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图的赏析论文

高山情剑录入
唐 阎立本(传) 卷 绢本设色 纵51.3厘米 横531厘米 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又称《古帝王图》,刻画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形象,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链此、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倩、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帝王图像是古代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它可以起到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的作用,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件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的。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面容、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评价。
画面上的杨坚,不仅表现了“体貌奇特,仪表绝人”,而且以深沉的眼神、紧闭的双唇,显示出“雄图内断、英谋外决”的性格,这与杨广的虚浮外貌、萎靡身躯形成对照。晋武帝司马炎的宏略大度、雄图神算;陈文帝陈倩的美姿容、有才识等,除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外,也表现了共有的帝王庄严的气概。而对陈后主等平庸暴虐的亡国之君的刻画,则以外貌表情和鄙俗的容止给棚盯迅人以深刻印象。它们有别于魏晋时“秀骨清像”的类型化表现,而使人物肖像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莫高窟初唐220窟维摩变中的帝王形象,和上述作品的绘制风格十分接近,一方面印证了《古帝王图》的时代,同时也可通过相互比较来了解这一时期类似题材的肖像画所采用的形式。
此卷在绘制形式上,如画面不依靠背景,人物的动作较为单一,以及主体人物高大而侍从矮小等,表现出当时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还受到一定的局限而有待进一步发展。
这件作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阎立本的创作,近则闹年来也有研究者认为是初唐画家郎余令所画。《历代名画记》记载:“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贤。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图,按据史传,想象风采,时称精妙。”他的绘画作品曾与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并为时人所称颂。

<

名画人物古代作品赏析论文

3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