也包括了他自己的生命。

     诗人的情感随着诗歌内容在不断发生着流变,正是这不断流变的情感起伏,使得拜伦的诗歌可媲美音乐中的旋律!这种旋律是心碎的,忧伤的,也是深情的,陶醉的。这种拜伦式的爱情或许在历史上不断被重演过,但只有拜伦将这种爱情提拔到一种难以触及的艺术高度。

       在拜伦的另一首《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里,这样写道:“心儿阿,需要停下来呼吸,爱情才能得以休憩(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一颗深深坠入爱河里的心脏需要乘着呼吸的间隙才能得以休息,“因为利剑能穿剑鞘, 而灵魂也能穿透胸膛(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And the soul outwears the breast),心儿如果得不到休息,爱情的火焰只会将自己燃成灰烬。

       好吧,我也要停下来呼吸一下,不愿太多停留在拜伦的情感世界里。话说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并非完美之人,除了他先天跛足之外,他的爱情经历也颇受后人诟病。

         用现代流行语来描绘就两个字:渣男!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的。但那些爱上拜伦的女人,也不过是爱上这位充满才情而又俊美又会写令她们春心荡漾的情诗的贵族公子,她们从不曾理解真正的拜伦。因而拜伦是孤独的,虽然他尝试着一次次通过爱情来打破这种孤独,但最终也无功而返。

       拜伦的爱情是叛逆的,不羁的,这与他同时代的歌德颇有几分相似,结局却是大相径庭。歌德笔下维特的爱情是被世俗道德所禁锢的,维特最终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祭奠爱情,拜伦则以伤害女性为代价来保护自己不被爱情所禁锢。作为《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作者歌德本人也曾是反世俗伦理的,他同样和有夫之妇发生过恋情,哪怕在歌德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还爱上了他朋友十九岁的女儿,甚至曾试图向他朋友说亲,只不过最终他把这爱情的火焰压制在内心,以一首《马林巴德哀歌》终结了这不伦之恋。在社会秩序面前,拜伦是反秩序的,歌德虽然内心同样反传统社会秩序,但是他仍然选择了合理遵守秩序,以求达到一种平衡。

         拜伦历经生活的波折,他在追寻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诗歌是他最重要的途径,爱情其次,当他生命的激情随着一次次爱情之花的凋谢也随之耗尽之后,他仍然在找寻出路,最终他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甚至还被推举为希腊革命军的总司令,这大概是他最愚蠢的决策吧,因为他毫无军事才能,这也让他走上自毁的征程,他渴望能战死沙场,走向那荣耀的光环,最终却倒在了行军途中的一场风寒,结束了年仅38岁的生命。

END

附:

《马林巴德哀歌》(又名:马里耶巴德哀歌)

别人在痛苦之中沉默不言,上帝却让我诉说衷肠

——歌德

我怎能指望佳期可再,

指望含苞待放的那一天?

天堂、地狱都向我敞开;

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别再迟疑!她已走近天国的大门,

她将你抱起,拥入怀中。

你就这样被领进了天堂,

仿佛美好将永远被你消受;

你别无希冀、需求和愿望,

衷心追求的目标已经达成,

你得见这一举世容颜,

渴慕的泪泉顿时倾尽。

白昼尚未展开飞驰的双翼,

时光却似在后面驱逐!

暗夜之吻,一次忠诚融合的铭记:

它就像明日的太阳永恒不变。

在悠然行进中彼此相守,

像姐妹一样,却不全然一致。

甜蜜如毒药的吻别,

将绵缠而美妙的情丝斩断。

我时行时止,回避门槛,

仿佛火剑天神在驱赶;

眼睛懊丧盯着阴暗小径,

回头凝望,门扉已紧闭。

此时只好紧锁心门,仿佛这颗心

从未被开启,也从未体验过

幸福时光,像每颗天上的繁星,

曾在她身旁璀璨生辉;

不满,懊悔,责备,沉重的忧戚

在郁闷氛围中压得喘不过气来。

世界是否还在?那悬崖峭壁之上

是否还能承蒙神圣的日辉?

五谷是否成熟?碧绿的大地

是否伸延到河畔的牧场和丛林?

深邃的苍穹是否还笼罩之上,

还能否看到白云苍狗,变幻万千?

恍惚间有个曼妙的倩影

缓缓升起在天际,像六翼天使

从庄严的天国里飘然而至,

多么轻盈而窈窕,明亮而柔婉

你看她婆沙曼舞,多么欢快,

世上一切可爱的形姿都无可比拟。

只有在刹那间你才胆敢

将这替代她真人的幻影紧紧抓握;

回到内心深处!你会有所发觉,

她将会有种种变换的姿影;

一个姿态幻化为无数个

千姿百态,越来越惹人心爱。

想那时,为迎接她在门口流连,

一步步都让我消融断魂;

吻别之后又转身回到我身旁,

在我的嘴唇印上最后永别的一吻:

爱的形姿竟如此鲜明,

像火焰一样烙印在我赤诚的内心。

这颗心,如巍峨城池般坚固,

为她坚守,将她守护,

为她保持永远的忠贞,

只有当她出现,赤诚之心才能将自己领悟,

才会在钟情的情网中自由自在,

只为了对她的感激,砰然心跳不已。

如果恋爱的能量,被爱的期望,

都已完全丧失,消逝无踪,

就会马上找到新的希望和兴致

进行有益的计划、决断和行动!

如果爱情能使爱者更加振奋,

那么在我身上已表现得臻于完美;

当然还要全靠她!——我的灵魂和肉体,

曾背负着沉重的忧伤;

在我苦闷、空虚、荒凉的心里,

四处看到的全是恐怖的景象;

这时熟识的门槛隐约透出希望,

她如和煦的阳光翩然而至。

尘世之人——正如《圣经》所言——,

享受着神赐的平安和爱,

我要把它比作相伴爱人

所感受到的爱之欢欣与安和;

在心儿歇息的地方,什么也无法

阻挡那最深的执念——我被她所拥有。

我们纯洁的胸中回荡着一股热枕,

于一个更高、更纯的不可知者,

出于感激,而甘愿献身,

要把这永不可名者加以辨认:

我们称之为虔敬!——在她面前

我已感到如此崇高的幸福。

面对她的目光,有如太阳的炙烤,

面对她的呼吸,有如沐浴春风,

内心的情愫虽已久藏严寒的洞穴,

坚硬的冰石,也会逐渐消融;

自私,成见,都无法继续保留,

只要她到来,都将倏然离去。

仿佛她曾说过:“时时刻刻,

总有快乐的生活呈现给我们;

昨日种种,我们无需过虑,

明日一切我们也不能预知;

如果我害怕黄昏的降临,

在日落时分,还可欣赏无限美景。

像我一样吧,明智而欢悦,

正视每一瞬间!不可延挨!

快去迎接它,友好而欢快,

无论是行动,或是欢乐,或是爱;

到哪儿都永远保持孩童的童真,

这样你便是一切,你便不可战胜。”

你说得真好,我想,这是神的恩赐

他以瞬间的恩惠,伴你同行,

任何人在你温存的身旁,他就立刻会

觉得自己成为命运的宠儿;

我害怕你那叫我离开的眼光,

再高深的学问,于我又有何用?

如今我已远离!眼前的时刻

该如何安顿,我也说不出来;

她给我的那些臻于完美的至宝,

竟成为我的负担,我必须摆脱;

而不可克制的眷恋在将我逼迫,

除了无尽的泪眼,别无良策。

那就让泪如泉涌吧,让它永不停歇;

可内心的烈焰依旧无法扑灭!

生与死在我胸口凶狠地厮斗,

发出怒吼,要把一切撕裂。

肉体的病痛还有医药可治,

可心灵却缺乏决断与意志。

还缺少理解: 它何以如此痴恋?

它千百次温习她的姿容,

时而逡巡不前,时而蓦然不见,

时而影影绰绰,时而有清光簇拥;

这微薄的安慰又有何益,

不过来而复去有如潮汐。

忠实的旅伴们,就这儿把我丢下!

让我独自陪伴山岩和泥沼;

世界已向你们开放,你们快去吧!

大地宽广,天空雄伟而崇高;

观察吧,探索吧,把细节加以搜集,

就会陆陆续续讲出大自然的奥秘。

我失去了一切,连自我也给落下,

虽然我刚才还蒙众神宠爱;

他们考验我,送我潘多拉,

既有财富,又有灾害;

他们逼我把恩赐的芳唇亲吻,

又将我分开,使我断魂。

(绿原译,略有修改。歌德极为珍视这首诗歌,”他用拉丁字母把诗歌写在坚固的仿羊皮纸上,并用一张红色的摩洛哥羊皮把它包起来,然后用一根丝带系好。“摘自《歌德访谈录》。诗中这位19岁的少女名叫乌尔莉克•封•莱韦措,在与歌德分别后,终身未嫁,别人曾探问她与歌德之间的情事,她说如果当初母亲同意,她会嫁给歌德。在她逝世前,她将珍藏一生的歌德写给她的书信付之一炬,享年95岁。)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